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法律战是现代法治条件下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和开展军事斗争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法律武器。《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明确的宪法依据和严格的立法程序,它对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钳制外部干涉势力、赢得各界广泛支持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以法制“法”、以法遏“独”、以法促“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律战是现代法治条件下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和开展军事斗争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法律武器。《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明确的宪法依据和严格的立法程序,它对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钳制外部干涉势力、赢得各界广泛支持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以法制"法"、以法遏"独"、以法促"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4日,一个春日明媚的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无一人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14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没有反对票的情况下,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说明本法的制定.充分反映、完全符合并忠实于人民的意愿,具有广泛、深厚的民意基础。条件具备、正当其时,为世人所瞩目。《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相似文献   

5.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是中国依法执政的新飞跃。国际法视角,《反分裂国家法》是以主权法对抗干涉法,是打击台独势力的尖兵利器。它不是反对台海分治的现状,而是反对台湾从中国分离成为一个新国家。《反分裂国家法》完全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但该法的出台也暴露了国际法的体制性弊端,国际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梅献忠 《行政与法》2007,13(2):54-56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是中央政府长期对台政策的法治化选择。以这部法律为窗口,可以看出执政党推行依法治国的决心、信心和水平的提升。《反分裂国家法》是宪法性法律,是公法,是实体法也是程序法,同时也是和平法而非战争法。仔细审视这部法律,可以看出它还充满着和平、宪政、法治和人权的法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通过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对正确处理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陆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方式从政策到法律的转变从政治法治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以试图解释和明确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既反映民意,又体现宪政精神的良法。其整个内容均体现了现代宪政的原则和精神,具有充分的法理根据和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反分裂国家法是在台独分裂势力不断抛出台独言论,大肆推行去中国化、公投制宪、文化台独的历史背景下制订的。反分裂国家法在客观上把党对台湾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与国防法一起为今后在对台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中国法学会和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对此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反分裂国家法》由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颁布实施,表明了全体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湾独立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稳定与发展以及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本文着重分析了该法颁布实施三年来所体现的现实意义及其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学会3月18日举行“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座谈会”。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代表全国法学界法律界表示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他指出,《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这部法律还将发展两岸关系、台海两岸协商和谈判等政策主张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反分裂国家法》作为一部普通法律的制定,能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这在中国的立法历史上是罕见的。笔者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对制定该部法律的必要性、制定的依据和意义谈一点个人的想法。一、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必要性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中日战争后,软弱的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了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后,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日本投降文件》、《日华和约》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日本将台湾、澎湖列岛等地归还给中国政府。1946—1949年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  相似文献   

14.
受海内外广泛而高度关注的《反分裂国家法》,经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于3月14日正式通过并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立法史上的一大壮举,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法虽然只有短短的1000字,但是国家最重要的大法之一。它开宗明义指出:“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鲜明地昭示了这部法的宗旨和适用范围,体现了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既充分展现大陆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也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8,(1):99-107
反分裂斗争事关我国国家安全、事关社会大局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自十四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藏独"集团叛逃至今,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公开支持以达赖为首的分裂集团实施分裂中国的活动。境内分裂分子利用宗教和民族矛盾,积极煽动编造谎言、制造恐慌,蛊惑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群众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并蓄意制造动乱,扰乱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党政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寺庙阵地管控是打击利用宗教从事颠覆、破坏活动的基础工作,能够抵制境外分裂势力实施渗透。对寺庙宗教进行依法管理是保障藏区民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调,从法理角度看,进一步解读"一个中国"的基本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合宪性探讨自该法颁布实施以来未曾断绝。但认为该条合宪的学者往往将理由集中于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和组织实施的"非和平方式",是其为全国人大授权或由依职权所得之权利。本文从"非和平方式"之性质入手,将"非和平方式"理解为"军事管制手段",并由此展开一系列研究,以期对该法第八条之探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维护国家统一《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的制定与通过是中国立法史上的一大壮举,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法虽然只有短短的1000字,但却是国家最重要的大法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有力的法律武器,将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分裂、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法律,是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法律保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