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人山”     
“人山人海”本来是喻指人多的意思,而在中国革命的史册里,却另有更深层的含义。据秦基伟上将等同志的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同志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一起,领导开辟了晋冀豫根据地。他率部挺进敌后,到平汉路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针对冀南平原的地形,提出了建立“人山”的战略思想。他说:“河北人口稠密,我们要把广大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造成游击队的‘人山’。”在徐帅的组织领导下,我军深入发动群众,又挖了上万里的道沟,在冀中平原上造  相似文献   

2.
有语“千人一面”,观时下流通领域里的某些奇人怪事,当称之为“一人千面”了。据笔者所知,某单位有个采购员,他一个人竟有六个“工作证”,在职务栏里,有“厂长”、“副厂长”、  相似文献   

3.
陈申 《民主》2004,(7):35-35
按:摄影大师郎静山,祖籍浙江兰溪,1892年出生于江苏淮阴,是中国第一代摄影艺术家。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创办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1949年以后定居台湾。他的“集锦摄影”显示出浓郁的中国传统风范,被西方人誉为“郎氏风格”。2005年将是郎静山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中国摄影出版社特重新编排出版了《摄影大师郎静山》一书。  相似文献   

4.
鲁民 《党政论坛》2008,(18):34-34
人在倒霉时最清醒。胜利时容易冲昏头脑,也是人之常情。“人生得意须尽欢”,面对美酒、鲜花、掌声、喝彩,就忘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拿破仑在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骑在马上狂妄地大叫:“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而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到荒岛上后,他万念俱灰,痛不欲生。思前想后,他的头脑终于清醒了,他深刻反思说:“好长时间没和士兵一起喝汤了。”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有个绰号——“拗相公”。“拗”字,在汉语里是倔强、偏执的意思,是说此人性格古怪,品行异于常人。王安石被人称作“拗相公”,还由于他主持的那场变法伤害了很多人,可他就是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可见,“拗”字用在他身上,是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6.
“小汉奸”三字对他的刺激 1922年10月20日,日本鹿儿岛山间一幢农舍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是中国湖南沅陵的留学生周佛海,母亲是湖南姑娘杨淑慧。周佛海为新生的幼儿取名“周幼海”。  相似文献   

7.
布加勒斯特专电 彼·卢斯卡洛夫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中国放映过的罗马尼亚儿童故事片《巴布什卡历险记》、《多瑙河三角洲警报》和《山的儿子》,都是以他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不久前,记者在布加勒斯特对他进行了专访。 我们在他的家里坐定后,卢斯卡洛夫说:“同中国记者结识、交谈,还是头一次,我实在高兴。”我把自己的译作《山的儿子》送给卢斯卡洛夫。他说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他的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随即从书柜里  相似文献   

8.
为我所用     
华丁 《瞭望》1992,(39)
鲁迅说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对于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他是赞成“拿来主义”的。不过,他主张的是,要用自己的脑髓和眼光,去拿,去挑选;而摒弃那些诸如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弹之类人家“送来”的东西。即使是鸦片,他也认为不必“摔在毛厕里”,而应“送到药房里,以供治病之用。”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陈力这人有些“狂”,不象一个地道的庄稼人。他不安分,爱逞能,你看,他考虑的好些事情,都与众不同。有人说他是半天云里放鞭炮——想(响)得高。 其实陈力的可贵之处,正是他的这种“狂”劲儿。在“十年动乱”中,陈力就象拳头揣在袖筒里,有劲也没地方使。直到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福建九龙江畔,历史这才给陈力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沈国凡 《各界》2014,(6):14-19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胡风分子”不同,既未与胡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胡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胡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2000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相似文献   

11.
壮族老“A”     
峭岩 《瞭望》1986,(14)
他,五大三粗,结实得象十万大山里的一块石头。他从对面走来时,却如风如飘,悄没声响。他就是当初从一千三百多名新兵里挑选出来的三名侦察兵中的一名。经过九年的火烧锻打,他成了闻名全军的“侦察英雄”。在最近总政组织的“前线英雄汇报团”的名单里,第一名写的就是他——覃显凡。 覃显凡是广西壮族人,他虽然不象武侠小说中的那些武士,有着飞檐走壁、呼风唤雨的本领,但他的擒拿格斗技艺,却使越南侵扰我边境的特工胆颤心  相似文献   

