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不断带来的社会结构、化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往党借以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化进行领导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党自身的运作方式,都需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作出相应的变革,这是一个会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变革的革命性因素。研究政党现代化,既要借鉴和吸纳国外政党建设的合理内核,又要在以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更应着力于探讨并不断完善党的运行机制;而促进党的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则是政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刻理解执政党建设及执政规律必须把握政党活动的一般特点。政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在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自身建设的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系列鲜明特点。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党,必须是对时代要求作出积极回应,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要求深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认识,执政党的历史责任要求党的意识形态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现代传媒技术的高度发展,要求有更强的吸引和引导公众的能力,公民社会的兴起要求有更加高超的协调和驾驭国家与社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没有任何私利的为人民服务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以及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代表者的利益代表理论、党的执政理论等,都为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其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和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执政党认同和参政党认同;政党认同与政治制度认同、国家认同的紧密联系。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执政党的政党认同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执政党应从利益代表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来巩固执政党认同,建立政党与国家、社会、政府的适度分野,改善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大转型的帷幕,同时标志着执政党转型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因历史任务和生存环境的巨大变革,理想目标、思维方式、干部队伍、党员构成、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继续朝着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目标而改革创新。描述和分析这些情况,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党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是任何政治体系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源。所谓合法性 ,是指政治体系具有能力形成并维护一种使其成员确信其现行政治制度对于该社会最为适当的信念。执政党的合法性 ,从根本意义上讲 ,就是指执政党凭借其自身力量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在这里合法性不仅仅指执政党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程度 ,而且体现为执政党领导与执政本身的领导的合理性、权力的合法性和治理的有效性。哈贝马斯说 :“任何一种政治系统 ,如果它不抓合法性 ,那么 ,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对它所持有的)忠诚心。这也就是说 ,就无法永久地保…  相似文献   

7.
牛月永 《唯实》2010,(5):38-40
政党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形势下,注重政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冯培 《前线》2009,(10):17-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不但是这次全会的一个重大成果,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长远举措。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新理念,我体会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既是其中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党建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形势下,注重政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相似文献   

10.
政治伦理是人类社会伦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现代政治主要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因而,政党伦理就成为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伦理建设旨在探索使执政党所确立的政策及运行的各项制度符合宪法与法律要求的同时,还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认同和拥护。执政党伦理建设可以提升党的道德影响力及凝聚力,巩固其合法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提高执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是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迫切需要,同时也为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打开一个空间.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在党的执政意识、党的功能、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战略策略、活动方式等则应随着党的任务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2.
时代在进步,客观上要求执政党不断加强理论建设的创新和发展。立足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背景下,遵循政党执政的规律,当代执政党理论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谋求政治合法性,实现政党现代化,扩大政党的阶级基础、增强政党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历来富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顾俄共(布)成为执政党的有利条件,仍旧沿袭革命时期的集中制传统;还有观点认为列宁在党内以民主之名行集中之实,集中制彻底取代了党内民主。这两种观点实质是对列宁领导俄共(布)建设党内民主的历史背景、原则和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错误认识,因此有必要回应这两种误读,进一步认识列宁关于执政党怎样建设党内民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14.
政党转型中政治合法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变迁和政党转型将不可避免地给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带来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世纪党的执政地位政治合法性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0,(12):48-48
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工人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共产党。由共产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同时也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发展所决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表现有三大方面。一是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的建设。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思想、理论、政策和主张,是该政党存在的基础和理由。二是执政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安排。这是执政能力的直接载体。三是执政的法律依据与制度设计。这是执政能力的基础。本文从这些方面来对现代西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及其建设进行考察,并进行相应的评价,供我们在党课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代世界各国政党,尤其是有机会执政的政党,无一例外地都面临着自身建设的重大问题。在政党建设的众多内容中,政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政治建设是指一个政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依据党的最高纲领制定政治路线并围绕该路线所进行的活动,其实质是政党围绕核心价值目标制定与落实政策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中共执政面临的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自然也就成为中共政党功能转换的时代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新要求,就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制度化政党权威的发展趋向、合法性资源的转换以及执政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共向服务型政党转变的内在动力。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表明:中共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对时代责任、现实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成熟应对。  相似文献   

19.
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是政党规避执政风险、适应全新执政环境的一种较好的调适方式。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具有实用性、包容性、矛盾性、双刃剑等特点。我们考察这些特点,并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对我们党在新时期搞好意识形态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世界形势新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的影响,以及政党政治自身发展进化的现实,执政党大都作出回应,被迫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革。意识形态中间化的价值理念是一种规避执政风险、适应全新执政环境的比较好的调适方式,是执政党为达到扩大政党社会基础、实现政党现代化、增强政党社会竞争力、谋求执政合法性等基本价值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