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教材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的案例或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创设思维路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概括地说,设计探究活动的主旨在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会辨析、学会选择、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性生理成熟期普遍提早。身体开始发育成熟,但思想和心理还很幼稚,这就必然带来生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出现和激化,有力地说明了进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九八四年,我校有几名初二学生犯性错误,对我们敲起了抓紧抓好青春期教育的警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让青少年学生通过正当的途径,掌握正确的性知识;要在性生理、性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两年来,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各类活动,严肃认真、生动活泼地开展青春期教育。一、举办知识讲座。青春期的生理、心理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与上一框家庭消费的内容一脉相承,着重向学生阐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感悟青春》。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对象分析新课程强调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指导和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取山楂核的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这个难点。2.通过《小马过河》的情景剧表演,体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感悟实践的重要性,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自己投身实践的自觉性。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从内容上看,本框共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的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是鲁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6单元第14课第一个目的内容。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是过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辨别高雅情趣和  相似文献   

7.
正健康是一个宏观概念,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中职阶段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候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自我意识明显增长,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同时又内心闭锁;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所以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陈媛媛 《前沿》2012,(10):153-154
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青少年和父母都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挑战: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三部英美少年小说《猪人》《温柔的手》《亲爱的陌生人》中的亲子关系来揭示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少年的尊重与关心、支持与理解、有效的沟通都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内心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但又不愿表露出来,不同儿童时期那样向父母、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闭锁心理”。事实表明,当前中学生“闭”得最紧。“锁”得最严的要数青春期的性心理。正因为如此,造成许多中学生在青春期性心理上出现了障碍,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为此,分析并搞清当前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障碍,对于做好疏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表现当前,中学生青春期性。:理障碍有多种情…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1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特别是高二的《哲学常识》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一资源,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综合探究课,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总结和升华。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本单元综合探究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各课内容之后,对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形成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整体性认识。本课内容具有高度的理论综合性和鲜明的思想教育性,  相似文献   

12.
本学期,我校思想政治课使用了由北京师大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的改革实验教材。实验课本《经济常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打破了现行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大块分割的框子,融现实中经济现象于一体。基于这一特点,我在实验这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这一信念。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依据实验教材提供的基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新政是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专题三的内容。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都把新政的阶级性放在突出地位,着重说明新政是为美国资产阶级服务的,并没有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等。上述现象在斯密理论、李嘉图理论、凯恩斯理论等课堂教学中也都存在。我以为,这样处理教材不仅不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上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而且还要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以保证从根本上完成《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明确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  相似文献   

16.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教学内容。一、说教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后,对空气有一些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的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其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对"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并了解,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改动的一个实  相似文献   

17.
在青春期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对不少父母来说 ,这些变化似乎突如其来 ,而且在某些方面与自己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一些父母困惑不解 :已经越来越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 ?在一些学者的笔下 ,这种现象被描写为“心理断乳”或“代沟”。“心理断乳”的观点 ,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个体心理特点———他们已经长大 ,要告别童年 ,要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 ,要确立自己独立的身份。“代沟”一说则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群体行为特点———青少年开创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 ,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 ,青春…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修订后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加强了教学的实践环节,教材中每一课都设计了若干活动内容,每一节题都有活动要求。客观地讲,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习紧张,课下可容支配的时间有限,用于活动的时间过多是不现实的。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活动,解决《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习时间紧张之间的矛盾,并且保证活动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初三政治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和探索。一、选题策略1.分清主次,确定重点(1)《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或难点。比如,新修…  相似文献   

19.
江岸 《小康》2012,(10):117
《红楼梦》就像一部青春教科书,即便今天,对于我们理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很有帮助。虽然时代背景已完全不同,但人性是相似的。同样的年龄,会有着相似的青春,相似的迷茫  相似文献   

20.
谈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人入胜——谈导入的趣味性趣味性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助燃剂”,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愤,做到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使教材以新颖、风趣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促使学生接受新内容,防止学生产生对政治课的厌烦心理。例如,在教学初三《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这一课时,笔者在上新课的前几分钟,用录音机播放流沙河的一首题为《理想》的诗点明理想的作用、理想的含义——“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