12.
一则“关键时刻、怎能感冒”的药品广告,电视里几乎每日可见。起初,我不大理解,后听人剖析方知,是说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务必不能出岔“生病”,劝观众吃他这种药,以便健康地抓住“关键时刻”求得吉利。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位认祖归宗的人。为此。他经历了诸多磨难,也赢得了无尚荣光。他在花甲之年第三次连任省侨联主席、荣膺全国政协委员。如今,他在侨界有着“友好使者”和“卢青天”的美誉。他那瘦瘦的身躯里充盈着善良的情感,正义的力量和神圣的使命使他的双肩益加坚强。  相似文献   

14.
王晓红 《团结》2009,(2):59-60
黄炳元(阿炳、炳叔、炳哥)。在他的网络日志里,炳叔充分发扬了这种“半分钱”精神,语言风趣幽默,内容无所不包,让人总忍不住想看看他的博客里有没有什么新东东。  相似文献   

15.
在航空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工具厂,有位名叫胡忠的青工。一年前,他是车间有名的“刺头”,经常打架斗殴,上班迟到早退,干活吊儿郎当,因此被扣奖金、罚款。车间领导、班组里的党团员、老工人苦口婆心地同他谈心,教育他上进,收效甚微。提起小胡,不少人说他是“上锈的铁锁——打不开”。  相似文献   

16.
“连”字颂     
丙子冬,我到祖国南部边陲——北部湾走了一趟。一个平常不引我注意的“连”字,几乎是时时萦绕在心头。广西一直有“八山—水—分田”之说,尤其广西西南部号称“九万大山”、“十万大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过去这里是穷山恶水,穷山无水,地无三里平,交通十分  相似文献   

17.
昔日曾以斗殴出名,被人们称为葛洲坝绵羊山“镇山王”的潘汉群,如今走马上任,当上了葛洲坝汽车修配厂团委副书记。人们称赞他的转变,更称赞为他“魔术”般的变化而付出艰辛劳动的老支书。那还是在一九七六年底,小潘顶职进厂的时候,人们对他的到来,就好象清晨的雀儿吱吱喳喳地喧嚷开了:“怎么领导这么没有眼力,要这样的人顶职,管得了吗?”“要是我当领导,就是天王老子爷我也不要……”小潘进厂时,父亲也千嘱咐,万叮咛,要他为父亲争口气,为领导争个光,不要让人看不起。可他偏偏就是不争气,上班不到三个月,连本班组的师傅还没认上几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9,(8):55-55
卢作孚手握几千万资产,却从没想过为自已买地、买房,身后没有财产,没有储蓄,真正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连兼职单位送的车马费都分文不留地捐出去了。许多人慕名请他兼任事业或企业的董事、董事长,最多时有几十个,包括金融企业的董事,有些是请他个人,有些是请他代表民生,每个兼职都有可观的车马费、津贴费,有的比他工资还高,每次单子送来,他总是写上“捐中国西部科学院”、“捐兼善中学”、“捐瑞山小学”等字样,这些捐赠的字条、收据现在还保存在档案馆里。  相似文献   

19.
路桥人生     
石拱 我们驱车自凤凰出发,去乌巢河。 同行的路桥工程师田云跃,土家族人,60刚出头,鬓发全白;身躯浑厚敦实,仿佛石匠用锤子敲打出来的;不是光滑的大理石,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嶙峋山岩。他自称“土包子”,土家族苗族山民却管他叫“田老总”。 湘西是闭塞的。路,以往只有曲里拐弯的山行道。300里长河沱江,过去只有一座桥。沈从文在《边城》时描绘了往昔过河情景:“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  相似文献   

20.
“特殊公民”怕什么汪金友每当看到或听到“特殊公民”耀武扬威的消息,我就跟着生一肚子气。国家《宪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律平等。可有的人凭什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为所欲为?河南张金柱的案子刚刚审结,就出了个什么市长的儿子张敏,他开着车在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