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牛胆囊结石(牛黄)形态结构的观察时发现,牛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断面呈年轮状层叠结构。这一特殊形态结构提示我们:在其形成中必定有一个自身旋转不断层迭的过程。从而,我们提出了胆囊胆汁流体力学的假说:结石核心在胆囊胆汁内不断旋转,将胆红素颗粒、胆固醇结晶及其他成分一层层附着其上,形成胆囊结石。而推动结石核心作旋转运动的作用力,来自胆囊胆汁的涡旋运动。为证实上述假说,我们对牛胆道原位压和胆囊胆汁涡旋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犬的胆囊摘除术虽然在临床上不常见 ,但在犬全身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对犬胆道蛔虫而继发的胆囊急性化脓、坏疽或胆囊穿孔 ,胆囊结石 ,胆囊肿瘤 ,胆囊瘘 ,胆囊破裂 ,应进行犬的胆囊摘除术。胆囊摘除术分为顺行性 (从胆囊管开始 )和逆行性 (从胆囊底开始 )摘除 ,顺行性摘除术出血较少 ,操作简便 ,一般常用 ;但若炎症较重 ,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时不易暴露胆囊管 ,则采用逆行性摘除术较好。1 术前准备仔细检查犬全身状况 ,若失水严重者 ,可先进行输液 ,增强机体抵抗力。2 手术切口取腹白线右侧切口或腹侧壁切口 ,腹白线右侧切口适应于胸阔较…  相似文献   

3.
1965年,笔者在西安市肉类联合加工厂进行教学实习时,从屠宰绵羊的胆管和胆囊中采得数百条扁体吸虫(Platynosomum),最近,重新核查标本,查阅文献,将其确定为西安扁体吸虫新种(Platynosomum xi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4.
为缩短牛黄培植的生产周期,提高牛黄的产质量,本文探讨了在牛黄形成过程中硫酸化糖蛋白与β—葡萄糖醛酸酶的成石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正常胆汁:取自40例屠宰的健康牛,经解剖证明无肝胆系统疾病。穿刺胆囊吸取胆汁。 2.天然生成胆红素牛黄的胆囊胆汁:取自5例屠宰时发现的天然生成牛黄的胆囊,经  相似文献   

5.
黑熊胆囊结石电镜扫描观察王强华张翊华马新武李明(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陕西杨凌712100)徐振武任文凯(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站)宝鸡市人民公园在给一黑熊做第4次手术中,从胆囊取出长2.5cm、直径1.35cm、重2.5g游离而完整的胆囊结石,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在外出调查和辅导实习学生时,耳闻目睹兽医临床失误数十起。现择其明显的15例予以披露,意在严人律己,而非为揭短自炫。 (一)阿托平致死幼驹 某生产队麦播时,有人在远处发现一岁母马驹偷吃了用E059农药拌的种子。队长急令速送甲兽医院抢救。医生听述后,立即注射1%阿托平灭菌液20毫升。畜主恐无效果,又转至条件较好的乙兽医院治疗,复再注射1%阿托平液20毫升。此时,马驹似疯狂一般,横冲直撞,腹胀如鼓,终于窒息死亡。剖检胃肠道内竟无一粒麦子发现,才知是误。  相似文献   

7.
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是牛黄安宫丸、牛黄散、犀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所形成的结石。历来靠屠宰时偶然发现而获得,但机遇率很低。为了开辟天然牛黄药源,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牛胆囊内填置核心或注入药物,待胆固醇在核心上沉淀附着。此法不但生成速度慢(需一年左右)、数量少(平均10~20克),而且牛黄质量也  相似文献   

8.
一头5岁的役用牦牛,体重80kg,于1987年6月29日手术埋核培育牛黄,1988年11月18日屠宰取黄时,发现其胆囊为双腔。外形如正常胆囊,底部较尖,外壁有脂肪与脂肪带。惟一侧稍突出,呈黑绿色,囊内有胆汁,囊壁软。另侧为黄白色,胆壁较硬。 胆囊剖检 埋核囊腔,比无核囊腔大。两囊之间,是由肌肉和粘膜构成的壁,将两囊隔开。其形状,如心脏的左右心室。有核的囊内无胆汁,粘膜有炎症、粗糙,囊壁增厚(与其他埋核胆囊的病理症状一样)。塑核横位于胆囊上部,靠近胆囊  相似文献   

9.
兽医临床中羊膀胱间质水肿且伴有大量积液的病例不多见 ,笔者 2 0 0 1年 8月偶遇 1例。莱州市后吕村李某自外地引进 1只 3岁公波尔山羊开展人工授精 ,1年多来饮食、采精均无异常。 2 0 0 1年 8月 ,发现该羊腹部日渐增大 ,饮食减少 ,反刍缓慢 ,粪尿量少 ,体温、呼吸正常。经会诊初诊为瘤胃弛缓 ,但服健胃、缓下及兴奋前胃药物均未见好转 ;触诊腹部有较大软面团状存积物 ,继续采用以上治则仍不见好转 ,征得畜主同意进行左侧腹部切开探查。结果发现膀胱超常积液 ,已占据腹腔的 2 / 3 ,左侧瘤胃空虚而被挤到肋弓以前 ,右侧肠管也被挤到上方。在…  相似文献   

