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科学与民主     
科学与民主顾准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已故著名学者顾准于1973年一1974年期间写作的。顾准在十年动乱的逆境中,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对科学与民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本刊选载顾准的《科学与民主》一文,供读者参考和借鉴。一、唯有立足于科学精神之上的民...  相似文献   

2.
思想者顾准     
顾准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随着《顾准文集》(陈敏之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顾准日记》 (陈敏之、丁东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顾准 :民主与终极目的》(罗银胜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和《顾准文存》(陈敏之、顾南九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相继问世 ,顾准这个名字 ,得到国内思想界、知识界、经济学界的广泛注意 ;人们为顾准的人格魅力、思想底蕴 ,所深深折服。顾准的大德———体现于他对理想、对真理的勇敢献身 ;顾准的大爱———体现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顾准撰写的《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发展轨迹的探索──读《顾准文集》札记陈敏之1974年9月,我按照胞兄顾准的约定去北京,在一次闲谈中顾准说起他在研究古代希腊史,并说吴敬坡在一旁看了,亦步亦趋,也研究起古希腊史来了;言下之意,颇有些“我道不孤”的得意样子。11月中旬,顾准病危,...  相似文献   

4.
关于“知识经济”应是“科技经济”的通信[编者按]顾孟潮同志给编辑部来信并附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一封信,钱学森同志看了发表在1998年第5期《民主与科学》的“民主·科学·知识经济”一文后,在给作者顾孟潮的信中提出了对“知识经济”一词的不同看法,认为“知...  相似文献   

5.
<正>我认识王元化先生较迟,但也有好多年了。每每想起元化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总不能自已。"我是吸取地下党文委的奶汁长大的"我因为写作《顾准传》的因缘,通过知名学者、顾准的胞弟陈敏之先生的介绍,认识了顾准同志的许多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如骆耕漠、徐雪寒、李慎之、雍文涛、林里夫、周静、陈易、顾行言、李云、吴敬琏、赵人伟、陈瑞铭、张纯音、张卓元、董辅礽、李文杰、李鸿寿等先生,元化先生也在其中。在与这些老同志的接触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6.
今年六月九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同志被林彪、江青一伙残酷迫害含冤逝世二十五周年。我在西南军区在贺龙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几年。因此文革时,我也受到株连被列为所谓“贺龙专案”的分案,受到残酷的迫害。这些年来,对于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一生为党为革命事业奋斗、建立了伟大功勋的贺龙同志,我经常回忆起他崇高的革命品德,深深地怀念他。 贺龙同志1950年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时,又是西南局第三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他担负的任务很多,他的革命功绩已载入史册。这里我只就贺龙同志高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写出来作为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周怀玉同志(以下简称周同志)在《社会主义研究》1985年第5期上撰文“社会主义民主与‘为民作主’”,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为民作主”的关系。文中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以及干部与群众的正确关系。这些思想,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周同志完全否定“为民作主”口号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把它与社会主义民主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它“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是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大相径庭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这种看法欠当,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读了徐觉哉同志《对几个社会主义流派名称由来的考察》(《社会主义研究》1986年第1期)一文后,颇有收益,徐文对我们了解当代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来源及演变是有意义的,但其中关于“民主社会主义”这一名称由来的考察令人稍感不足。 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而且同“社会民主主义”一词一样,最先并没有现在那种改良主义的气味,而是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响亮口号之一。从我所见到的史料来看,法国人最先使用“民主社会主义”一词。1869年5月9日,法国工运的杰出代表瓦尔兰曾以“巴黎工人小组选举纲领”的名义,在《国际报》上发表了题为“民主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成为运动的主将,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今天,考察陈独秀当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表现在他首先提出并积极宣传民主科学的主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所谓民主,就是人权。他说:“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  相似文献   

