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新设立的常设性国际司法机构。该机构较之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即容许国家以外的实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成为法庭的诉讼当事方。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和国家之间斗争妥协的结果,是对传统国际司法实践的突破,并给国际法主体理论带来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慧 《中外法学》1996,(3):27-29
<正>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根据1982年通过、1994年11月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定而设立的常设性国际司法机构,由21名独立法官组成,它对《公约》所调整的一切领域产生的有关争端进行管辖。法庭所在地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自由汉萨城。依据《公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的决议,1996年8月1日即将选举法庭的21名法官。由于该《公约》规定的是人类在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区域活动的法律规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又由于法庭法官尽管在执行其职务时是独立的,但从国家来说,能否拥有本国国籍的法官,则显示着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可增强本国利用法庭的信念和信心;从法官候选人  相似文献   

3.
由于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作出“实际性临时安排”存在诸多困难,国际社会在争议海域存在大量单方开发行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从1978年国际法院审理的爱琴海大陆架案到2017年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科特迪瓦诉加纳案,对于主权国家的单方开发行为,包括单方勘探和单方实施油气资源开发等行为,国际司法机构在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没有要求相关当事方停止或取缔已经实施的单方开发活动。在个别案件中,国际司法机构甚至给予单方开发行为以积极评价,认为相关国家的单方开发行为在未来划界中可能产生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特点为建立了国际海底制度、大陆架外部界限制度和海洋争端解决制度,并设立了管制上述制度的相关组织机构,即国际海底管理局、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和国际海洋法法庭。《公约》三大组织机构的合理有序联动,必将推进《公约》相关制度的新进展,进而推动海洋法与海洋事务的新发展。为此,我国必须在海洋相关领域有所作为。包括在管理局制订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勘探规章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研究完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审核标准和程序,并考虑中国在南海的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对策;支持法庭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个人在国际司法机构中地位的上升是国际法院与法庭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传统的国际法上,国际司法机构是一个只有主权国家才具有诉讼权利的领域,但近几十年国际司法机构的快速发展使这种状况大为改观。现在,国际审判已经不再仅仅是由国家所垄断的事务,因为越来越多的国际法院与法庭允许非国家行为体尤其是个人的参与。在一些国际司法机构,与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有关的案件占据了压倒性的地位。这既是国际法治的突出成就,也反映了国际法的新发展。本文拟对这一新的发展进行分析。概说:个人在国际司法机构中的地位的几种情形笔者认为,在广义上,目前世界上运行中的国际司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洋法法庭于2012年裁决的孟加拉/缅甸海洋划界案涉及了国际社会第一起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纠纷。在本案的裁决中,法庭不仅多次否定自然延伸原则的大陆架权利基础地位,而且明确提出了一个"大陆边外缘"准则,声称只要大陆边外缘之所在该沿海国就可以要求200海里外大陆架的主权权利,而无须考虑其大陆架的地质地貌情况。法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大陆架权利基础标准,从而可能既因此导致窄大陆架国家主张扩展其大陆架以至于不当地引发大陆架划界纠纷,也可能因此导致侵蚀"国际海底区域"的范围,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总体上看,法庭的上述裁决缺乏条约基础和国际司法判例的支持,无论是1982年《海洋法公约》还是国际司法判例都从未有过"大陆边外缘"准则这种大陆架权利基础的法律地位。因而,国际社会尤其是《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有义务宣示主张以维护国际法制的权威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国际法院作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国际法院作用之辨析徐杰国际法院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适用法律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50年来,国际法院通过其司法活动,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适用和发展国际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它所取得的成就与其担负的职责相比...  相似文献   

8.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将这一原则作为联合国组织的首要宗旨,并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各种方法,其中包括极其重要的司法解决方法.联合国国际法院是现今国际上适用司法方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国际法院四十多年来,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确认与发展国际法等方面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25日,《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关于建立非洲人权与民族权法院的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生效,非洲人权与民族权法院终于在欧洲人权法院和美洲人权法院成立多年后浮出水面,法院的建立是非洲人权保护制度的里程碑,也是国际人权保护体制的重大事件。这一国际关系司法化的新动态与近十余年来传统国际司法机构的改革和众多新的国际法院与法庭的设立一起,汇集成了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国际纠纷解决机制日益增强和日益广泛的司法化。非洲人权保护机制的这一重要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法学家、人权学家,尤其是非洲人民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虽已经建立,但尚未运作的非洲人权与民族权法院(以下通常简称为“法院”)进行全面的述评,以期对新的法院有准确的理解和定位。  相似文献   

