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是沪县方洞镇新联村一位普通农村女党员,是泸县绿丰果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四川省优秀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她就是现年59岁的王关容。  相似文献   

2.
1986年,一位50多岁的劳动妇女在天安门前毛泽东纪念馆至为虔诚地瞻仰毛泽东遗容。她思绪万千。因为在她火红的年轻时代,曾先后受到过这位领袖的两次接见。她就是40年前的新中国第一位(艹穴)囤工李风云。 李风云,1933年11月13日出生于营口县前邱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父亲忍痛将她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1951年  相似文献   

3.
她出身于贫寒农家,6岁就被送去当了童养媳;为了革命,她失去腹中的胎儿;可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先后抚养过20多名烈士的遗孤和战友的孩子。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女少将——李贞。一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户典型的少数民族家庭,那间遮蔽在浓郁的葡萄树阴下的小屋里,一张占据大半间房屋面积的大炕上,却端坐着一位年轻漂亮地汉族小媳妇,正在喂养她襁褓中的小女儿。她——就是牧羊人阿衣木沙汉的汉族儿媳妇、一位来自郑州的大学生,今年25岁的陆炎。今年55岁的阿衣木沙汉曾是农三师五十团二十  相似文献   

5.
高杰 《党史纵横》2014,(3):37-38
正她是一位才情洋溢的作家、戏剧家和词作者,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至今仍传唱不衰;她是田汉相濡以沫的爱人,田汉曾说自己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她是一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年仅24岁就在陈赓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她是一位勇敢坚毅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曾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共赴战区采访……她就是安娥,一位在烽火岁月中成长起来的燕赵才女。在她繁复精彩的一生中,大连曾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临时爸爸     
可怜的孩子-九岁的姗姗只能活30天了.临终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自己的爸爸.可是,她和妈妈已被爸爸抛弃六年了,妈妈一直骗她说"爸爸出差了".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妈妈决定寻找一位--  相似文献   

7.
我看姚金兰与张永江陈杏年提起和平里街道安德里居委会主任姚金兰,或许人们并不陌生。她的事迹曾被报刊广泛宣传,一度引起不小的反响。姚主任是位64岁高龄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无私地将晚年生涯牢牢地系在了街道工作上。她热爱这项事业,钻研这项工作,在她的带...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生命;有这样一群市民,她们在英雄救人之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英雄流血不流泪;有这样一个城市,她大力弘扬主旋律,她珍视英雄,关爱英雄,让英雄在九泉之下无憾无悔。这个少年就是乌海市海渤湾矿业公司第四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杨金波,这些市民就是乌海市的老百姓,这个城市就是乌海。  相似文献   

9.
她,名叫王建华,一位40岁出头的中年妇女。1982年1月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环卫战线一干就是26个春秋。她凭着对自己钟爱事业的追求,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怕脏和累,为蒙自县城的“美容”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有爱就有家     
二师二二三团有这样一位女性,默默承受着大她15岁的丈夫古怪的脾气,一个人承担起田地农活及全部家务,将一双儿女养大成人;数十年如一日,将长期卧病在床的婆婆养老送终,她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成为团场各族职工群众交口称赞的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她就是五连女职工刘秀英。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34-34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却成功地把自家种植的芦笋卖到了奥运会;她文化程度不高,却思路开阔、志向远大,成了当地的“芦笋状元”。她是党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赢得了党员群众的由衷赞誉。她就是44岁的静海县独流镇王庄了村的贾凤英。  相似文献   

12.
宋武平  闫院平 《共产党人》2004,(11):48-48,54
迎着启明星出门,顶着皓月归来,伴着春夏秋冬的轮回,在那方圆数万亩的大山里,一位山区农村妇女挥锹种树,一干就是几十年,乐此不疲,默默地播撒着辛劳与汗水,收获着绿色与希望。她就是泾源县惠台乡下寺村党支部书记童玉梅。童玉梅今年50岁,身板硬朗,脸膛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山里人。她16岁就担任队长和妇女主任,1999年担任下寺村党支部书记。童玉梅是属于那种不甘落后而充满自信的农村回族女干部,她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带领乡亲走生态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她今年84岁了,但身子骨依然硬朗,头脑清醒,思维明晰。1945年,年仅14岁的她参加了新四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迄今已有70年党龄。她曾担任过安徽省淮北市副市长、淮北矿务局副局长,离休后,在淮北安度晚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这位新四军老战士。走进一幢普通的公寓楼,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端庄的女士,她就是我们要拜访的对象朱玲。只见她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面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又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她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就是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  相似文献   

15.
在吉林市龙潭区榆树沟街道,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人们几乎总能看到这样一道动人的风景: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背着一位残疾男人,或是晒太阳,或是逛市场,或是游公园,她甚至背着这位男人去了北京,登上了长城……这道风景已被居住在榆树沟的人们所熟悉。大家都知道,这位妇女脊背上背着的是她的丈夫。她,就是吉化北方化工总公司锦江油化厂的一名普通女工--吴秀芳。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2月16日上午,在南充市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办公室门前,一位50多岁的妇女伫立良久,最后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她才轻轻地敲了敲房门。当候定沅(现西充县委副书记)热情地请她坐下,说是代表党委找她进行入党前谈话时,她情不自禁地淌下了热泪,激动得连连自语:“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她,就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艺术界有一位杰出女性,她是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她就是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戴爱莲。戴爱莲,祖籍广东新会县,1916年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她自幼喜爱舞蹈,14岁随母亲到伦敦定居,先后师从芭蕾舞名家安东·道林和现代舞理论家鲁道夫·拉班。1941年初,戴爱莲与丈夫叶浅予来到重庆,一住就是五年。在渝期间,戴爱莲与周恩来等共  相似文献   

18.
好学无时     
从2003年3月23日《今晚报》上读到一条新闻——《九旬老太读研究生》。说的是,原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外语系教授、91岁高龄的刘德伟老太太,进入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班,做起了一名旁听生。看罢,不禁让人大吃一惊:她本身就是一位教授,还用得着去当学生吗?再者,她已经91岁高龄了,还有必要去花这个时间和精力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原来,她75岁那年从昆明工学院退休后,就去了美国,跟在美国的女儿  相似文献   

19.
未见朱菊草前想象着她一定是高大威严、走路风风火火、说话粗喉咙大嗓门,非常男人气的女人,要不她怎能在一个男性占绝对优势的法官群里年年冲在前列,并连续4年获先进工作者呢?跨入省法院刑二庭一个大办公室门槛,身边的老樊指着一位40多岁的女法官说:“她就是朱菊...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20,(1):F0003-F0003
她是草原上的英雄母亲,上世纪60年代初,年仅19岁的她养育了28名上海孤儿;她是当地妇女的“保护神”,自学妇产科知识、先后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