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6月,少帅张学良九秩大寿,其旧部吕正操将军致电祝贺:“先生爱国爱民,坚贞不渝,大义凛然,天人共鉴。”张学良特选其旧作《谒延平词》手书回赠:“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明白告诉世人,郑成功的丰功在于赶走了外国侵略者,确保了宝  相似文献   

2.
廖珍妹 《台声》2023,(2):64-65
<正>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曾出版《台湾养兰技艺》一书,书里介绍“台湾是中国兰花主要产区之一,野生兰花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兰花种植业就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轨道,成为出口创汇的一项产业。”台湾种植兰花的技术闻名遐迩,而在福建漳州市,也有一位台湾“养兰人”。“这是红色的兰花,也叫红草;这种叶子出现不同颜色,价格更贵;这个叫科技草,是不同品种杂交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大陆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的“亲日”形象抵制东北易帜;易帜后张学良形象的捩转,是该报反对中国统一的表征;“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又以“暴虐将军”张学良粉饰日本侵华。由此观之,贬抑、诋毁甚至妖魔化中国,抬高、粉饰日本是《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的核心目的,借以为殖民当局割裂两岸、同化台湾乃至战争动员等图谋服务。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的“口述历史”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保存在“哥大”图书馆的“毅荻书斋”也随之对外开放,公开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生前捐献给这所著名学府的若干历史文物。“毅荻书斋”当年是如何筹划和运作的?这些记载着张学良的征战生涯与幽禁岁月的珍贵文物,又是如何从台湾运往大洋彼岸的纽约的?本文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3,(4):11-11
3月9日,2013台湾国际兰展在台南市后壁区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开幕。今年兰展以“绽放璀璨·无限可能”为主题,将数以万计的兰花搭配灯光、香气,营造出以往不同的氛围,让空谷幽兰绽放美丽色彩。  相似文献   

6.
文楚 《台声》2002,(11):44-47
爱国功臣张学良将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即被蒋介石羁押,交由军统严加看管,由此开始了悠悠58载流徙的幽禁生活。那么其起点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7.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的传奇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个城市。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动过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将军。这也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  相似文献   

8.
11日下午6时,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会见了由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执委会主席吴琼思率领的“统联”访问团一行,并与来访客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杨国庆说:““中国统一联盟”成立11年来,高举爱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大旗,在台湾岛内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的内政,积极支持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台湾岛内发起组织了许多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使台湾岛内爱国统一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统一联盟”已经成为凝聚岛内各界爱国人…  相似文献   

9.
1995年8月,根据邹平与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达成的文化交流协议,县里选派杨学平、于孝水两人赴美国留学。他们留学的地点是坐落在夏威夷州首府——火鲁奴奴市的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选修“国际贸易与翻译”,学期是一年。在与同班的台湾学友交流中,杨学平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张学良先生已于1992年从台湾移居到夏威夷。一对从台湾移居到夏威夷的留学生夫妇告诉杨学平说:张学良夫妇就住在夏威夷的瓦胡岛上(即火  相似文献   

10.
张章 《两岸关系》2002,(8):32-33
台湾一心兰园是简庆贤、简维骏、简维佐父子三人花费20年心血精心栽培的台湾第一兰园,其蝴蝶兰苗的产量和品位在世界数一数二。其实,简家父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兰花大王”纯粹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他们因兰花而致富的故事,更是不景气的台湾经济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 2月 28日,是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54周年纪念日。 54年前,台湾同胞不堪忍受光复后“劫收”台湾、欺压民众的国民党暴政,奋起抗争,爆发起义,很快遍及全岛,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事发后,国民党当局迅速调集军队到台湾,进行疯狂大屠杀,几天之内,岛内横尸遍地,血流成河。“二·二八”起义遭到血腥镇压,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台湾民众从此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中。   “二·二八”事件体现了台湾同胞争取民主、反抗压迫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民主精神。参与事件的民主先驱…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一家医院里,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老人,走完了他辉煌而艰辛的传奇历程。百年国运,百年悲欢。张学良以他整整一个世纪的风云人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 张学良:我是中国人,我要东三省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此时,张作霖被推举为安国军总司令,用软磨硬泡的装糊涂政策对付日本人,拒绝了日本人出兵打国民党的要求。于是,日本人决定用“外科手术” 除掉他。1928年6月3日,日本政府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这一天正是张学良27岁生日。 “我至今不明白,日…  相似文献   

