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夏8月,走进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新建村.整齐的乡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让人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干净光滑的水泥路通向新建村。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片辣椒地,在一片红辣椒的海洋里,飘动的几处绿盖头格外醒目。正当我们陶醉在油画般的美景时。一位穿着朴素、带着绿盖头的撒拉族中年妇女向我们走来。经介绍.这位名叫魏茹菇牙的撒拉族妇女.不仅是村里的线辣椒种植能手。还是村支部书记。她领着我们走进了村里.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崭新的大门.红砖围墙。干净的水泥渠里流水潺潺,集中的垃圾箱各就各位。猛一看.真不敢相信这是在农村。魏茹菇牙的家也是典型的撒拉族民族建筑,精美的木雕花纹,院子中间精致的小花园里五颜六色花儿正在开放,房顶上耀眼的琉璃瓦,撒拉民族特有的干净整洁,在魏茹菇牙家里尽显无余。  相似文献   

2.
吴忠市早元乡黎明村妇女史秀琴,学科技、用科技,在自己搭建的24栋日光温室里巧种菇菜,去年一年纯收入达2万多元。仅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史秀琴,1989年,在露地菜上做文章,在豆角地里砌矮墙,当年收入1500元。靠种菜初尝甜头的她信心十足,第二年,又搭了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达6000余元。从此,她更加认真学习种菜技术,先后订阅了《农业  相似文献   

3.
陆良县三岔河镇沙沟村99.7%的农户都养猪,上年商品猪销售收入75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7.3%,全村4200人,人均发“猪财”380元。三岔子村50%的农户种蘑菇,栽“金”菇、收“银”菇,全村4273人,今年蘑菇产值将实现人均收入600元以上。农民实现增收,这得益于“支部+协会”的良好运作。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极具发展前景的食用菌--大球盖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又名酒色球盖菇、皱环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该菇原产欧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我国,现福建、浙江等地已有规模栽培,我省近年才有零星种植,市场上鲜有产品面市.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4,(1)
茶薪菇是一种美味的珍稀食用菌,但其菌丝生长期长,出菇较慢。然而在茶薪菇出过一二潮菇后采用覆土栽培法,可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生产时间安排春季2月下旬至3月接种栽培袋,4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季8月下旬至9月接种栽培袋,10月中旬至12月进行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在阜平县阜平镇色岭口香菇种植基地,沿着乡间公路向前走去,鳞次栉比的香菇大棚绵延四五公里,蔚为壮观。对于这样的场景,当地人早习以为常,他们关心的是大棚内香菇的长势和市场行情。在靠近村子一侧的大棚内,40岁的项庭琼正在自家的香菇大棚内忙碌,还雇着几个工人帮忙干活。她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计算着收入:二级菇4元左右,一级菇能卖6元以上,白光面的特级菇,少说也得8元以上吧,得赶紧采收,过期就不值钱了。在色岭口种植基地,项庭琼承包的香菇棚规模算是大的,有32排架子、28000多个菌棒。项庭琼是阜平镇色岭口村人,丈夫在外务工,这已经是她第二年种植香菇了,"每天都有技术员来棚里指导,技术方面也没有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34岁的高慧颖长着一张娃娃脸,单从外形看,难掩稚气。但一说起自己创办的承德市蕴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言语间散发出成熟稳重的气息。2015年,高慧颖辞去银行职员的工作回到家乡滦平县创业。经过多方调研比较,高慧颖将公司地址选在滦平县三道梁村,在村里建设蕴香园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区,主要从事错季香菇的种植和销售。香菇生长需要在5~28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公司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制作菌棒、完成发菌,4月至10月上架出菇。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发展,高慧颖意识到北方错季香菇只能满足夏秋季节的需求,想要提高生产效率,还需把冬春季节利用好。2019年,她开始研究建设“四季出菇棚”。为此她扎根在菌棚,土一腿、泥一脚成了常态。  相似文献   

8.
赵超 《奋斗》2011,(10):62-62
明代英宗时,贪鄙成风,地方官进京,不带重金厚礼是办不成事的。时任地方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却是两手空空,连绢帕麻菇之类的土特产也不带上一点,并口占《入京》一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指普通百姓,意思是说,我于谦当官两袖清风,决不能让百姓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9,(11):37-37
走进宁河县潘庄镇齐心村设施农业园区,扑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蘑菇培育棚,棚内齐肩高的培育架上,乳白色的台湾秀珍菇犹如繁星泻地。正忙着采撷蘑菇的菇农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据了解,台湾秀珍菇的成功引进栽培,不仅填补了我市在特种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加工上的空白,带动了大批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品味春天     
品味春天,让人很惬意。倾听她的声音,那是一种天籁般的深邃,追逐她的影子,那是一种带着微笑的期盼。  相似文献   

