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本文所述市场经济,是指商品经济发展的这一高级阶段。它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跃进,萌生于十四、五世纪的欧洲。 正如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一样,市场经济这一崭新的制度,必定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 这种精神力量是什么呢?一种简单明瞭的说法甚为流行,那就是“谋利的欲望”。的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谋利,人们奔走四方,惨淡经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然而,正因为古今中外到处存在着谋利的冲动,它也就不能解释仅仅到了十四、五世纪才兴起于欧洲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义与利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义利之辩——如何对待伦理和物质利益的争辩。时至令日,人们对此仍议论不休,足以显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谋利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要,人们必须首先解决吃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社会发展离不开人们对切身利益的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利用人们自  相似文献   

3.
柴福花 《党课》2013,(8):97-10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快乐热闹。一个“利”字,竟让无数人拜倒在它的脚下,又让无数人趋之若鹜,争得头破血流。在人们惊叹那些被贪污的天文数字般的巨款时,不仅更加感到“利”也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杀人于无形,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济活动的本质是趋利,所以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可以获取更多更好的利益就成为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经常性地引发经济活动向某一区域的进入、  相似文献   

5.
应知利之害     
利之利,人人明白;利之害,未必都晓。明朝有个官员,因贪污受贿,事发后跳楼自杀。朱元璋说:“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甚于此。”利者,利益,包括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老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爱利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而然。然而,爱利由贪污受贿而导致自杀身亡的地步,可谓  相似文献   

6.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是"经济人"的本性,官员也不例外。对于官员而言,贿赂是其不正当  相似文献   

7.
莫言 《学习导报》2011,(22):44-45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点事儿。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相似文献   

8.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近年来,一种具有独特魅力,有四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传承,这就是舜文化。舜帝为“五帝”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舜帝重视道德教化,史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是中国优秀  相似文献   

9.
往今来,多少人研究中医药草,为人治疾疗伤,成就显赫,功莫大焉然而能将金钱当做一味中草药来研究,治疗人的“心疾”,惟有《钱本草》。它对制欲戒贪,修身砺志,很有成效。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尤应成为各级干部的必读之物。唐代名臣张说的这篇《钱本草》,开篇明义,一语中的,寥寥数字,入骨切髓,道出金钱的表征和本性:“钱,味甘,性热,有毒”客观、准确、形象、生动。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谁人没有尝到金钱“味甘”的一面可是又有几人能知金钱“有毒”的特性呢无论平民百姓,无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变型时期,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群众中留下了令人赞许的政声。但也有少数人经受不住各种利诱的考验,“三观”扭曲错位,政德滑坡,以“我”为中心谋取私利,工作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甚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群众戏称他们为“机器人”。遇到利益做“装载机”。有的干部鼓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相似文献   

11.
招商引资能否卓有成效,水、电、路等硬环境当然要好,政策措施、办事效率、人文素质等软环境则更要优,也更为外商所看重。笔者认为,营造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软环境,耍在“四心”上下功夫:一、舍得让利,使外商“动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外商不远千里、舍近求远来到我们这里,目的是为了赚钱,为了拓展事业。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中,首先必须树立“今日借你一杯水,明日还君一桶油”的让利思想,坚持“眼前让利,长远得利;直接让利,间接得利;平等互利,共同得利”的原则。具体作法上,一要制定比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2.
<正>公司虽然要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公司追求盈利应当是合法经营,取之有道的。规定公司社会责任之后,更有助于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能够很好地形容公司逐利的特点,但是在现代社会,公司的功能不仅仅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从两大法系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来看,二者都要求公司不仅要以营利为目的,还要充分考虑劳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环境的  相似文献   

1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内在冲动,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由于市场需求、要素价格和交易成本的复杂多变,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市场主导。由于产业转移属于长期资源配置,存在市场失效的领域,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完全必要的。因此按照"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思路,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伦理学的讨论会上,一位学者拿出一张收到的广告,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大字:“浪费也是一种美德”,众皆哗然。这当然只是一句广告词,是推销超豪华房地产的广告词,但却是一句以道德的名义来做的广告词。我们不能不佩服房地产商的“精明”,在许多人认为道德无用的时候,居然想到打着道德的幌子来推销他的商品,而且针对的正是人们在购买他所推销的商品时存在的道德障碍:以崇尚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相似文献   

15.
雄奇险峻的三峡夔门天下闻名,古人早有“夔门天下雄,剑阁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而作为这四大奇景之首的夔门,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为什么夔门有“夔门天下雄”的至高美誉呢?这纷繁复杂的“夔”字有着怎样的含义?你能想到早在1000多年前,夔门就有“长江大桥”了吗?夔门中又隐藏着哪些神秘奇特、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韩非的政治思想是法、术、势三者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在哪里 ?它又是按照怎样的一个线索展开的呢 ?一、韩非政治思想的起点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正如有人早已指出的 ,韩非继承了他老师荀卿的人性论主张 ,并把它发展到极端 :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本性都是唯利是图的。我们首先看看没有血缘的君臣关系是靠什么来维系的。韩非在《韩非子·饰邪》(以下凡出自《韩非子》的引文 ,只写篇名 )中指出 :“故君臣异心 ,君以计畜臣 ,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 ,计也。害身而利国 ,臣弗为也 ;害国而利臣 ,君不为也。臣之情 ,害身无利 ;君之情 …  相似文献   

17.
笑笑 《当代工人》2011,(14):50-52
有诗言道:天下熙熙为利来,天下攘攘为利往。吃亏是福当宝典,服务社会圆梦想。 每当过年过节,全球的商家便使出各种招数促销自己的商品。这些招数真是千奇百怪。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复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桂玲 《唯实》2001,(12):81-83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同时 ,对社会经济关系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道德在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 :“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手段 ,又是人类发展的目的。道德兴则国兴、家兴、业兴 ,道德不倡则天下不宁。没有道德的支持 ,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下去 ,更不能得到健康发展。但在当前 ,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有不少人的道德观念发生偏差甚至“错位” ,这不能…  相似文献   

19.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趁利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追求利益却有不同的途径,有时还会遇到义与利的较量,因此,以利已还是利人为标准,人生可以有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20.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对魏征说:“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这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用对了一个人,则天下所有贤德之士都将从中得到鼓励;而误用一个恶人,那么天下的奸滑之徒就将挤进官府。可见,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人才的选用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对于被选用的人来说,它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可、肯定和褒奖,而对其他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价值宣传。无论是对什么人才的选用,其事件本身都会传播一种长远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