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2,(9):7-7
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了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这充分体现了重事实、讲法治的精神,完全符合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表明了我们党保持自身纯洁性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鲜明态度,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信念,深得党心、深得民心,一定会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2,(12):6
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了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这充分体现了重事实、讲法治的精神,完全符合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表明了我们党保持自身纯洁性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鲜明态度,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信念,  相似文献   

3.
黄中平 《新湘评论》2014,(22):20-2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着眼全局长远,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务,科学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蓝图,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展现了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法治建设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创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勇 《江淮》2011,(3):9-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稳定之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23):43-46
一个党员的提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期待,提出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会公报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并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执政,首先要求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八十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也是面向新世纪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在贯初《决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解决核心问题,保持血肉联系,最重要的,必须知民之苦,知民之忧,知民之盼,知民之情,知民之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知民之苦,在改善群众生存条件上下功夫。我们壶关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受自然条件限制,一些乡村特别是边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作为承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房地产市场管理、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物业管理、住房保障等多项重要职能的政府部门,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捷 《新湘评论》2006,(7):58-5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也是一大政治优势。前者是我们党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后者既是我们党的群众性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依靠力量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对我们党80年奋斗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我们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把我们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做到决策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宣示和重大决策,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全会精神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相似文献   

11.
俞波涛 《唯实》2014,(11):10-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彰显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一些重要决断与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充分表明了中央推进司法去除地方化和行政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一年之间,两大主题,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毋庸置疑,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法治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共产党不仅代表全…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全党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目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和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群众路线是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建设法治中国必然以群众路线为依托。贯彻群众路线,建设法治中国,既凸显了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也对破解法治建设中的中国式难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一切为了群众,确保党在建设法治中国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脱离群众造成的。贯彻六中全会《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问题。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我们党的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的价值理念正在经历着“从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变”,依法治国进入了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进十八大报告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治理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正权威,权力、威严和威望之义,是三者整合的能量和效应。我们党的执政权威是党的生命力所在,本质上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威严和威望用于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维护党的执政权威也就是维护党的生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政权威缺失以至于丧失,势必最终会丢失执政地位,给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苏联亡党亡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因此,维护我们党执政权威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大事,共产党员应当把自觉维护党的执政权威,放在加强党性锻炼和增强党性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愿,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全党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目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第一次以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并第一次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的党的全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新航向、标定了新方位、绘制了新蓝图。《公报》开宗明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