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还是对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贬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的重要性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这是导致我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同时,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和论证,但是,至今还无人论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因此,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重申并重新认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地理环境社会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构成内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成层面上,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基因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态需要的实践逻辑相统一的时代体现;从理论内涵上,是有机统一性、和谐共生性、生态价值性内在统一。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现代化格局,努力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向、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观,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就理应是落实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历程及其未来走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和谐—失衡—再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现实困境,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观与价值观、生态伦理意识、生态文明、文明休闲和制度环境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路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国际国内背景。他围绕人与自然关系及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两大问题,阐述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厘清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和举措。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传统的生态文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秉持了建国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环保实践。其思想与内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论述,以及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两大和解统一”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解读和领悟马克思的生态观,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内容包括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养成生态文明习惯、发展生态文明产业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等,其哲学意蕴包括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的统一、党的领导和公众参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蕴含着潜在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劳动实践观、生态经济观和适度消费观等论述中。法兰克福学派作为激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其批判理论的理论原型,对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生态范式作出了重要推进与拓展。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同样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在自然异化解决路径上却有着本质区别,将二者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从学理层面汲取有益的思想成果,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和自然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主张人与自然在社会中的统一,人与自然应该协调一致。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理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实现动态式的良性生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从思想层面反思自己。马克思的生态价值观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为主要对象的价值观,其内核是在适应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当下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实践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思想、自然生产力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当前我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影响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影响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广博胸襟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政治经济学的“红绿”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命题与新发展道路相结合,实现了从此前承袭西方绿色话语“跟着讲”发展到如今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接着讲”和结合当代中国实践语境“自己讲”。作为原创性思想与变革性实践的有机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系统思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统筹城乡区域陆海关系的空间环境正义以及洞悉全球生态危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生性向度,为破解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寻求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武器与制胜法宝。在以统筹共治为核心的治理逻辑牵引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治理的辩证关系,顺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把人的全面解放与社会的解放、自然的解放统一起来。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能否形成具有健全的生态道德人格,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而且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这生态危机一命题,分析危机的根源,寻求可能的出路。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从本质而言,生态危机不仅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异化更是人与人(社会)的关系的异化; 而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则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重新恢复到和谐状态,就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注重可持续化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五大发展理念中主要蕴涵了儒家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容。儒家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格局,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解",作为中西方有着重要代表意义的两大理论,在创建生态文明社会问题上有不谋而合之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对比分析儒家和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思想问题上的协同性,能够为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实践关系,不仅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具有深刻的依赖性和能动的改造性,而且还表现在人与自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分化与统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利润、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置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中来考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有着丰富的论述。马克思在其中阐述了自然界的先在性、人的主体性、二者统一于实践等方面的相关论述;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最高阶段。就目前来说,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将其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开展,从和谐视域下重新审视生态伦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和环境正义伦理观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伦理失衡现状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人与自身关系失衡、人与社会关系失衡,要解决这种失衡状态,必须构建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伦理范式,即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体系、实现生态伦理范式的转变和建立生态伦理干预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丰富的蕴涵,"和谐、节欲、爱物、崇尚自然"的生态价值观都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契合点,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爱物、尊重自然规律、节制过份物欲等。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于当今中国实际中加以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丰富与发展,处理当今中国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