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年关的送礼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链条。从造礼者的刻意为之,到送礼者的有所求,再到受礼者的坦然接受,最后到中间环节上的各色人等,送礼经济以一种一年上一个台阶的气势在腐败楼房中越爬越高。有人形容说,送礼经济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发展成用公家的钱送礼,再用公家的权还礼的怪异之物。送礼,已成为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最后直至回收,如果接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来看待今天中国社会的节日“送礼经济”,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活经济学家,也会对节假日礼物形成的“送礼经济”莫衷一是。固然有需要就有满足,但是一旦在市场化框架下被任其发展而不对“送礼经济”进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那么势必在整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制度的藐视和道德的颠覆,这就是今天“送礼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中办国办要求过一个清正廉洁的元旦春节 严禁公款吃喝送礼铺张浪费据新华社消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1994年元旦春节期间严禁用公款吃喝送礼铺张浪费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为了过一个喜庆欢乐、清正廉洁的元旦和春节,以实际行动推动反腐败斗...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2,(12):61-61
付小为在9月28日的《长江日报》上撰文指出:前段时间,因适逢中秋、国庆“双节”,北京进入“全年最堵周”。据分析,外地进京送礼的公车增多是造成拥堵局面的主要原因。受如此困扰的不只是北京。有数据显示,大多数省会城市在中秋前的一个星期,因日均数万辆外地车增量,陷入不同程度的拥堵。尽管各部门各种形式的送礼禁令一再出台,但发展到今天,送礼大军的规模,却已成“添堵”之势。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悬鹅示众—明朝周新任按察史时,有人送给他一只香喷喷、油光光的烤鹅。周新将它悬挂在门前。以后凡有送礼者,周新便领他仰视烤鹅,从此,再无人自讨没趣了。 厚谢婉拒—宋代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高档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当众斥贿—清朝宰相刘统勋为官清廉,一官员夜里想给刘统勋送上一份厚礼,登门求见,刘拒不接受。次日一早,刘统勋便将那位送礼的官员叫到政事堂,当众斥责说:“昏夜叩门,…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之友》2014,(3):58-58
老黄是福建宁德一个政府宿舍小区的门卫,这个小区住着政府各部门的人,每年一到过年,送礼的人就特别多,挂着外地牌照的车辆把小区门口都堵上了,老黄既要维持交通秩序,又要忙着登记,  相似文献   

7.
在送礼风面前刘格文我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历来讲究礼尚往来。送礼和收礼,是每个正常人都难以避免的生活内容。譬如,到医院探望病人,总要带点礼物吧;节假日走亲访友,总不好意思两手空空吧;亲朋好友家遇到婚丧嫁娶,总不至于光带着一张嘴去报到吧。即使...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从教的友人讲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竟有20多名学生向班长送礼,为的是和“权力很大”的班长搞好关系。背不出课文、完不成作业的同学,给班长送过文具、玩具、水果,甚至还有数额在百元以上的红包。老师发现后,对这些送礼的同学提出了批评,可孩子们却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的大人办事,不也都是送礼走后门吗?”听罢此等怪事,着实令人深思。眼下,十多岁的小学生,也深知办事要“送礼走后门”,甚至在同学之间,“游戏”起这套“关系学”,这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孩子们不以为然的反问,难道不是对成人世界种…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2,(18):56
画外音:中国人尊崇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到如今,送礼这一亚文化,绑定了利益与身份,其规格也逐步升级。在官场上,相互馈赠礼物已经成为上下级之间及同事之间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公款送礼更是以礼尚往来为借口来实现礼品赠送和收受双方的私欲。逢年过节,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会下达专门文件,三令五申,禁止用公款请客送礼,但实际上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因公款送礼而受行政处罚或法律追究的案例寥寥无几。因此,要刹住公款送礼之风,必须对现有的禁止公款送礼的法规进行归类梳理,将公款送礼的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简单适用、易于操作的法规体系和制度。其实,法规的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落在实处和有效管用。  相似文献   

10.
为官箴言     
《党员文摘》2006,(2):24-24
水利局张局长是临近年底才走马上任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加上春节将至,所以,他发话了:今年,希望全局上下都能过一个廉洁的春节,从我做起,谁也不准收礼,谁也不准送礼,谁给我送礼,甭怪我不客气!  相似文献   

