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党诞生85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探索总结了包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形成了强大的政治优势。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并把政治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把传统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资源,把党建环境转化成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的著名论断。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同志对于这个“硬道理”中所讲的发展,往往单纯理解为经济发展,这显然是不全面的。经济发展自然是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因为一个民族经济不发达,在世界上说话就不那么硬气;一个企业经济停滞不前,也就难免要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丝毫不容置疑。但是,发展绝不仅仅限于发展经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胶州市九龙镇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农村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跳出就信访抓信访的圈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感情下移、重心下移,推行群众工作“三个零距离”,实施“五民工程”,有效维护了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九龙镇抓信访工作首先从干部抓起,在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4,(42)
一场广东经济发展史上空前的倾向性投资热潮,在广袤的南粤大地拉开了帷幕,它要“削平”的不是地理上的凹凸不平,而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沉积下来的贫富悬殊。  相似文献   

5.
借,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借船出海、借边出境、借台唱戏、借地生财、借鸡生蛋等等,都成了人们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常用的方法。 虽然这个方法创造出了实际的效  相似文献   

6.
对恩格斯"恶动力"论断的传统解读存在逻辑上的困境:一方面认为恩格斯追求人性至善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指出恩格斯主张历史发展客观上需要"恶动力"。只有在恩格斯的语境中历史地、辩证地解读这些论断才是科学的态度。恩格斯认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恶"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恶"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不具有普遍意义。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本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两条线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社会道德才能适当介入到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中来,否则,就会引起经济发展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1986年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与宏观经济政策变动有关,而且是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它与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以及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的历史阶段有关。经济发展的短期波动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这一历史趋势,反过来,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中固有的矛盾和缺陷则会加剧经济波动的振荡。 1986年经济发展情况表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已经弱化,供需结构性矛盾取代总量矛盾成为当  相似文献   

8.
袁元 《瞭望》2008,(22)
一方面正常的经济发展不能因震灾而打断,需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把灾区的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中,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党政“一肩挑”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而形成的一种企业领导模式。“一肩挑”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否坚持“两手抓”,首先取决于对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生产经营工作是企业的中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社会主义企业里同样是不可偏废的,这些工作对于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培育企业精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取决于能否对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和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8,(36)
好看的发展数字背后,是没有妥善协调的社会各方利益关系从大堰桥头到瓮安县政府,6月28日下午,请愿的人群从十几个学生到上千人,沿途每经过一个住宅区,就有一个新的群体加入:拆迁居民、水库移民、中小学生……他们大都是瓮安近年粗放发展中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体。谈起瓮安县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受访的一些当地干部无不自豪。然而这些干部很少意识到,令他们自豪的发展,导致了干群水火关系,引发了这起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姜玉砚 《理论探索》2021,(1):101-107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面对当前及今后复杂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供需错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短板。因此,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区域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扩大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相关配套政策;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升级供应链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之间和内部的合理化和优化;完善和加强制度保障,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上半年全国财政盈余超万亿元,这说明我国财政收入充裕,经济发展有着可靠的基石,而如何让民众分享超万亿元财政盈余的大蛋糕,也应纳入政府的调控棋盘之中。财政收入取之于民,也应该用之于民。社会分红不仅可以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让普通民众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相似文献   

13.
袁元 《瞭望》2007,(26)
香港回归十年经济发展势头不减、特色不减体制机制的优势不减,与回归做出的加法密不可分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整整10年。香港回归的前夜,美国《财富》周刊曾做出“香港将死”的预言,一些人士中  相似文献   

14.
康珂 《党政论坛》2013,(9):31-33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而且是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维系,结构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多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主要由政府主导,存在很重的"官本"思想,虽然结构调整年年提,但结构失衡反而愈演愈  相似文献   

15.
深刻领会和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叔莲 《学理论》2008,(3):12-13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来,引发了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热潮,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样引起人们的热烈关注和认真学习。学习中提出一个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两种提法是什么关系?有一种意见认为,十七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据世界知名会计公司普华水道调查表明,世界上经济排位前35个国家中,中国的“不透明度”分数名列榜首。因为“不透明”会阻碍经济发展,资本会出逃到透明度较高的国家,中国因此损失了大约131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负责这项调查的陈  相似文献   

17.
一、应该高度关注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征西部总体上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西部地域辽阔,长期以来形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一显著特征应该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成为国家制定西部开发政策的重要依据。一是西部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部分省市,如重庆、四川、陕西、广西和内蒙古等,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村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力充裕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就业的压力,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这是首次在党中央的文件中正式使用劳动力市场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9.
李英东 《求知》2017,(3):25-27
“十三五”时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开拓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在实现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创新理念为核心,通过科技、理论和制度等全方位、系统化创新来实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发展动力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阶段和“中等收入陷阱” 联系收入分配状况分析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厘清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问题及其负面影响的重要条件。对此,我国理论经济学继续保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