10.
在活熊取胆的整个过程中,拨管、阻塞、引流不畅或迟或早都会发生。特别是胆囊内由于感染和异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变化更是难以揣测。于是,B超探查便显得特别重要了。它可通过超声切面的显像,帮助人们通过表皮观察深层变化,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取胆红素,我们开展了活猪取胆汁的研究。选用肥育期的健康猪,体重70kg左右,手术前停食,任其自由饮水。肌肉注射846麻醉合剂按0.2ml/kg体重,作为全身麻醉,猪出现麻醉效果后,行左侧卧保定于动物手术台上。术部剃毛25×20cm~2,以0.1%新洁尔灭消毒,并以1%盐酸普鲁卡因再作浸润麻醉。沿右侧肋弓下方8~10cm处,即第7~11肋骨下端之间,与肋弓平行切开,切口长10~15cm。 依次切开皮肤和肌肉,手伸入腹腔,沿肝脏右叶下缘向内上方探摸胆囊,小心将胆囊牵引至切口附近,在胆囊下部少血管区域做袋口缝合(缝线打活结)。于袋口缝合中心抽取胆汁后,全层切开胆囊,将一特制塑料管插入胆囊切口,结扎袋口缝合线,对胆囊及塑料管间稍做加固缝合。由塑料管向胆囊内注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待检查导管畅通后将胆囊放回腹腔。用5~7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并向腹腔内注入普鲁卡因抗菌素溶液(0.25%普鲁卡因50ml、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1g)。用12或18号丝线结节缝合肌肉和皮肤。为防止导管滑脱可在皮肤与肌肉间做一虚环。最后涂布碘酊,装结系绷带。将塑料管游离端固定于背部皮肤上,用塞封堵导管。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初,带领学生在保定地区冷冻厂的家兔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时,在一次抽样检查50只屠宰家兔的小肠内发现两只有绦虫寄生,感染率为4%,其中一只感染5条,一只感染2条。 关于家兔绦虫,在国内只有山东省曾有过报道,此次绦虫的发现在河北省为首次记录。为进一步清查家兔绦虫的详细结构,鉴定其属种,给今后进行我省全面畜禽寄生虫调查工作提供依据,特将收集的虫体用盐酸卡红染色并制成透明标本,进行镜检观察。  相似文献   

13.
1990年笔者在对一头实验牛施行脾脏切除术时,在正常的左腹部开口,按牛脾脏的解剖位置在瘤胃的左侧和膈的左脚触摸,未发现脾脏;经反复探查,脾脏似在瘤胃的腹侧囊和结肠襻之间。因脾脏不在正常解剖位置而未施手术闲合创口。今年初,该牛用双芽巴贝斯虫作感染试验时急性死亡,剖检尸体,对脾脏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前述探查的结果基本相同。脾体的位置由瘤胃的左侧面完全移到瘤胃的右侧面,脾体被夹在瘤胃的腹侧囊与结肠襻之间;整个脾体几乎游离,只有脾门周围与左肾及瘤胃右侧面顶部的结缔组织稍有粘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月24日,安徽省灵壁县陆圩乡畜牧兽医站,接产一头雌性黄犊牛。生下后勾头弓腰不能站立,从脐孔脱出一团直径为12cm的椭圆形内容物。划破被膜见脱出物为肝脏。触摸脐轮,发现其发育不全,孔眼扩大,直径为5cm。外部观察脐孔处,明显鼓起。 整复方法 仰卧保定,脐孔周围施行封闭浸润麻醉后,进行扩创,以能伸进一手为宜。伸手探查发现肝脏被膜与脐轮周围的腹膜粘连的面积很小,程度较轻,剥离时并不困难。病犊前躯着地不动,由助手将两  相似文献   

15.
怀孕奶牛胎儿浸润的诊治柴忠威,欧文斌,马生锐,刘宏恩,缑小军(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笔者于1993年在兰铁奶牛场实习时,通过对80头奶牛的病例统计,发现该场10头怀孕奶牛有3头患胎儿浸润,占怀孕牛数的30%。以往该场对此病采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我们在保定地区冷冻厂检验家免过程中,发现一例兔肝脏肿大、变硬,胆囊扩张,胆管变粗,其壁增厚,切开胆囊胆管发现内有大量的虫体,数量达360多条。经实验室鉴定属于枝睾属(Clonor-chis Looss,1907)华枝睾吸虫(C.Sinensis Cobblod,1875)。兔体内自然感染华枝睾吸虫的病例在我省还是首次发现,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100%,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应用A型超声诊断家禽疾病的规律,于1983年8月对23只北京鸭种鸭进行了A型超声探查。(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从南海县某北京鸭场,选取北京鸭种鸭23只,年龄为30个月,体重为2~2.7公斤,全部雌性,体况不见异常。超声探查时先剪去鸭腹部羽毛,然后仰卧保定。 2.测定仪器:国产CTS-5型超声诊断仪,换能器工作频率为2.5兆赫,探测深度调节在30厘米范围,仪器正常灵敏度调节“增益”在6,“抑制”在6.8。  相似文献   

19.
猪腹股沟膀胱赫尔尼亚较少发生。笔者1979年6月曾遇到一例。患猪为去势公猪,体重60斤左右。突然发现腹部增大,后裆偏左出现婴儿头大之隆起,触诊局部敏感,富有弹性,表面不热,叩诊呈浊音。两后肢外展,运步困难,卧多立少,未见排尿,粪便正常。精神萎顿,食欲不进,脉搏、呼吸增数,体温无大变化。经穿刺有尿液流出,剖腹探查,确诊为腹股沟膀胱赫尔尼亚,经整复治愈。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毕业实习时,作者在实习小组其他同志协助下,用眼压计对绵羊眼压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系辽宁省金县某几个自然村农户饲养的健康绵羊,均无眼病。 2.仪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压陷式眼压计。 3.药品:1%丁卡因液。 4.操作方法:两助手将羊侧卧保定,其中一助手保定羊头,使被测眼朝上,角膜与地面平行。另一助手用滴管吸1%丁卡因液点眼,每眼滴2~3滴(小羊1~2滴)。1分钟后,操作者手持眼压计(食指与拇指捏住其把手)。左手食指及拇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睑,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