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前置物射入口与典型射入口的检验鉴别方法,使用国产54式7.62mm口径手枪及56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3m的距离射击约克夏种白猪义3只,同时以各种玻璃、木板。汽车门、动物躯干等物质作为中间障碍物,制成前置物射入口36例,并与对照组6例射入口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前置物射入口较典型射入口增大,撕裂,创线挫伤增宽,创周出现卫星创或假点彩,创道内异物及弹头严重变形。此检验诊断方法有助于法医在实际检验中对射击距离的判断和对现场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后置物射出口与射入口的检验鉴定方法,使用国产五四式7.62mm口径手枪及五六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5米的距离射击约克夏种白猪18只,同时以木板、水泥板、玻璃及衣服等作为射出口衬垫物,制成后置物射出口56例,并与对照组12例射出口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射出口与后置物距离在3cm以内均可出现创缘伸展轮及皮下出血,且与后置物质地及距离成正比。根据其形态分为典型及非典型两类,并建立了此类射出口的检验方法及其与射入口鉴别的依据,有助于法医在实际检验中对射击方向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使用国产7.62mm口径微声轻型冲锋枪,以不同距离射击实验动物,制成带消音器枪弹创,并使用国产7.62mm口径轻型冲锋枪作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在接触和近距离射击时,带消音器枪弹刻与典型枪弹剑比较有明显不同;根据消音器的结构和原理,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带消音器枪弹创的形态学特征及其诊断依据。为法医学检验鉴定提供了实验性资料。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枪弹创射入口残留物的能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例近距离人体枪弹创射入口的创周皮肤和创道内组织分别作了能谱测定,结果发现,创周皮肤和创道内组织上的金属成份有差异,而与异物颗粒形态无关.创造内主要为弹头成份,创局为火药成份.  相似文献   

5.
枪弹创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PAP染色法,对57例人体枪弹创标本的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生前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祖创缘邻近皮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内充盈的红细胞膜上亦呈棕色阳性染色;死后30min内形成的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死后37min后形成的枪弹创无纤维蛋白形成,说明死后30min,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仍存在。作者认为,仅根据损伤局部有纤维蛋白形成即判断为生前伤是不恰当的,尚应结合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类型以及其它生活反应综合评定,不宜单凭纤维蛋白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跳弹创形成的条件,研究跳弹在体内弹道学特点及致伤能力,建立跳弹创的诊断依据。方法选用国产54式手枪及56式半自动步枪,配用51式手枪弹及56式步枪弹以水磨石板为反跳靶体,射击约克夏种猪4头,复制出跳弹创模型12例。观察射入口、创道及着弹点特征。结果 跳弹的形成受靶体性状、弹头形态和速度、入射角与反跳角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高初速尖型弹头的反跳角<低初速圆型弹头;创道无明显瞬时空腔效应;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6项诊断依据。结论 正确诊断跳弹创对射击方向和距离、重建弹道、分析枪击目的、评估损伤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1997,13(3):152-153
对14例近距离人体枪弹创射入口的创周皮肤和创道内组织分别作了能谱测定,结果发现,创周皮肤和创道内组织上的金属成份有着异,而与异物颗粒形态无关,创道内主要为弹头成份,创周为火药成份。  相似文献   

8.
1 案例资料许某 ,男 ,2 0岁 ,系某校在校学生 ,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某日凌晨 ,在校学生宿舍中因病发作 ,双手各持一把水果刀 ,校方派出所为保证其他同学安全而出面干涉 ,在制止过程中同许某扭打在一起 ,此时枪走火击中许某左大腿 ,急送医院抢救治疗 ,3h后终因救治无效死亡。死后 10h进行尸体检验 :皮肤色泽苍白 ,尸斑浅淡 ,尸斑位于体后不受压部位 ,指压稍褪色。面色苍白 ,双眼睑、球结膜苍白 ,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大腿外侧上段有 0 6cm× 0 3cm的类椭圆形裂创口 ,创缘内卷 ,创口组织缺损 ,创口下缘有月牙形擦伤圈。左大腿内侧上段有 0 6c…  相似文献   

9.
我市近年来发生的因土铳射击导致死亡的案例有38起,其中单纯发射钢筋头的就有11例,霰弹中混有钢筋头的5例。本文收集了这16例尸检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探讨此类非典型性枪弹创的法医学检验鉴定问题。1案件资料16例死亡案例中,按案件性质分:故意杀人8例,伤害致死5例,过失杀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11例生前枪弹创和12例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枪弹创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生前枪弹创有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凝块,纤维蛋白网形成,死后10min内的枪弹创亦有少许散在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形成,很少见纤维蛋白网。死后25min的标本仍可见稀疏的红细胞,但无纤维蛋白形成。作者认为在扫描电镜下诊断生前枪弹创,需全面观察,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6例人体颅脑贯通枪创后2小时所取心肌和肺的超微结构变化。6例心肌及肺的超微结构基本相似。心肌最明显的变化是:Z 带排列不规则,灶性肌原迁维溶解,线粒体肿胀、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和嵴消失,间质水肿。肺组织的明显变化是肺泡隔和肺间质增宽伴电子密度降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中性粒细胞聚集,肺间质或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本文对主要病理变化的意义和发生原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肺间质水肿与神经源性肺水肿有关,由于伤后经过时间长短不同或有无颅内高压形成,而出现间质性水肿或肺泡内水肿。心肌的变化与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捅创论(附尸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尖无刃的细长钝器,沿其长轴戳入人体形成的创伤应命名为捅创。国内外现有的法医学书籍很少甚至没有描述过此创,个别作者将其归入锐器刺创。本文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不仅该创的致伤物为无刃无尖的棍棒类钝器(如木棍、木桩、手杖、擀面棍、铁锹把、竹竿、筷子、钢筋)而且成伤机制、形态学变化也与锐器刺创不同,应属于钝器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著差异,形成能力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无尸斑无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酶水解表皮与真皮的连接,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微小损伤在真皮乳头层的损伤特点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微小刺伤的鉴定,并提供一些具体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安眠酮薄层色谱扫描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改进了安眠酮的提取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建立了血中安眠酮的薄层色谱扫描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安眠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Electrocution injuries represent a severe occupational hazard. Those at work usually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training and safe practices while the electric source is nearby the work area. Death due to electrocution can occur with or without any electric mark on the body. Limbs are the commoner site for electric entry and exit wounds. Various uncommon sites for electric exit wound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fatal electrocution, where a 28-year-old male carpenter sustained electric injuries at the worksite. Multiple exit wounds were present over the back of the chest, an uncommon site for the exit wounds, and notably, both entry and exit wounds showed evidence of metallization. The present case emphasiz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death scene investigation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events and need for complete autopsy supplemented with 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electric w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