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茉莉 《新青年》2013,(7):29
一个人,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给残缺丑陋的树洞作画"——这个原本普通的毕业设计,却引起了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网友的关注。城市是她的画室,司空见惯的树洞是她的画板,她和她的同伴给这些树洞画起名"美途"。这些画就像一股煦暖的春风,温暖了整个城市。她叫王月,今年23岁,石家庄人,大连工业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大四毕业生。她说,想让灰蒙蒙的冬天变得缤纷多彩。  相似文献   

2.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妮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3.
吉安 《新青年》2006,(6):59-60
(一)快乐像夏日里的风她嫁到我们小城来的时候,名声是很臭的。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叫她“新娘子”,她每每都回头,冲我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底下,泛着一种柔和圣洁的光芒。我那时候也就10岁吧,并不知道在小城人的眼中,安分守己才是一个女人的美。而像她一样,喜欢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小地痞,还很执拗地要嫁给他,无疑是丢了女人的脸面的。她出嫁的那天,那个对她很明显有些漫不经心的男人,醉得一塌糊涂。她年轻的婆婆,一脸对她的嫌恶,似乎这样一场奉子成婚的喜宴,本不该由她来做主角。…  相似文献   

4.
仿佛一夜之间,城市大大小小的角落里开满了专卖红枣糕的小店.不过是将红枣跟蛋糕结合的产物,却如此受人们的欢迎,甚至还出现了疯抢,站在她后面的胖女人,突然蛮不讲理地挤到她的前面,踩了好一脚不说,还毫不客气地将剩余的枣糕全部买走了.  相似文献   

5.
…1… 那一年我与她在银座的地下购物广场里.因为要不要为我买下一件价值400元的小薄衫,争吵起来.她抱怨我不懂她的一片苦心,请假陪我逛街还遭来横加指责;我则斥责她眼中除了钱再没有别的,已经40岁的人了,还时不时地就让别人说些闲话,有本事不要靠我爸,自己挣钱买衣服去.她一下子怒火中烧,啪地将手中的袋子砸过来,而后在众人的好奇注视下,冲我嚷:别以为我离了你们活不了,我以后不会再靠他了,我很快就要离婚另嫁了!  相似文献   

6.
子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也是我较要好的一个伙伴,一年级时我们就在一个班上,她是班长,学习特别棒,只是穿得很破很脏,头发整天像枯草一样乱,不像个女孩子。她胆子很大,从没见她怯过生。刚开学那会儿,大家互相都不认识,谁也不跟谁说话,而她却很大方地主动与同学们说话,老师提问问题,全班只有她把手举得老高,半坐半站地耸在桌子上,嘴里还嚷着:“老师,老师!我会!”或许鉴于这一点,老师让她当了班长。叶子家与我家不太远,一个在村东头,一个在村西头。她经常上我家找我玩,母亲说她是个苦孩子,便常留她在我家里吃饭,有时还特别偏疼她,她的碗盛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7.
那天,她给他打电话。他正在街上吃小吃,还买了一只菠萝。说了一些日常生活的话后,电话就挂了。打电话时,她正和一堆同学在一起,她的心怏怏的,羞涩地发了条短信问他:我同学在,不好意思说那些话,为何你不说呢。他可以想像出她害羞脸红、可爱的样子,不禁莞尔。他回短信给她:我说了啊,我只想和你一起吃菠萝啊!那意思就是表明,我在想你了。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遇上了他。她是个自由撰稿人,天性随意,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辞职写字为生。他在一家内刊做编辑,她并不是他的作者,但是因为她的名字频繁地在这个城市的报纸上出现,所以他就留了心。很多时候,感情是会受一些外在的东西影响的,比如音乐,比如文字。他喜欢上她的文字,然后也喜欢上了她。他很用心地搜集她的资料,知道了她的住址电话,知道她26岁,还没有结婚,甚至知道她失恋一年,刚刚过了感情的波动期。当时他的杂志正由他策划组织一次征文活动,她的文风其实和刊物的风格并不相合,但是因为想认识她,他主动打电话邀…  相似文献   

9.
她说,有你真好,如果有来生,我还嫁给你!他微笑着一把将她扯进臂弯,深情地吻她,来生,我们还在一起! 他一切优秀,无可挑剔,只是记性不大好,许是工作劳心的缘故,亦可能是对农历、公历根本搞不清楚.他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更别说她的.所以每逢重大的日子,都是她前一天提醒他.他满怀歉意地说,老婆,真是抱歉!我这就去订鲜花和餐座.每年如是.  相似文献   

10.
1. 她嫁到我们小城来的时候,名声很不好.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叫她"新娘子",她每每都回头,冲我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底下,泛着一种柔和圣洁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镜子     
又一个清晨来临了。她的意识清醒过来,眼睛却还没睁开。她翻了个身,那个声音又出现了。"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啦。"她感到耳朵边一股轻微的气流,痒痒的,便懒懒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眼说:"再让我睡一会儿吧。"她睁开眼,却没看见任何人。她自嘲似的笑了一下,身体又重新粘在了床上。  相似文献   

