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制刑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限制自由刑,存废争议一直是其焦点,主要在于它的执行导致管制刑的适用率较低。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管制刑执行方式,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①这个规定对我国刑罚改革有很大影响,也标志着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文章通过青海省海东市二区四县(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县和循化县)的管制刑执行状况来分析管制刑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根据实践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对管制刑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也谈管制刑适用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管制刑的低效适用谈加大其刑罚强度的设想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 ,在公安机关管束与群众监督改造下 ,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制度。作为我国独创的自由刑方式 ,管制曾在预防犯罪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近二十年来 ,管制刑适用率极低的事实已是有目共睹。据粗略统计 ,在审判实践中真正适用管制的案件很少 ,有的法院自刑法颁行以来就从未适用过这一刑种 ,在某省的抽样调查中 ,管制刑的适用率仅为 2 %① 。一般认为造成管制低效适用的原因有三 :第一 ,保守的社会法律意识以及重刑传统 ,导致管制刑的适用率低。“在重刑主义的氛围之下 ,只有…  相似文献   

3.
阎少华  田丽艳 《行政与法》2003,8(12):111-113
作为我国五种主刑之一的管制刑,其功能具有多样性,即具有与其它主刑共有的一般功能,还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一般功能包括对犯罪人的功能、对被害人的功能、对社会一般人的功能等,这是管制刑作为刑罚而存在的根据。特殊功能包括保持犯罪人正常社会生活的功能、对犯罪人家庭的稳定功能等,这是管制刑作为限制自由刑而独立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所谓管制刑就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行动自由,是我国现行刑法主刑的一种,为我国所独创。从其在我国刑法典中出现至今已有50年历史,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伴随我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在社会文明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管制刑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司法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建议立法取消管制刑。  相似文献   

5.
管制刑之所以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不仅仅是因为管制刑所依存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更是因为在立法设置时即存在一些问题,如行刑主体设置不合理,违反后无实质的法律后果等,使得管制刑在司法实践中形同虚设。因而本文认为在不废除管制刑的前提下应当对其进行立法上的改造,废除人民群众的管制"协助监督权",并且增加违反有关管制的法律、法规的实质性处罚后果,从而使管制刑的适用更具有威慑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刑罚配置结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原则在刑法中对各种刑罚方法进行分配、布置所形成的各种刑罚方法的系统组合形式。刑罚配置结构的合理化是刑罚功能有效发挥的组织基础。我国刑罚配置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刑罚功能有效发挥并导致刑罚过量投入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我国的刑罚配置结构应当作必要的调整:在死刑配置方面,取消明显不必要的死刑配置;在自由刑配置方面,调整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刑的配置,并废除拘役刑;在财产刑配置方面,调整罚金刑的配置,并废除没收财产刑;在资格刑配置方面,调整资格刑的配置内容、配置范围和配置方式;在具体犯罪的法定刑配置方面,协调罪种间的法定刑配置。  相似文献   