10.
赵理海 《中外法学》1998,(5):114-125
<正> 1997年11月13日,圣文森特及格林纳丁斯(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2条就迅速释放油轮“塞加号”(The M/V“Saiga”)及其船员这一争端向国际海洋法法庭对几内亚提起了诉讼。这是国际海洋法法庭成立以来所受理的第一个案件。在谈到本案案情之前,对圣文森特及格林纳丁斯这一加勒比海国家和油轮“塞加号”作一简单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圣文森特及格林纳丁斯是一个人口仅109,000的小国。该国是由位于加勒比海的一群岛屿组成的,是一个道地的海洋国家。  相似文献   

11.
以司法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最近开始的事情,但在近10多年来,国际上以司法的形式解决国家之间的诉讼或者经济、海事纠纷甚至追究个人责任的审判机构呈现大幅度增加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国际层面,尤其反映在区域范围。有人甚至将众多新成立的国际司法机构与传统的审判机构一起形容为构成了国际司法网络。国际司法网络的出现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趋势。自本期开始,本刊将新设“国际司法体制概评”栏目,每期发表一篇,力图以简洁的语言,从追踪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院和法庭开始,进而对涉及所有国际法院和法庭的重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本期首先从国际刑事法院开始。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解决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释或适用争端的主要司法机关之一。临时措施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一项非常重要制度。自国际海洋法法庭成立以来,其已受理了15起案件,其中,临时措施方面的案件4起。本文主要分析国际海洋法法庭在临时措施案件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贾宇  宣炳昭  舒洪水 《法律科学》2007,25(6):162-165
2007年10月12日-15日,第18届国际刑法学大会第四专题会议在中国西安西北政法大学召开.国际刑法学协会(AIDP)的前身是国际刑法联盟,成立于1889年,1924年更名为国际刑法学协会,是现今国际刑事法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团体之一,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询地位,在国际法院、前南法庭、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客机在苏格兰南部洛克比镇上空爆炸坠毁,机上259名乘客连同机组人员外加11名当地居民全部丧生。三年后,英美两国要求利比亚将两名被指控涉嫌此事的利比亚人交给英美法庭审判,并表示不排除动用武力的可能性,但遭到利比亚拒绝。1992年1月21日,安理会在英美的推动下通过了731号决议,要求利比亚对英美的要求采取积极合作态度。3月3日,利比亚向国际法院(以下简称法院)起诉,要求国际法院就英美胁迫利比亚交出两名嫌疑犯的行为作出裁决,并要求国际法院采取临时措施以保护利比亚依据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以下简称1971年公约)和一般国际法原则所  相似文献   

15.
引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2条的迅速释放(prompt release)程序是国际海洋法中一个全新的制度。《公约》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扩大了沿海国关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管辖权范围。随着各沿海国纷纷积极宣告专属经济区,从前被视为公海并且可以自由捕鱼的海域现在已在国家渔业管辖和控制的范围内。根据《公约》第73条第1款赋予沿海国控制和管理专属经济区极大的管辖权,沿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现代海洋法和国际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现代海洋法和国际法的贡献王可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1996年5月15日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批准该公约。这项举世瞩目的海洋法公约,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现今关于海洋的国际法律制...  相似文献   

17.
人权事务委员会是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条而设立的条约机构即为监督人权公约的缔约国履行其根据公约所负义务的情况而设立的专家委员会。人权事务委员会是否可以被视为一个国际人权司法机构或准司法机构,是一个存在着广泛争议的问题。本文以人权事务委员会第1096/2002号来文为例分析并阐述了其在个人来文程序方面的准司法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与《海洋法公约》的争端和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闭幕式上举行签字,当天签字的有117个国家和两个实体(库克群岛和联合国纳米比亚委员会)。依据《公约》第308条的规定,《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开始生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了该《公约》。《公约》是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完整的国际海洋法大典;是国家间为争取和维护本国海洋权益而进行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是海洋权益的一次再分配。《公约》的生效标志着新的海洋法律秩序的确立,为人类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与全面管理海洋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院--成就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法院成立于1946年2月6日,它不但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也是联合国的6个主要机构之一,同时还是国际社会中对国际争端惟一具有一般普遍管辖权的国际审判机构。在国际法院成立近60年、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法院的活动日益活跃、新的国际司法机构不断涌现之际,对国际法院的组织机构、司法运作、所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重新进行审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历时9年的艰难历程;终于以压倒的多数通过了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海洋革命”(marine revolution)。①《公约》第十一部分及其各附件规定了国际海底制度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确认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是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