10.
黎澍同志在《历史研究》1984年第五期上发表了《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命题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两者均违反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原意,而非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与黎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五)把王元化反思卢梭"公意"说,放在顾准后边讲,是合适的。这不仅因为"公意"说和"直接民主"说是《社会契约论》具有对应性的双重构成;也不仅因为顾准的"直接民主"批判,要比王元化反思"公意"说早了近20年;更要紧的是因为,"直接民主"说所深蕴的、堪称隐患的巨大政治悖论,也同构性地幽闭在"公意"神话中,  相似文献   

12.
我是《民主与科学》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加入九三学社迄今十余年来 ,一期不漏 ,一页一篇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认真仔细地思索着 ,如沐春风 ,如饮琼浆 ,受益匪浅。《民主与科学》杂志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 ,更是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民主与科学》杂志自创刊以来 ,每期的栏目均各具特色 ,各有千秋。信息量大 ,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都很强。能围绕《民主与科学》的主旋律 ,紧扣时代脉搏 ,选题新颖 ,立意超前。特别是“民主与法制”、“快语诤言”等栏目 ,不仅有独到之处 ,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文笔犀利 ,…  相似文献   

13.
李广田同志深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愤离世,已经整整十年了。当我接受省委的委托,重新分管科学、教育工作时,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广田,怀念这位曾经同我共事近五年,在工作中相处得很好的好同志。一八四八年,法国资产阶级用霰弹镇压了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马克思曾愤怒地写道:“资产阶级认为最革命的事业,实际上就是最反革命的事业。果实落到了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一篇著名的散文《海燕》让许多国人在少年时代就认识了高尔基这位"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他是沙皇封建制度的坚定反对者,曾因倡导革命而遭迫害;他加入社会民主工  相似文献   

15.
风入松书架     
■《顾准日记》,顾准著,陈敏之、丁东编,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9月,25.00元。 本书收录了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载,即商城日记、息县日记和北京日记。它是“一个时代的实录,一个受难的灵魂的实录”,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对研究顾准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知识经济讲座》,张守一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18.00元。 作者不赞成先实现信息化、再实现知识化  相似文献   

16.
在十年内乱之后,小平同志对民主法制建设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正是多年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忽视以至于失误,成了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给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纵观《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民主问题的论述,可以把小平同志的民主思想大致上概括为六点,即三个"性"和三个"统一"。一、民主的重要性早在1979年3月,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以下只注卷数和页数)。这是总结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党和人民付出的高昂的代价中得到的一条科学结论。这条结论蕴含着极其丰  相似文献   

17.
4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技界进步知识分 子在追求科学昌明的斗争中成为推进民主运动的重要力量。当时科技界的《民主与科学杂志》、《科学新闻》和《科学工作者》以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为武器,猛烈抨击国民党独裁统治,企盼和憧憬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在民主运动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5年1月创刊的《民主与科学杂志》,所载文章,慷慨激昂。 董时进借讨论科学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而抨击“东方式的专制集权政体”。他认为,中国贫弱的最大原因是没有科学。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没有产生科学,接受西方文化洗礼近青年科学仍然不发达。李约瑟将…  相似文献   

18.
顾准同志的遗著《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于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后,引起史学界的重视,被认为是我国关于城邦史的开山之作。其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是对中外历史作比较研究的专著。作者对问题的分析和所作的结论既使不能说全部都正确,至少也可以说有许多是正确的,是能够给人以启迪的。《世界历史》1984年第3期曾发表过廖学盛、修海涛两同志的书评。读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书评之后,有些不同看法,写出来向各位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19.
刘全复同志《关于生产关系内部辩证法的探讨》一文(载《求索》1981年第1期),对“分工协作”这个范畴提出了一系列见解。见解之一是他认为分工和协作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的范畴;见解之二是他认为私有制是由分工产生的;见解之三是他认为共产主义的占有关系是由于旧分工的消灭所规定的;最后,他还认为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等弊端是由分工和协作的矛盾产生的。对于上述观点,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07,(1):12-12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萃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板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