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及其在社会价值取向中的主导地位宋萌荣(一)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在诸多社会变化中,由经济、社会的变化引起的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价值观,作为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倾向的综合体现,直接支配着人们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刘学芝 《工会论坛》2008,14(6):133-13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探讨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论认为,价值观与社会历史观是统一的。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凸显人的价值和需要,一直是我们党的努力方向和锲而不舍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论,在当代必将大放异彩,价值凸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探析了邓小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和贡献,进一步反思了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正确地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个性问题,必须突破具体科学的局限性,运用哲学的综合方法。马克思认为:科学分析人的个性,必须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前提;个人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个人个性是以个人为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来的特异性;人的个性自由的实现要经历“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三个历史阶段,而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是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关系体系为依托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个人的自由个性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导向,即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要认识到,现阶段的个人还不可能是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过程是与社会主义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个人出发的历史主体观及其对利己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个人的社会历史作用并不是利己主义,与利己主义价值观无关。马克思的历史观是从个人出发的社会历史观,他反对和批评从抽象的类、人、集体出发的历史观,强调个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个人的价值;个人是自己活动的目的,而不是抽象集体的手段。他反对用抽象的集体来否定和压制个人,并把虚幻的集体和真正的集体区分开来。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强调个人应当自我奋斗、自我承担责任的市场经济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女性价值取向的迷失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部分女性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迷失,这种迷失表现为由现代价值观向传统价值观的退行,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歧视现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价值观的传播。它通过满足利益诉求、提供精神寄托、产生价值共鸣、形成情感认同等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既遵循一般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又有知识传播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揭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主旨,满足现实社会各阶层群众在观念层面上对利益、价值、精神和情感的要求,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个人理想、价值取向日益显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强调个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把多元化的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理想的大目标上来,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互关系,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哲学)研究状况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学界关于价值观(哲学)的研究、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大体走过了从"主义"之争到"问题"意识的觉醒再到各种"学说"呈现的历史,表现出注重把价值观(哲学)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注重对改革开放实践中提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以及注意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等特色;应针对以往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满足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和推进价值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出发,建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两难”与集体主义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两难”与集体主义的回归陈英一、青年价值本位的两难选择青年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个人、集体与社会三者的协调利益关系,表现在是以集体为本位还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判断上。一份对青年道德价值观的问卷调查①表明:在认知方面,集体主义在青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中国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二步的战略目标,正向第三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要顺利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于解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关键是要抓住社会主体的价值观教育,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主体活动的根本动力就是人的价值追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思想与践行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荣辱观的提出恰逢其时。荣辱观的实质是价值观。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标志着认同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世界上不存在统一的价值观,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尤其是当代社会发展快速变革的时候,价值观的变化更是显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变化是人人可以感受得到的。这里,有正面的变化,也有负面的变化。在负面的变化中,引人注目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一部分人那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政府行政价值观思想.比如,政府行政的内在价值取向在于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政的绝对超越指向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效率和公平是政府行政的工具性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行政价值观的思想传承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政府行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价值问题是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岱年先生认为,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的社会价值及人类的价值。其中,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具有独立的意志与人格,坚持自己的尊严;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类的价值,即人类具有其他物类所没有的特异性质和能力。孔子人的价值思想的意义:铸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观是指社会中的人对他周围事物的评价以及由此而采取的行为取向,它是人们行为的方向和动力。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方式和经济利益的支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必然会引起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造成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体至上与独立人格意识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在观念上表现为注重社会人格,而忽视个体人格的特点,人不被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整体的分子或角…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二者关系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全面、自由、宽松、有序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人的价值实现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二者关系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全面、自由、宽松、有序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人的价值实现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价值诉求上呈现出多维的表现形式,进而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影响。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指导价值,但在个人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上缺乏认同感,因而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仍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势必会产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因为市场经济易激发社会对功利的冲动。还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取向会从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因为市场经济强调按劳分配,注重竞争机制等等。 然而,上面两种说法未必正确。人生价值不外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其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功利,但更注重“义”与“利”的真正统一。这种统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发生的路径是:最初发生于人的自然禀性,然后由社会规范导向发展。当一定社会的经济机制与人的自然禀性大体相适应时,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出现顺向性特征;如果在不改变"大体相适应"的状态下,去建设一种改造人的自然禀性的社会价值观,则可称为社会主流价值文化构建的逆向性特征。有人认为既然当今社会的实际主流价值观是拜金主义,那就顺向而构建好了,不必多此一举地构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文化。本文的观点是:逆向性特征才是真正符合文明要求的构建,即使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必须知难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