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是指具有社会分享性的、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从社会分享性的视角看,公共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公共利益不仅仅表现在单一的国家利益上与单一领域内,它也不一定完全体现“真、善、美”。追求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利益最大化是公共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从时间维度上看,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人类重要实践活动有其历史必然性,对社会时间具有直接作用,能够推进社会空间的拓展;从空间维度上看,同样有其现实必要性,能够推动构建新的社会空间结构,促进社会时间的延长。社会时空基于其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实现相互转换,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蒋璟萍 《求索》2011,(3):107-109
礼仪具有维系社会和谐的作用和功能。从文化渊源看,礼仪是实现社会和谐、培育和谐文化、弘扬和谐精神的工具、资源和支柱;从社会渊源看,礼仪与宗法制度相结合,在人们意识中沉淀、重视教育与实践的特征,使它能对人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发生深刻的影响;从人性渊源看,礼仪作为善良人性的体现和理想人格的条件,是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张康之 《长白学刊》2022,(5):1-11+2
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许多意识形态冲突都集中在制度之争上,特别是“冷战”期间,东西方围绕制度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制度之争其实是个话语陷阱,也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人们所建构起来的所有制度都具有历史性,都必然会为历史前行所否定。农业社会中的制度是自然生成的,而工业社会则是一个制度文明的时代,人们自觉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制度建构。从20世纪后期的政治演进看,制度的表现方式和功能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中,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需要确立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社会主题。这意味着工业社会中所建构起来的制度都需要让位于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合作行动。  相似文献   

5.
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起着根本保证作用,从理论建构和实践表现看,它具有关键性与整体性相统一、重点性和全面性相结合、严肃性与规范化相协调、创造性与继承性相联系、开放性与自主性相协应等特征,揭示这些特征的目的是便于人们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实质,增强实践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社会治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民族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从深层次上看就是文化问题。乡村治理需要以文化为正向推手,建构刚柔并蕴的制度法规;重构民俗文化以提高治理效能;建设乡村新文化服务乡村新生活;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为乡村社会发展提供长久支持。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们的强烈要求。而所谓社会公正 ,从本质上讲 ,是社会价值的分配符合社会整体实践性质、发展要求和根本目的 ,表现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保证社会实践正常运转、在社会实践发展具体水平上最好地满足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功能。关于社会公正的评价 ,是以评价主体所把握的关于社会公正的标准 ,去衡量社会价值的分配 ,判断已有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是否符合社会公正的标准 ;比较不同的社会价值分配 ,指出其中哪一种更公正 ;在观念中建构符合社会公正原则的理想的社会价值分配结…  相似文献   

8.
从湖北省高校知识女性的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情况看,高校知识女性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要摒弃传统性别文化和社会偏见,建构一个有利于知识女性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以推动知识女性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9.
于兰华  张扬金 《前沿》2008,(9):93-95
行政生态是指政府与政府生态环境之间是互为影响和依存的关系。法治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建构法治政府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发展与政府改革的大势所趋。从行政生态角度考虑,我国法治政府的建构原则主要包括建构主体的多样协同性原则、建构理念的权责统一性原则、建构价值导向的正义性原则、建构路径的公开性原则以及建构方式上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0.
陈殿林 《桂海论丛》2007,23(5):35-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完备性的特征:从其所体现的价值主体看,它覆盖了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使得不同思想觉悟、不同精神境界、不同理想追求的人们都能够在这个价值观念体系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并且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其所反映的价值维度看,它覆盖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主要领域,成为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取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从关系劳动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了秀场主播实现数字劳动的关键环节:亲密关系的建构及其商品化。作为一项新型的平台化关系劳动,秀场主播在建构亲密关系时遵循着经济与情感的双重逻辑,并建构了虚拟友情、暧昧关系、类亲属关系等多种类社会关系。在直播间中,亲密度、礼物、PK这三种功能设置相辅相成,最终促成了亲密关系的商品化。在直播间外,主播在粉丝群的管理和维护上也呈现出类组织化特征。随着关系亲密度的不断增加,主播会策略性地保持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的区分,这意味着这种亲密关系具有边界性。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积聚各种力量融合促进,不仅从形式上优化,更要从实质上完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趋势日渐明显,传统社会主体及其运行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不足,呼唤第三种力量的产生,社会中间层生成和发展成为了从内力积聚到外延建构和谐社会的全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消费被普遍认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从社会学意义上看,消费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还是社会分层、社会控制和社会关系建构的新依据。但是,消费文化主导下的欲求消费,是造成消费异化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为此,应构建合理的消费模式,以促进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世界是一块充满着动态和相互关联的领域,也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诸如文明、国家、民族、社会的概念都可理解为关系的建构。贵州可为考察这样一种关系建构的人文景观之地。本篇基于流动性(Mobility)、位置性(Positionality)与关联性(Relationality)的观点,分别从文明与野蛮、国家与无国家、高地与河谷、山地与边缘等维度,将贵州置于纳入一个互动的空间场域,分析历史上贵州的山地族群如何根据自己的位置性(Positionality),能动地采取多种策略与部落、国家进行互动;如何以灵活的他者(Flexible others)印象建构自己文化认同;如何以一幅多面相、混杂化(Hybridization)的人文图景去诠释着当地人对于文明、无国家、山地社会以及边缘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毫无疑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人为建构性因素的功能亦不能忽视。印刷语言的传播、地理边界感的形成和历史记忆的传承等对形塑民族想象、建构民族认同十分重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民族的现代性、建构性和政治性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在他看来,民族是特定文化中人为建构的产物,通过呈现“横向空间同时性”的时间观,印刷语言为人们建构民族的想象共同体奠定基础;经过“遗忘”与“选择”机制筛选,历史记忆形塑民族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借助地图、人口调查、博物馆等媒介,人们建立起关于民族空间的牢固想象。安德森关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民族和民族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认知的符号,总是承载着是社会和文化信息。语言在社会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建构的结果。语言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压迫体现了语言在社会建构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理想和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来说,它们是社会经济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开放性、务实性、自主性等特征对当代人的理想和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发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把握住这种变化,并由此建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代社会的共同理想与价值观,引导社会成员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社会共同理想与价值观的内 涵 理想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自觉地、合乎逻 辑地为达到未来某种…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积聚各种力量融合促进,不仅从形式上优化,更要从实质上完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趋势日渐明显,传统社会主体及其运行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不足,呼唤第三种力量的产生,社会中间层生成和发展,正成为从内力积聚到外延建构和谐社会的全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互构性发展视角因其在解释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具有同源、同构、共变和共生等理论意涵,在社会科学领域得以积极借鉴。文章从理念互构、目标互构、功能互构和机制互构等维度建构了一种互构性发展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现实分野,即在发展脉络上存在断裂性,在理论建构上凸显非相关性,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整合性。基于互构性发展分析框架,文章从关系嵌入、制度整合、殊途同归和多元共担等方面重构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改善二者长期以来存在的现实分野,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二者健康、有序互动,并积极回应和谐社会建设议题。  相似文献   

20.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维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正义在中国日益发微。伴随着城市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践。从本质上看,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在空间问题上的立体投射与表征,特别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空间正义已然成为一个“显”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绿色发展道路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空间正义思想,挖掘其中蕴含的空间正义思想,把握其基本逻辑,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空间正义的需要、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空间实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理论体系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