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理论思维的基础来看,中国的文化研究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局限就是理论模式的限制。经典意义上的理论模式,都具有一种追求规律性或普适性的冲动。这种冲动在造就理论自身的自洽性和完美性的同时,却可能忽略了文化现实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元性,并由此形成理论上的满足感对现实的遮蔽。当代文化与传统社会之间从社会关系角度而言最大的差异就是文化群落的分化。忽视了这种现实存在的群落差异和多元认同,就遮蔽了当代文化现实最重要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2.
民族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国家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政治认同。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国家凝聚力,就是要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政治认同。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强化政治认同,就要注重文化认同的力量,因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日益紧密,其中政治文化是联结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中介。要获得较为持久的政治认同,需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寻找政治认同的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主要有文化经济、共同利益、价值观认同等。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的功能角度来看,文化不仅是鉴别民族的重要特征,同时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承担着增进民族团结的整合功能.文化认同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认同,进而增进民族团结,就成为现阶段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多元的和动态的,忽视少数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选择权将导致强制同化或者强制反同化,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国家认同感的维系。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构建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都必须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选择权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营养和土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握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发挥血缘与乡土情结的凝聚作用,注重心理情感原则中“人情”的聚合作用,把握人文主义倾向的导向作用和发挥群体意识思维的“家国”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创制民族文化新的认同模式,强化文化符号认同,维护价值观念认同,推动理性的血缘族群认同和深化历史地域认同。  相似文献   

7.
提高各政党成员的国家认同对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文化的力量增进民主党派的国家认同主要应在增进民主党派对爱国主义传统、国土意识、国家至上理念、国家象征符号及礼仪庆典等的认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盘王祭祀的历史和当下意义表明:盘王祭祀是构建瑶族文化认同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瑶族文化认同在建构过程中要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的同质化,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高度相关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文化认同其核心就是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认同的选择性特征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得到彰显。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认同进行重构和再造,以期达成新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核心因素。以文化认同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强化国家文化认知,增进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具有使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的内核与本质。文化统战工作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港澳台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从文化入手,加强不同宗教、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认同,有助于宗教关系的和谐发展。文化统战工作应当结合当前宗教工作的重点,着力于从文化上推进不同信仰者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认同;着力于从文化上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着力于从文化上弘扬各宗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着力于从文化上加强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统战工作协调阶层关系,主要是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文化统战协调我国阶层关系就是借助文化力量,在共同价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团结起来,通过增强文化认同进而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的悖论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正面临着一个看似奇怪的悖论:接触与摩擦同时存在,合作与矛盾同时上升。这种悖论与矛盾,既非“热战”,也非“冷战”,而是一种带有特殊性的竞合关系。中美关系的这种状态,既是历史因素和地缘因素使然,但更多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纠葛与利益交叉所致。中美关系总体上仍保持着积极发展的势头,同时也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一些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的道德教育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变化。在初期的现代化的过程中,道德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深入又使道德教育面临种种困境。为了应对现代化的发展,摆脱道德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日本的道德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战后初期日本道德教育对现代化的作用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道德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于自己所属文化体系的倾向、理解、认可及实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过程。学术界就文化认同问题大体有原生论和建构论两大观点,而建构论主张想象和群体记忆是由社会或政权所人为建构的。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基础。台湾当局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给台湾青年建构了错误的认同取向,其经年累月的影响和无法自圆其说的解释,导致了台湾青年的文化认同迷茫。近年来,随着惠及台胞31条措施深入落实,两岸经济社会不断融合发展,由祖国大陆主导台湾青年文化认同重建工作变得可能、可行。在探索实践路径上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通过大陆高校教育阵地、借助大陆各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和青年台胞朋友圈等方式,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中国历史记忆和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施行锁国政策,但仍然通过长崎港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本文基于两国诸多史料之研究记载,以江户时代前、中、后三大时期,两国之贸易往来为主线,重点对清国商人在长崎居住、交友以及清代帆船舶来商品及来航规律等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对外人文交流已经成为文化和政治领域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本文尝试对人文交流的内涵和外延、在国际关系中的意义进行初步梳理和探讨。文化外交与人文交流的关系较为密切,且易于混淆,然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外交属于政治进程,而人文交流属于社会进程,其参与者可以遍及社会各个层面,大体可分为知识界和大众两个群体。文化外交是服务于一国对外政策的单向活动,而人文交流是目标长远的双向进程。人文交流有自身的独立属性,唯有把它看作长期的、综合性的社会进程,方能把握其在国际关系中的意义。从长远来看,人文交流通过致密而复杂的社会交往网络,有助于促进国民间的了解,减少国家间的错误知觉,为国家间关系托底,成为国家间良性互动的象征和助力,增加促进国家间关系积极发展的权威性声音,塑造国家的人文形象。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李远龙《认同与互动:防城港的族群关系》一书拉开了广西边境地区族群关系研究的序幕,为当时中国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本土人类学研究添砖加瓦。结合该书写作历史背景,追溯作者写作思想与研究思路,书中的研究选点、研究选题、研究方法、新概念运用均是本书的闪亮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上来说,公安机关与媒体的关系是一种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也是权力关系的必然体现.在现代民主社会,实施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拥有广泛而重要的权力,必须接受媒体的监督.公安机关与媒体虽然存在着多种维度的关系,但最关键的则是政治上的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公安机关只有摆正自己受媒体监督的位置,警察权力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进而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这是民主社会探讨警方与媒体关系问题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