13.
吴艺煤  曹玮鸿 《台声》2013,(1):68-69
1947年2月,台湾全岛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独裁政权、要求民主自治运动的“二·二八”起义。起义被镇压后,一部分参加起义的台湾爱国民主人士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人于当年六七月间抵香港。他们在香港联络爱国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14.
1994年2月26日,近百名在京台胞聚会台盟中央礼堂,参加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 起义47周年座谈会.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在座谈会上首先发言.他说,47年前,台湾人民为反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专制统治,进行了全岛性的爱国民主斗争而遭到残酷镇压.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重温“二·二八”起义的光荣历史,同时要继承和发扬“二·二八”起义的爱国民主传统.40多年来,台湾人民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仍为反对政治歧视,争取当家作主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促进了台湾政治民主化.在民主化斗争过程中,少数“台独”分子利用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鼓吹“独立”,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9,(4):26-26
“台湾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台湾统独之争.其实就是爱国与卖国之争,顽固‘台独’分子们在岛内撕裂族群,搞去‘中国化’,其实就是否定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提议在京建立一个常年宣传台湾人民爱国事迹的纪念馆”。在“两会”前听取台胞意见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在京台胞激动地说,这些话给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何标 《台声》2010,(10):60-61
“会馆文化”是中华文化颇具地方乡亲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北京台湾会馆所蕴涵的文化,可以表述为:以反对马关条约“五人上书”事件为代表的,台湾同胞继承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传统。清代割台后,“台湾会馆”虽长期销声匿迹,但“台湾会馆”所蕴涵的文化依然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台湾除执政的国民党之外,还有民社党、青年党、民主进步党、中国自由党、中国爱国党、民主自由党中国民主正义党、工党、中国民众党、妇女党、农民党、中国新社会党、台湾统一民主党、中华共和党以及虽不具党名而具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如:夏潮联谊会、政治受难者联谊会、中国统一联盟、中华民国全民爱国会、反共爱国阵线(原“反共爱国同志会”)等。  相似文献   

18.
在十三陵长陵后,层峦叠嶂的天寿山山坡上,新添了一座坟墓——抗日爱国将领吴克仁将军墓。墓基座用石头砌成,大理石铺就;洁白的汉白玉墓碑上,精心镌刻着张学良将军亲笔书写的苍劲的碑文:“抗日殉国将领吴克仁将军之墓”;墓的周围被苍翠的松树环抱,庄严肃穆。站在这里,一种对将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敬意油然而生。吴克仁将军生于1894年,原是张学良将军的部下,国民党67军军长。1937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统一大旗的高扬下,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向着同一目标前进。“台独”的呼声越来越低,“台独”的理论也越来越为台湾同胞所抗拒。过去“台独”分子动辄就以台湾2300万人如何如何来愚弄台湾人民,动辄就以台湾2300万人如何如何来混淆国际间的视听,事实上真正的台湾同胞,真正爱国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汪精卫27岁时刺杀摄政王载沣,虽然暗杀失利,身陷大狱,却因此闻名天下。张学良也早就想一睹他的风采。1921年,为了联合反直,奉粤之间往来频繁,汪精卫作为孙中山的使者,曾6次来奉天,张学良与汪精卫有了初步接触。每次汪精卫到奉,张学良都登门拜访,促膝相谈。多年后,张学良回忆说:"年轻时候我最佩服汪精卫!"客观地说,汪精卫对张学良民主爱国政治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积极的影响。此后,张学良一路攀升,最终荣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