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上海市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家长里短寻柏万青,烦心事找郭亮”。柏万青是申城家喻户晓的老娘舅,郭亮是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2.
2008年的上海,有一档电视节目很红火,它的名字叫《新老娘舅》;2008年的上海,有一个人很出名,她的名字叫柏万青,一位曾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的社区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柏万青。上海市人大代表、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负责人。曾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成立。在这个平台上,老百姓得实惠、志愿者长才干、社会树新风。工作室逐步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矛盾频发、社会冲突日益加剧的当下,新老娘舅--柏万青以电视调解的方式走红于荧屏.成为名副其实的"受人尊敬的和事佬",并形成了柏万青现象.如何看待柏万青现象?电视调解红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日前,本刊与上海市社会学学会联合召开了"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以柏万青为例"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以及律师协会、新闻媒体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柏万青现场互动,从"电视调解的定位"、"柏万青现象可否复制"、"电视调解的深化"三个层面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日.上海浦东边检站举办“和谐警民情,携手迎世博”主题活动。活动中,上海市调解明星柏万青“柏阿姨”与浦东机场“微笑天使”朱慧慧分别与该站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长国及上海市迎世博“微笑服务大使”朱靖刚结为师徒,并签约成为该站“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顾问”。  相似文献   

6.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新年的喜庆与祥和在街道上还随处可弛……随着沪上“新老娘舅”电视节目的热播.人民调解制度冉次得到广大民众的推崇。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尤俊意教授在今年的《文汇报》“文汇时评”专栏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阐述了“新老娘舅”解疙瘩的启示,他写出了专家、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于是便有了记者此次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任前培训之后,我觉得肩上担子很重,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履行职责,当好一名人大代表。”市十三届人大代表柏万青一句感叹道出了许多新代表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老娘舅"一词,在江浙沪一带专指民间有威望、有影响力、善于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的长辈人物。现在在黄浦江两岸,每天傍晚黄金时段收看新闻娱乐频道播出的《新老娘舅》电视节目,几乎成了不少上海市民的必修课。该节目创办三年多来已家喻户晓,收视率也一路走高。  相似文献   

9.
亓侠 《楚天主人》2010,(9):37-37
上海有个柏万青,1969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到江西,曾任资溪县副县长。1996年她回到上海任静安寺街道宣统科科长、党建办主任等职。2005年初她退休后担任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协会秘书长、静安区首席人民调解员。2008年,上海东方卫视娱乐频道一档专门为百姓调解家庭矛盾《新老娘舅》栏目,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平民明星",红透了上海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0.
偶读《党建通讯》(2009年第7期)上的一篇文章“对话柏万青”,柏万青同志说:“老年协会的群众跟着我,我跟着党。A等于B,B等于C,C就等于A。”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个别地方官员的“雷语”:“给我抹黑,就是给全县抹黑”、“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如此等等。两相对照,不禁生发些许感慨。  相似文献   

11.
胡颖 《小康》2005,(2):63-63
1997年来到上海,从上到下没一点“中国味儿”的Eric偏偏要做中华先锋,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脆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这就有了“华先锋”这个名字。如今,“华先锋”已经成为上海电视台《OK新天地》节目的主持人,Eric的滑稽搞怪是出了名的,穿蓝色紧身衣、披红斗篷、扮超人出镜对他来说绝对不算什么惊人之举,因此他的节目吸引了一大批老老少少的观众。“15岁以下、60岁以上的观众特别喜欢我。”保持一份童真Eric和肖凌相处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遇到过什么因不同文化背景引发出的矛盾或者别扭。有过两年海外留学经历的肖凌,无论从性格还是观念上…  相似文献   

12.
何大欣 《台声》2013,(8):72-74
今年8月14日是父亲百年诞辰,9月6日则是父亲仙逝16周年纪念日。如今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中寻找“何非光”的名字,可以看到上千个条目,人们在评论、在怀念、在探索、在走近这个传奇的名字。每每看到这些文章,我都感动不已,因为人们没有忘却我敬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人们开始关注“包涵”这个名字,是从一篇篇平凡的周记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天福”——这个吉祥而充满瑞气的名字,不知是取天赐福地之意,还是意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天天享福,也许兼而有之吧。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中国人大》2014,(6):50-50
钟南山的“成名”缘于2005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非典”让钟南山这个名字一夜间家喻户晓,人们也因此记住了这位坚持说真话的医生。尽管在2003年之前,他已经做了7年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朱生豪”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许不太熟悉。然而,当你捧读英国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的中译《莎士比亚全集》(下简称“莎集”)时,你就会发现这部200万字的宏篇巨的中译,就是朱生豪。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化史、翻译史上树起了“创世纪”的碑,被誉为“译界楷模”。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末、2006年初,白城大地江河呜咽,草木含悲。—个人的名字在这片土地上被颂扬着,一个英雄的壮举在这座城市里被景仰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被人们心口相传着……这个人是吉林省白城公安战线的一名指挥员、战斗员,这个英雄是白城人民的“保护神”“贴心人”,这个故事每每提及都让鹤乡的百姓潸然泪下……在八百里瀚海这片沃土上,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英雄的名字——芮志江。  相似文献   

18.
李秀芩  张斌 《半月谈》2003,(9):38-39
在新疆,人们给以番茄、红花、枸杞等当地特色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产业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色产业”。而新中基成为这个产业的龙头。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2日下午,中国几大网站几乎同时“爆出”了新当选院士的新闻。在48位工程院院士名单中,人们果然发现了民革青岛市委主委、“海归”博士麦康森教授的名字。他不仅是这次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院士,而且还是一位从民革党员中成长的院士。此时,一个由来已久的“传闻”也终于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3月底的上海,早春的阳光照耀着这片蓬勃的大地。在徐汇区长桥街道汇成二村居委会内,人头攒动,令这个本就狭小的场所更显得有些局促。居民区合唱队的队员们刚刚结束排练,当听到记者是来采访蒋慧珍时,大家都没有离开的意思,争先恐后地七嘴八舌道,“蒋阿姨人好心好卖相好”,“我内心非常敬佩她,真的”,“蒋阿姨总是笑眯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