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位于印度尼西亚外岛地区的苏北省棉兰市有50万华人在这里世代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他们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体,他们与当地民族一起团结奋斗,共同为棉兰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与印度尼西亚其他地区华人一样,他们热爱印度尼西亚,建设印度尼西亚,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忠诚的公民.如果说棉兰的华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更具有华人的特色,具有更高程度的国际化,他们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也更为融洽,更为和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系统梳理二战后越南华人政策演变脉络的基础上,试图从宏观上厘清越南华人政策与中越关系、越南民族主义以及越南华人本地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通过分析认为:中越关系、越南民族主义等因素始终支配或影响着不同时期越南华人政策的制定,但随着中越关系的正常化和越南华人本地化进程的完成,其影响在逐渐淡化;越南华人政策与华人本地化之间具有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从族际通婚看泰国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 ,泰国华人与当地民族通婚的程度是最高的。本文试图运用民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对族际通婚这一现象进行跨学科的分析与透视 ,透过族际通婚这一现象 ,剖析泰国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对12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所反映出的当代美国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的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意识、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增进各族群之间的了解,乃至改善国际关系、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的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寻根认祖、探本溯源的活动成为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文化交流的热点。以族谱家乘、寻根问祖为引导的活动,对促进华侨华人与侨乡的沟通联系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祖宗和祭祖仪式同样为华侨华人所看重,因而它们也成为华侨华人和侨乡民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都使两者原先疏远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华侨华人回乡谒祖热度的升温,侨乡的民间宗教信仰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华人青年如何看待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研究东南亚华人青年对民族关系的看法和态度。结果表明,大多数华人青年认为,他们在政治上认同居住国,但在文化和民族认同方面则仍然保留华人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政治参与、经济参与、社会文化参与等各方面考察菲律宾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菲律宾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就是华人正在逐渐地被同化 ,或叫菲律宾化。  相似文献   

9.
印尼华人困境是个有着漫长历史而又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我们在观察这一现象时不排除经济、政治的作用,但在其背后我们能否有更多的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冲突,文化适应的失败也是印尼华人陷入困境的重要根源.民族之间的同化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接纳、相互适应、相互认同.因此,同化也就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不断冲突、不断整合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虽然印尼华人这个概念本身已经从理论上明确了印尼华人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定位问题 ,但实际上印尼华人的定位问题远未得到解决。首先 ,长期以来印尼政府实行歧视华人的政策 ,使印尼华人为印尼公民的定位变成一个问题 ;其次 ,与之相联系 ,一些印尼华人自身虽然理智上已经认同印尼民族和印尼国家 ,但感情上并不能完全认同。由此 ,衍生了印尼华人如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问题 ,如何处理与祖籍国的关系问题 ,如何看待宣扬中华文化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所谓“少数民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东南亚各国 ,华人属于少数民族 (新加坡除外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 ,东南亚华人处在十分特殊的地位 ,不论是在东南亚各国的国内事务中 ,还是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 ,都是如此。东南亚华人问题的实质 ,是处于少数民族地位的华人与当地主体民族的关系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华人宗教是东南亚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受到自身特性与研究范式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考察马来西亚华人宗教,分析了宗教与移民网络的关系、宗教作为文化内核在华人族群整合中的功能以及华人同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鞠玉华 《东南亚研究》2013,(1):54-58,72
本文以实地访谈和其他形式的调查为根据,考察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在"异文化摩擦"中的成长过程;探讨他们在父辈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交叠环境中,接受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状况;分析家庭教育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碰撞对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成长的影响;从文化认同、价值观形成等层面,阐述在文化传承中,新华侨华人子女如何努力接受多种文化,使中华文化与异文化兼容,逐步形成更多元、更开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4.
华人社会由流动转为稳定、民族关系日益复杂、华人政治觉悟的提高、以及国际环境的剧变,等等,使马来亚华人政治由战前的外向封闭型转为战后的内向开放型,从关心母国,局限本族到联合各族参与当地政治。华人参政加速了马来亚的独立进程,也改善了本身的政治地位,为华人在马来亚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前提。从此,华人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活跃在马来亚政坛上。  相似文献   

15.
华人的认同在东南亚是相当复杂和敏感的问题。本文将以菲律宾为例,探讨海外华人认同的变迁。菲律宾华人认同的变迁与其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衡量华人认同变迁的因素很多,本文认为主要包括:其一是民族的认同;其二是政治的认同,即国籍的认同与在移居地对参政议政的态度;其三是叶落归根或落地生根。这既可作为菲律宾华人认同的指标,也可以作为华人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东南亚民族国家共同体集体身份建构的角度来探讨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问题。笔者认为东南亚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 ,需要对居住国的民族身份进行认同 ,也需要当地社会对其认同的承认。这就要求社会能提供一种能进行互相对话的公共交往领域 ,使共同体的成员可以通过集体性商讨和互相调和来确立互相认可和团结一致的关系。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 ,使得华人在参与东南亚民族共同体集体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困难。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当地主流文化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华人因深远的中华文化背景而长期保留其民族特征 ,但因与当地居民杂居混血 ,以及当地文化的巨大冲击 ,其文化正日益接纳当地成份 ,从而形成传统性与当地化交融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 ,以融汇外来文化著称的东南亚文化 ,也正经历着适应与涵化华人文化的过程。华人文化与东南亚当地文化的双向互动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钟小鑫 《东南亚研究》2023,(5):119-133+157
在传统缅甸华人社会中,“在商言商”、“远离政治”的诤言与理念成为其族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准则。缅甸老一辈华人一直向后辈灌输参与政治的危险性,以及华人曾经卷入政治运动的惨痛记忆与深刻教训。这种角色定位与缅甸华人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然而,在近年来缅甸云谲波诡的政治变幻中,缅甸新生代华人表现出与其父辈完全不同的政治风貌与政治姿态。特别是在2021年缅甸军人再次接管国家政权的背景下,许多新生代华人纷纷涌向街头,积极表达民主诉求。新生代华人的身份认同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探讨缅甸华人身份认同和政治参与的变迁,是理解缅甸华人社会以及缅甸政治发展趋势的重要维度,并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民族国家建构中新生代华人的身份与角色提供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政治关系是印尼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参与活动是印尼华人保护自身,改善与当地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叙述了1998年"五月骚乱"以后印尼华人参政条件的改善,重点说明了这一时期印尼华人参政的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华人企业经营新趋向吴圣佳80年代中期以来,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获得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以生产力大发展为背景,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正经历着深刻的体制性变化。华人经济作为当地民族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正在不断地变革其经营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