12.
一位勤奋好学热情助人的女中学生,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里无偿地帮助了一位老外,谁知她一生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了……   前不久,笔者获悉一位留学美国,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就顺利地考取了学制为四年的企业管理本科文凭,又用四个月时间考取了美国人梦寐以求的“白领通行证”——“美国不动产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名叫吴一的神奇女孩回到了她的家乡成都,于是匆匆赶赴她家采访了她。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仅被她过人的智商所折服,而且还意外地发现在她走向成功的背后一些撼动人心的传奇故事。 初次相见,洋大叔指着中国女中学生惊呼:哦,我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不惊慌的雨     
他是美院的高材生,在公园里,他要完成一个人物写生,他需要一个模特。他问了几个人,却无人应。迷信的人说,把一张美丽的脸画到画布上,画得越惟妙惟肖,那个人被抽走的魂魄就越多。他想,难道这些人都是迷信的吗?直到她的出现。她坐在那里,本身就优雅得如一幅画。他的请求,她大方地同意了。"请保持这个姿势",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在画布上迅速地画了起来。天公却不作美,有些要下雨的意思。而他还没有画完,一滴雨便落到她的脸上,她却一  相似文献   

14.
周哲 《新青年》2005,(9):35
曾经有一位朋友,是那么那么地悲伤,悲伤得让所有面对她的人揪心。可是面对她,我无话可说。我知道倾听是一种帮助,我想做更多,却不能。大凡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的人,都会体验到那种天地寂寥、身心成冰的悲凉。我曾经在深夜的球场失声痛哭,那声音到现在还时常一滴一滴地倒灌在胸口。可是,我依然无法、无法知道,如何能让别人从悲切中抬头。春节回家,母亲照例地忙碌。我很想很想跟她说说话,可她只是不停地忙。偶尔的空闲,说的依然是电话里说过千百遍的“注意身体”。临行时半夜想起来要煮鸡蛋,从门缝看她披衣在灶前站了半晌,忽然涌出泪来:即使是…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2003,(10)
老师:您好!我是一个打工仔,读过您的不少文章。现在,我也遇到了感情的麻烦,请您帮助我。去年,对爱情还有几分朦胧的我,一个人来到广东打工。不久一位漂亮的女孩闯进了我的生活。她叫君,比我大两岁,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不知什么缘故,她对我特别关心。一次,我闹了胃病,当时没有钱,她立即自己从银行取出1000多元,陪我到医院看病。过后,还时时关心地告诉我,要注意养病。在工作上,她经常帮我,还经常陪我出去玩。难道是她爱上我了吗?不,我一点都不帅,反而有点丑。可是她这样对我是为什么?慢慢地,我从心里喜欢上了她。她虽然后来去了另一家企业,我…  相似文献   

16.
罗西 《新青年》2006,(9):42-43
我们家的钟点工是对夫妻. 这天,只来了女的,曹姐.我问:"你丈夫呢?"她一边脱掉帽子放在鞋柜上,一边沉痛地说:"他病了!"看她神情哀怨,还在抹眼泪,我很吃惊,便关切起来:"什么病呵?""感冒了!他是从来不生病的!"她停下来,认真地说,她真的是由内而外的担心.我确实是忍俊不禁,这算什么,把她吓得那样花容失色.她还是坚持说:"他是从来不会病的!"他们长年累月地揽活儿干,他们真的没有空儿或者不习惯生病.  相似文献   

17.
她从小不受管束,是疯得出了名的. 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整天不见她的影子.有一次,老师一把抓住正要跳窗户逃走的她,呵斥说,白一帆,你能不能老实点,别一天到晚跟个蒲公英种子似的,有风没风的,到处乱跑.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她一扭腰,一挫身,便从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溜走了.学生们哈哈哈地笑,说,蒲公英又飞了.  相似文献   

18.
30岁的女人     
……1…… 晓30岁的时候,还没有结婚.晓很漂亮,高个子白皮肤,年轻时追求她的男人很多.但她总是能轻易地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然后敬而远之.她姐姐结婚的时候.她父母顺便也购置了她的嫁妆.可是直到她姐姐的女儿都上幼儿园了,她还没有找到男朋友.  相似文献   

19.
遥远的爱     
柳易 《新青年》2005,(11):36-37
那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在地图上,它悄无声息地躲在一个角落里,不注意看还真发现不了。原本,她是不知道那座小城的,直到在网上遇到了他,她才知道那座城市,知道它靠近黄海,风从东面吹过来的时候,涩涩的咸咸的,有一回她在电话里问,你不怕冷吗?他说,不怕,因为心里有你。她听了,心里也有了暖暖的感觉。她没有见过海,又问他,站在你办公室的窗前,能望见大海吗?他回答道,能啊,看,大海涨潮了。她就笑,她知道他在逗她玩,那座小城离海十几公里,怎么可能看见海呢?然而他又说,我的眼神好着呢,我不仅能看得见海,还能看得见你,傻傻的,好可爱。电话的…  相似文献   

20.
正除了王晓望,笔者还见到了刘晓红。那是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幢高级写字楼,刘晓红曾于上世纪90年代末去美国10年,而后回到上海办了律师事务所,事业做得很大,她的律师事务所占据了这幢写字楼的整个八层,她自己一年里往往是中国、美国各呆一半的时间。她说,是邓小平恢复高考,她才有机会进入复旦。作为老三届学生,在黄山见到邓小平时,心情确实格外激动。邓小平高兴地询问了刘晓红的情况,在得知她原来是在街道工厂做检验工时,说道"不容易啊",这句话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