7.
短期自由刑刑罚易科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短期自由刑与罚金刑、资格刑、管制刑和训诫制度的比较,结合国内外司法实践,从保持刑罚体系完整性和具体可操作性角度提出短期自由刑易科制度的可能性,以期在当前司法实际与社会期望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刑罚体系,主刑中自由刑独占其四,而异种自由刑的并罚一直存在争议,原因在于刑罚体系自身的不完善和法律规定的空白.学理上的分别执行说、吸收说以及折算说看上去可以解决所面临的困境,但仔细推敲,各学说的主张事实上并没有解决异种自由刑的并罚问题.拘役作为独立主刑而存在并不合理,彻底解决异种自由刑的最佳方式是废除拘役,完善特殊短期有期徒刑和管制,并且罚金刑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自由刑分为定期刑和不定期刑,目前我国刑法中仅规定了定期刑,不定期刑不仅在立法中处于空白地位,在理论界也鲜有人论及。笔者认为,我国的刑罚改革要力求有所突破和成效,对不定期刑的重新正确认识和借鉴,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非监禁刑(包括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和自由刑监外执行(包括保外就医和假释),是法律性质不同的刑种和刑罚执行方式。当前非监禁刑和自由刑监外执行是现代刑罚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不少国家,非监禁刑已经替代了部分短期自由刑;自由刑监外执行特别是假释的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1.
刑罚轻缓化是现今全球刑罚发展的新趋向,行刑社会化即代表了这样的理念,成为了行刑发展的国际趋向,并在二战以后迅速地发展起来。管制刑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方式,现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中的轻刑,它在刑罚观念上追求轻缓、人道、教育等内容,在处遇方式上采用社会化管理模式,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特定的适用性,是我国在刑罚轻缓化中的重要体现。行刑社会化与管制刑在对犯罪人的执行方式上都采取不予关押的办法,基于此,二者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理论,管制刑对行刑社会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管制刑适用过程中存在着的不足,应当借鉴我国港澳地区及西方行刑社会化中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拘役刑作为我国刑罚的五种主刑之一,在我国1979年和1997年的刑法中均有规定,但其作为一种短期自由刑具有一定的缺陷,其存废之争也开始兴起。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拘役刑的概况后,将具体分析废除我国拘役刑的理由,最后提出废除拘役刑后我国的刑罚体系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金融犯罪除不能适用管制刑以外,其他刑种均能适用。我国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具有档次少、跨度大、刑种多的特点。应在金融犯罪中废除死刑,将无期徒刑作为法定最高刑并提高无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比重。逐步取消倍比罚金制,明确单位罚金刑的数额,并对单位中的相关责任人员也实施一定的经济制裁。针对自然人金融犯罪,增设禁止从业资格刑;针对单位金融犯罪,增设限期整顿、解散等资格刑。细化量刑档次,减少同一量刑档次内可供选择的刑种。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管制刑的适用□刘祥刘勇管制刑作为一个刑罚种类,是我国的独创。在1997年刑法的修订过程中,关于管制刑的存废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虽然修订后的刑法仍将管制刑作为主刑之一加以保留,并对其加以完善,但司法实践中管制刑适用偏少仍是一个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5.
张吟竹 《法制与经济》2008,(10):17-19,22
刑罚轻缓化是现今全球刑罚发展的新趋向,行刑社会化即代表了这样的理念,成为了行刑发展的国际趋向,并在二战以后迅速地发展起来。管制刑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方式,现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中的轻刑,它在刑罚观念上追求轻缓、人道、教育等内容,在处遇方式上采用社会化管理模式,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特定的适用性。是我国在刑罚轻缓化中的重要体现。行刑社会化与管制刑在对犯罪人的执行方式上都采取不予关押的办法,基于此,二者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理论,管制刑对行刑社会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管制刑适用过程中存在着的不足,应当借鉴我国港澳地区及西方行刑社会化中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异种自由刑的并罚在我国刑法立法中处于空白.为回应实践的需要并平息理论界的争议,《刑法修正案(九)》第4条对异种自由刑的并罚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该规定并没能使学界在此问题上的争议尘埃落定,相反,其自身的合理性值得检讨和质疑,比如导致刑罚结果不公正、在逻辑上出现悖论、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等,故建议在有期徒刑与拘役并罚时,在将拘役换算成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以限制加重原则进行并罚;在有期徒刑与管制、拘役与管制并罚时,应采用吸收原则,只执行有期徒刑、拘役.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资格刑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 《河北法学》2007,25(7):66-70
资格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的某种资格的刑罚.通过剥夺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的资格和能力,彰显其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独特功能.因而资格刑的存在是必要的.就我国现状而言,现行资格刑种类单一、针对性不强、设计不甚合理.不仅如此,大量具有资格剥夺性质的处罚游离于刑罚体系之外,发挥资格刑的作用.因此,我国资格刑亟需完善:一方面,针对资格刑种类单一,应将散见其他法律条文中具有剥夺资格的内容进行整合纳入刑罚体系,同时,对现行的资格刑进行分解,以完善我国资格刑种类;另一方面,针对资格刑适用方面的弊端,应增加资格刑的复权制度以完善资格刑的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6,(5):34-41
资格刑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方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其是剥夺或者限制被判刑人实施犯罪的一些前提条件和身份的一种刑罚。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资格刑作为一个古老的刑罚种类在特殊预防犯罪上有其特殊意义。资格刑的发展和完善对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也符合国际刑罚发展的潮流。通过对中俄资格刑进行多角度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资格刑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措施,以期对我国资格刑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民刑交叉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先刑后民”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具有一定的法律渊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将它作为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唯一原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确立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再根据这些原则确立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恤刑思想历史悠久,要求对老、幼、废疾者等给予特殊照顾和规定。这一思想萌芽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倡导的礼制等观点又极大丰富和扩展了恤刑思想的内容。汉朝是恤刑思想的进一步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时期,逐渐制度化、法典化,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进入盛唐,恤刑思想逐渐发展成熟,进入完备化阶段,以后历代王朝奉行这一思想为其治国基本思想,并在法律条文中给予明确规定,以彰显帝王仁慈之术,维护其既得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