11.
种爱     
她病了13年,丈夫疼了她4700多天,爱了她4700多天,13年是丈夫用坚实的肩膀挑着生活重担,用善良宽厚的情怀拥着残疾的她走过来的。其中的滋味只有她知道,内疚和幸福在她心里交织。丈夫在她心里种的那朵倾注浓浓爱的花儿。美丽得让所有的人欣羡和惊叹。  相似文献   

12.
她自认为是聪明绝顶、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很快就被侦查人员识破了。她现在才真正明白,贪婪圆不了金钱梦,她最终要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相似文献   

13.
余建斌 《党建》2010,(9):32-32
她既不造枪,也不是射手,却被人称作“女枪神”;她是我军轻武器试验鉴定的领军人物,19年军旅生涯,50余种枪械试验,300万发弹药实射,损坏了她的听力和呼吸器官,但她无怨无悔。她就是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蒙古族女军官黄雪鹰。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2月25日,在剑河县革东镇五岔村,手捧一颗重约1公斤的大型大球盖菇,村民潘荣生笑得灿烂。"公司以每斤4元、每亩4000斤保底收购我们种的菌子,乡亲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纷纷加入合作社。"正在学习大球盖菇采摘技术的创园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潘我愚介绍说,从2017年10月种下菌丝起至今,合作社的160余亩菌地里,已经产出了200多公斤大球盖菇。秋收过后,剑河县扶贫、农业等部门引导农户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稻草、谷壳、秸秆等生物废料作为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种蘑菇,首要制作菌棒。"5月18日,在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食用菌产业园区蘑菇大棚内,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谈指着菌棒说,废木屑和废秸秆是制作食用菌菌棒的主要原材料,"用锯木屑做菌棒,出菇率可达100%"。2013年,陈孟谈从东北辗转来到贵州,在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组建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富余的木屑、边皮、废木材,玉米芯等生产食用菌。  相似文献   

16.
徐朝 《奋斗》2009,(6):33-34
有一位老人,她将她的一生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为了残疾同胞,她花甲之年开始了艰辛的再创业之路,如今,74岁高龄的她仍在勤奋地工作着。她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书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格言:她用一种无私的爱默默地诠释着“上为党政分忧,下为民众解愁”的人生誓言。她总是满脸笑容地说:“我这一生没吃过什么好的,也没穿过什么像样的,但是,我活得很值!”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荣。  相似文献   

17.
<正>杨彝华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围绕植树种菌、封山育菌,大力开展野生菌保育,推广林下“腐生基质种菌”的食用菌仿生栽培方式,拓展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夏季小满水盈,黔地万物芳菲。时下,走进印江自治县缠溪镇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培育示范基地,一股山林草清香扑面而来,一簇簇鹿茸菇层层叠叠铺满在菌垄上。务工村民在菌垄间清理掉菌群周围的松针后,  相似文献   

18.
净安村有村民410户1408人,耕地面积1800多亩。该村既无资源又无企业,更无区位优势,过去经济发展一直较缓慢,1999年,还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仅有2600元的相对贫困村。当时,村民种植食用菌的规模小、数量少,销路不好,农民们即使增产也不增收。菇农张春华种植了5000多袋金针菇.卖不出去,一个人在种菇基地哭了起来,恳求支部联  相似文献   

19.
长城 《廉政瞭望》2009,(12):50-51
14年前,年过而立的她放弃了令人艳羡的公职与舒适的日子,开始一种“另类”、“边缘”的生活,歧视、压力、挫折、冷眼、恶语纷纷向她袭来,令她一度患上抑郁症。 14年来,她带领团队累计为七八万名妇女提供了免费法律咨询,组织的各种活动已经使10多万人受益…… 她是中国公益律师第一人,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妻子。  相似文献   

20.
贾秀丽已过不惑之年,但她却时刻铭记着党旗下庄严的承诺。 她工作过的地方,干部、群众有口皆碑:老百姓夸她是党培养出来的好干部,领导赞扬她是乡镇纪委书记的好榜样。走近贾秀丽.我们感受到一种激情.一种力量;走近贾秀丽,我们看到了一名女共产党员跋涉的身影和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