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曾经流行过一时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要害与实质是什么?它与“不断革命”论是什么关系?以及它与阶级斗争扩大化有什么关系?目前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什么?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对于坚定、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处理好“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各项工作的关系,究竟有什么意义?本刊特约评论员文章《紧紧把握基本路线的实质》,对上述问题都作了回答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旭 《理论学刊》2004,1(2):46-50
对什么是“混合所有制”要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国实践中的“混合所有制”就是“私有制”或是“私有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现实中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及其相互作用,表现为“混合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即所谓的“混合经济”。“混合所有制”是对所有制状况的一种描述,而“混合经济”是对所有制状况的具体实践形态的一种概括。中国为什么需要混合所有制的问题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对此,很早以来中外就有人研究。我国古代人一般认为社会风气即一时流行的风俗习惯。对风俗的作用和改造风俗的重要性,历代统治者和学者都反复进行了强调。黄中坚在《论风俗》中说:“天下之事,有视之无关于轻重,而实为安危存亡之所寄者,风俗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有些人借经济体制改革之名,极力鼓吹在我国搞私有化。私有化都有哪些论点?它们错误的实质是什么?现将近来一些期刊上针对私有化观点的批驳综述如下:一、驳“产权改革论”有人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名义上人人所有,实际人人皆无”。对于这种观点,有人撰文指出,它抹杀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照搬西方产权理论特别是科斯定理,是完全错误的。1、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所有制是不同于私人产权制度的新型产权静度,其本质特点就是全国人民这个群体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2、从我国对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法律规定、收益归属是否明确、产权所有者的  相似文献   

6.
何谓“超前消费”?为什么会产生“超前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它会给我们的经济、社会造成什么危害?《遏制“超前消费”的思想和行为》虽然不是一篇长篇大论,但提出的问题却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同时,西方思潮乘机涌入,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庸俗低级的“通俗文艺”泛滥成灾。有人把这种文化现象称之为多元化的文化。多元的文化现象在理论上有没有错误,在性质上属于什么,对我国社会有什么影响和危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并认真研究和澄清。  相似文献   

8.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认识过程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十年间的理论和政策表述的变迁过程,反映了我们认识的深化,也表明我们对西方混合经济论中有价值部分的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讲到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我国“竭泽而渔”乱象的产生有其深层的主客原因,主要有经济利益的驱使、资源利用水平低下、人口总量太大等,但也不能采取“先停再说”、“一律关停”等集中停工停业停产方法消极防污“缘木求鱼”。“两条鱼论”的实质是要辩证处理经济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这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所在、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共党内普遍存在着急躁复仇的情绪。由于党内领导人也存在“左”倾思想 ,于是 ,把革命形势判断为处于“高潮”时期 ;相反 ,陈独秀却比较冷静地注意到革命形势的不利局面 ,从而提出了“低潮”论。这种在当时看来“右倾”的观点与论调 ,自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那么 ,陈独秀的低潮论与“左”倾中央的高潮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慕绥新、马向东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披露之后,众多善良的人们在震惊、愤慨之余,也纷纷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些人论地位够高的了,论权力够大的了,论生活够阔的了,党和国家待他们不薄,为什么还要那样贪得无厌呢?”“他们巧取豪夺,祸国殃民,结果也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即便从个人利害考虑,这究竟图个什么?”“命都搭进去了,钱再多有什么用?这些人看起来精明过人,实际上岂非愚蠢透顶吗?”  相似文献   

12.
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并发表了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宣言。从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就成了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思想体系的总称。近些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以致在我国也有人高谈阔论起“民主社会主义”来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它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只要将其与科学社会主义作一番比较.就会清楚。在对比中,划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科学社  相似文献   

13.
商品交换的“实质不平等”是指交换未能使当事人获得最大利益,有三种情况:“形式不平等”带来“实质不平等”;“形式平等”,由信息不对称带来“实质不平等”;“形式平等”,由垄断-竞争关系带来“实质不平等”。在垄断-竞争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垄断性经济和竞争性经济相互交换产品。垄断性经济以提高的价格提供数量不变的产品,竞争性经济以不变的价格提供数量增加的产品,反映了商品交换的“实质不平等”。我国若干部门劳动报酬呈相反方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商品交换“实质不平等”的存在。对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更重要的是使商品交换的“实质平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党的执政能力内涵的研究有“综合说“、“关系说“、“层次说“、“形态说“等观点,对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有“合乎法理论”、“人民拥护论”、“实质与形式统一论”等观点,对党的执政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有“执政条件总和论”、“物质与手段总和论”等观点,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研究则提出了“四维一体”、“三大主题”、“一个总标准、三个具体标准”等量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争论的焦点和实质是什么?最近拜读了《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6期发表的《再论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深感作者没有紧紧围绕我们所争论的焦点即三个重要理论分歧点,对自己所持的观点正面进行分析与论证,提出有理论与事实根据的说明。三个主要理论分歧点是:(一)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认为两个论断是相同的,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两个概念的内涵岂不相等了,即两者都…  相似文献   

16.
《求实》1985,(2)
问:《决定》中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什么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理论上有什么突破? 答:《决定》中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共同点是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作为计划经济,它们的理论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及企业之间、劳动者之间、国家、企业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社会主义可以实行计划经济。 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某些基本理论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超越阶段”几乎是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通病,并且给社会主义本身造成了危害。在改革的进程中,清理各种“超越阶段”的沉重背负,对于我们轻装上阵,积极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究竟什么是“超越阶段”?它有哪些表现及危害?出自一位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之手的《“超越阶段”错误的表现及其社会后果》一文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际经济工作者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将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加以综述以供参考。 一、什么是“民营经济”? 究竟如何理解“民营经济”这个概念?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存在着不同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本质内容是“私营”。提出“民营”这个概念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掩盖“私营”的本质,因此,必须明确肯定“民营经济”的实质内容就是“私营经济”。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的本质规定是“营”、执行主体是“民”,其内涵并不特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而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民营”与“私有”之间没有必然一致的关系。“民营”是一个比“私营”的涵义更宽泛的概念。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民有民营”都属于民营的组成部分。前者与己经实行承包租赁和股份制的企业形式有关,后者包括个体、私营、合作、集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19.
孙峰华 《发展论坛》2000,(1):63-63,,40,
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国家18个部门和相关国际组织协办,世界上第一个以“数字地球”为主题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ISDE)在北京召开。李岚清副总理出席了此次会议,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数字地球”的重视。一、什么是“数字地球”什么是“数字地球”,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三种,即“号召论”、“虚拟论”和“工程论”。“号召论”认为“数字地球”是可以嵌入海量地球数据、多分辨率、三维的对地球的表示(戈尔)。“虚拟论”认为“数字地球”即虚拟地球(美国1998年6月23日“数字地球”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说“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学习纲要》16论中,唯独在第2论题目中用了“最重要”的字眼。至少有两点理由:第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纲,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江泽民总书记始终把这个问题称为“基本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决定中,把它概括为一个“主题”,邓小平多次把它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提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