11.
星移斗转,不知不觉又要过年了!虽然“破旧立新迎新年”的呼声一年比一年强烈,但年关送礼依然是一股挡不住的潮水。年关送礼忙尽管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火爆的年关送礼“大行动”已经拉开序幕,人们从年关送礼的忙碌中已经感受到“年”的脚步的逼迫。年关送礼涉及千家万户。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对年关就情有独钟。为了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诚挚情感,增进相互之间的深厚情谊,人们便借助年关岁底互送年礼,给亲情友情更增添了脉脉温情,这是中国人注重伦理之情的一种文化情结。即便是平常有点龃龉的邻里乡亲,平时有些纠葛,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12.
毋保良案发前任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他任职期间,当地官场送礼成风--县级领导、科级干部逢年过节都“争先恐后”甚至“成群结队”地给他送礼;而毋保良则从“半推半就”到“习以为常”,十年间收礼800多次。他的落马造成了当地官场的人事“地震”--80余名送礼干部因此被免职,其中包括全县23个乡镇中的近20名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13.
现在送礼的理由简直是五花八门。谁人听说过上门送礼,还要做检讨的?春来县就发生了这么一件送礼还要做检讨的事儿。 去年的10月份,常务副县长蒋金柱又病了。每年的这个月份.他基本上都要到北京住一次院。 县长住院了,下属各个乡镇科局及厂长经理们,哪个不得去看看?如今工作是次要的,关系是主要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的头,如今看望病人,再不用买营养品之类的东西了,一束鲜花,一个红包,皆大欢喜。于是,看望大军穿梭往来于北京和县城之间。 不久,有消息传来,蒋县长被查出了癌症,医生说顶多还能维持半年。看来,他这个“常务…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2,(12):61
付小为在9月28日的《长江日报》上撰文指出:前段时间,因适逢中秋、国庆"双节",北京进入"全年最堵周"。据分析,外地进京送礼的公车增多是造成拥堵局面的主要原因。受如此困扰的不只是北京。有数据显示,大多数省会城市在中秋前的一个星期,因日均数万辆外地车增量,陷入不同程度的拥堵。尽管各部门各种形式的送礼禁令一再出台,但发展到今天,送礼大军的规模,却已成"添堵"之势。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15.
公礼现象: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陈建新公礼,即公款送礼,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风潮。公礼现象较一般意义上"私对私"的送礼行贿。其危害更甚,影响更坏,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礼的嬗变:公款送礼面面观长短镜之一:机关公礼现象在未曾间断的"检点"中...  相似文献   

16.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3,(19):32-33
9月16日,正式上线仅十余天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出公告,欢迎举报两节期间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这是一个月以来,中央第五次重申中秋、国庆两节“禁令”。不管是次数还是时间,都引人关注。最近,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朱镕基1988年当选上海市长时宣布的“禁令”。在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介绍自己的施政纲领时称,“今后我们市政府任何会议严禁发包,这是一个象征,就是说以后不要搞送礼、发东西这种风气,能够节省很多钱。”  相似文献   

17.
妙语连珠     
步广 《求贤》2006,(11):25-25
张局长是新调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加之春节将至,所以,张局长发话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检讨书!——希望全局上下都能过一个廉洁健康年,从我做起,谁也不准收礼,谁也不准送礼,谁给我送礼,甭怪我不客气,礼我不收,但检讨书我要收的!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1,(4):55-56
文辉在1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中国作为最讲究礼仪的国度,大约是举世公认的,由来已久的礼仪之邦之说便是明证。眼下正值牟关,国人的“礼性”行动正在规模空前地展开。晚辈要给长辈送礼,孩子(家长)要给教师送礼,企业要给关联单位关键人物送礼,方方面面要给官员送礼,同在官场,下级更是挖空心思忙着给上级送礼。政府及相关部门呢,大约也没有闲着,正在本地、异地大肆举行各类答谢宴会、联谊活动,大量派发礼品礼金。  相似文献   

19.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5,(2):48
包拯婉拒皇帝寿礼宋仁宗时,朝野上下送礼之风盛行。在官场中收受礼品不但不遭非议,反而成了一种会待人交友、显示德高望重的殊荣。所以许多人更乐此不疲,以收礼为荣,多多益善。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始终持反对意见,曾几次奏疏皇帝,请求颁诏禁止官员之间送礼收礼的恶习,以开廉洁之风。  相似文献   

20.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4,(9):63-63
逢节必令,狠刹歪风。 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当商家纷纷投放广告预热中秋礼品市场之际,中纪委整治中秋送礼风的大幕已经拉开。8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宣布将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狠刹公款送礼的举措密集出台,“逢节必令”渐成中国官场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