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谭华琼 《学理论》2011,(14):37-38
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美国借此来强化其人权外交,企图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对华人权外交是美国以人权为外交准则的对外关系战略,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期,随着朝鲜核问题的升温,美朝关系也日趋紧张。虽然目前美国政府领导人一再声称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军方一些强硬派也不断放话,不排除对朝鲜使用武力的可能性,美国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所谓两场战争是指美国军队在进行战争准备方面的设想。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曾提出了不同的设想。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在其“灵活反应”军事战略中提出了“两个半战争“的设想。该战略认为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美国争霸世界的主要对手,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地区;中国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对美国不能构成直接威胁,但是中国在亚洲地区居于重要地位,是美国的次要对手,因此,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3)
冷战期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所著《苏联行为的根源》成为美国决策者研究对苏政策的重要参考。二战后美苏没有携手共建世界最终走向冷战。今天,中美关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如何看待"中国行为的根源"是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变量。基辛格是分析这个变量的代表人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认为,没有可兼容的价值观的赤裸裸的权力的均势是脆弱的。延续这样的逻辑,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探讨了中美两国价值观兼容的可能性。美国决策者应当注重中国行为的这一根源,避免《克劳备忘录》中的错误,与中国共建世界。  相似文献   

4.
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与苏联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占整个苏联历史的近四分之一。这一时期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军事实力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超级大国。这一时期也是苏联高度集权的传统模式再完备的时期,同时也是苏联改革的要求非常迫切和时机更为成熟的时期。苏联外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与苏联的兴亡有直接的关系,值得认真研究。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对外战略分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全球战略是争夺世界霸权、争取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苏美关系是其对外政策的核心,可以说苏联…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6)
海权之争在世界历史和大国地缘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陆海兼备的中国,海权发展却相对缺失,其中美国的不断介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经常利用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周边国家制约中国海权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便时常插手,成为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筹码,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增添了不稳定的变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谨慎处理海权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6.
美国情报工作注重维护经济和实际利益晓咏随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基础发生重大变化。冷战时期,为了对付苏联威胁,美在安全防务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收集有关苏联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报。而现在美国...  相似文献   

7.
山民 《瞭望》2001,(18)
从1990年到2000年的周年,是美国对华战略试探、考验和压制的10年;到目前,美国新的对华安全战略已渐露端倪。 苏联瓦解和冷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关国的全球战略地位,自恃占尽天时、地利的关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了从对华“怀柔”向对华“促变”的政策转变。关国的决策者以为:世界局势剧变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马上会波及中国。于是,1990年,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国家安全委员会协调、联邦政府认可的关国对华安全战略框架出笼。在多达10余条的战略原则中,美国当局确认了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贸易、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尹家民 《各界》2011,(3):27-30
201O年8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则震动世界的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巡航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相似文献   

9.
苏联“红旗”落地已经十年。但是,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从地图上抹掉?迄今仍众说纷坛。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雇员、曾作为专家参与策划美国瓦解别国秘密战略的施魏策尔在其《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列举大量事实叙述了里根政府利用苏联内部困难、矛盾和战略错误,使用经济手段和通过军备竞赛,对苏联发动和实施分化、瓦解战略,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钢 《瞭望》1989,(47)
近来,美国正在就90年代的美国亚洲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进行辩论。这场辩论的焦点是,美国是否应继续维持其前沿防御战略,还是应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对其前沿防御战略作某些调整。 这场辩论涉及下列一些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苏联亚太政策的变化以及美国在维持亚太安全中的作用。主张维持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现状的人虽然承认自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已开始削减在远东的兵力,但他们强调苏联目前削减的主要是苏中边境的陆军,而用以对付美国和日本的海空  相似文献   

11.
东欧剧变、冷战告终、日德崛起,这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改变了世界格局,使美国必须适应形势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从美国决策层已发表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到两大变化:一是在军事上把应付苏联的全球挑  相似文献   

12.
进入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军事、政治竞争的形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急切的紧迫感,把高等教育改革列为本国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竞相研究和实施高等教育改革。 美国1986年公布了《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调查报告,主张进一步发挥美国大学的教育功能,以适应21世纪未来的发展目标。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发动苏联国内上千万人参加教育大讨论,在1987年  相似文献   

13.
最近,苏联围绕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问题,积极在阿拉伯世界开展外交活动,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九月中旬在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晤后声明,美国将继续拒绝苏联参加中东和平会议,除非苏联同以色列复交并放松对苏联犹太人离境的限制。 苏联加紧在阿拉伯世界活动,目的是同美国争地位,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一直在为谋求解决阿拉伯、以色列矛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对世界脉搏变化反应敏感的日本显得颇为慎重。一些学者和战略专家正重新审视多变的世界,认真思考国际大格局的演变趋势、新的主要矛盾及日本的战略选择。 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新格局 日本各界几乎一致认为,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体系已彻底瓦解;海湾战争则表明美国一极主宰世界也不可能。但对国际新格局的看法则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世界将形成日美欧三极主导的多国共管体制。有人主张世界将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人、财、物流动的加强而进入“无国界经济”的时代,各国主权将相对缩小。也有人认为,由于美国力量下降,国际体系将以联合国为中心。还有人提出世界格局现既非两极,也非一极,更非多极,而是一种所谓“无极”结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苏联宣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成为二战时期抵抗纳粹的中流砥柱、二战之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精神领袖和冷战时期美国最强大的对手;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帝国竟土崩瓦解了。苏联的解体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然而正是此时,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总结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苏联解体对当代世界的重大影响,认为苏联解体带来了有利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引发了社会主义历史性反思、改变了当今世界的格局,客观上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这些重大影响迄今还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1.1991年世界发生了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这样两件大事,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海湾战争虽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却牵动了全球,影响到国际力量的配制及其相互关系.海湾战争的过程表明,苏联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已无足轻重.美国尽管在这次战争中显示它已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扬言要"在国外领导一个新的世界".但海湾战争又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美国实力的下降和地位的虚弱:过去是美国人出钱,仆从国出人打仗,现在是别国出钱,美国出人打仗.苏联的解体,改变了战后国际关系四十多年的历史进程,更是划时期和历史阶段的重大转折.去年12月签定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正式宣布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已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世界在经历紧张、动荡和冲突的考验中缓慢走向缓和与稳定。其间,国际风云变幻,时有恶浪翻涌。然而,人民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顶着压力奋进,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中写下不凡的篇章。黑云压城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经被笼罩在东西方冷战的乌云之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随着德回意被解除武装和英法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霸主和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经过战争考验和战后经济恢复与重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与此同时,东欧各国、亚洲的越南与朝鲜,或在苏联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来,美国建立并长期维持了世界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主义进一步膨胀,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进入美国"一霸独大"的历史过渡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霸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构成威胁。中国秉承反对强权政治,谋求平等合作的原则立场,坚守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伟大目标,从容应对美国霸权新挑战,并将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位报界人士在评论黑格访华之行时,用“寻求精细的平衡”这句话。来描述美国对华政策上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要照顾美国亲台帮的压力,一方面又要推进同中国的战略关系。通俗一点说,是在踩钢丝。坦率一点说,是既要谋取在与苏联对抗中发展中美战略关系的好处,又要保持多年来它在台湾的地盘。因此,美国的对华政策摇摇晃晃,蹒蹒跚跚。 这并非共和党政府的“特产”。民主党政府同中国建交以来也大体如此。去年前任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还没离开华盛顿,美国就先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武器的新交易。不过,由于去年共和党在竞选中说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