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子恢生于1896年,比毛泽东小3岁。1929年5月,邓子恢在龙岩城外的龙门圩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从这时起到1934年10月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5年时间,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红四军三打龙岩,毛泽东感谢邓子恢出谋策划1929年5月23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抵龙岩城外的龙门圩。在这里,毛泽东与专程赶来的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相遇。邓子恢代表中共闽西特委向毛泽东等四军领导汇报了驻守龙岩的敌情、  相似文献   

2.
历史永远是诸种元素交织一起行进。  相似文献   

3.
4.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全党“反右倾”,继续“大跃进”,这股风气蔓延到农村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大包干的风潮。进入60年代,全国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征购大幅度上升,频繁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国家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特别是农村的面目更是惨不忍睹:农民卖过头粮、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现象普遍出现,人口死亡率急剧上升。据统计,此时安徽的人口死亡率高达6.8%,即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被饥饿或者是疾病夺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5.
边人群 《湘潮》2004,(5):9-13
毛泽东与邓子恢有不解之缘。20世纪30年代,他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结下了战斗情谊。毛泽东素来器重爱将邓子恢。建国后,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围绕民主改革、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步骤和“包产到户”责任制等重大问题上,却引发了《邓子恢与毛泽东的三次意见分歧》。分歧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震惊中外。邓子恢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积极倡导“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历史雄辩地证明邓子恢是正确的,对他的批判是一次历史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早年,邓子恢与毛泽东相识在创建苏区的革命征途中,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为了共同的理想,他有幸跟随毛泽东,伴随着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演绎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情结。  相似文献   

7.
在创建苏区的革命征途中,邓子恢与毛泽东相识于闽西,在之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跟随毛泽东,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武装革命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演绎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情,他们早期在闽西的交往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四个部分对比,探讨邓子恢与毛泽东对"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思想异同,即在农业合作化终极目标、对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评估、农业合作化速度、农业合作化规模上的思想异同。  相似文献   

9.
邓子恢生在农村,又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熟悉农民,理解农民,同广大劳动人民结下了血肉相连的情谊。百姓的建议和想法,通过信访渠道向他倾说,他总要想方设法予以解答。 龙岩适中公社中心大队谢铸豪被补订为地主成份,没收了财产,心中有冤屈。1962年1月24日,他给邓子恢写信,要求改变成份。2月14日,邓子恢副总理办公室致函龙岩县委领导洪椰子、刘户文、  相似文献   

10.
从1952年至1962年期间,围绕着农业合作化和农村生产责任制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曾3次批判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同志。并定论:邓子恢一贯搞“右倾机会主义”,“十年来没有办一件好事”。邓子恢生前反复申辩:“我的错误我自己负责,但我从没有背着中央办事,更没有反对中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为人民服务”刘益涛今年9月8日是毛泽东的名著《为人民服务》发表50周年纪念日。这篇文章原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建国后,经过整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定名为《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一名警卫战士。1933年参...  相似文献   

12.
许人俊 《党史博览》2005,(10):36-40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邓子恢。“文化大革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场大劫难,许多领导人都先后身陷困境,历遭磨难。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也不例外。然而,这位久经考验的革命老人,在汹涌的“文革”政治风浪里,依然一身傲骨,正气凛然,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大雪压顶松不弯”的气概  相似文献   

13.
1960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向党中央转呈了中共清宁县委请求毛泽东手书《如梦令·元旦》诗词的报告,毛泽东转请邓子恢同志手书。这一决定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表达了毛泽东对邓子恢这位闽西红军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成员的肯定和感激。邓子恢在题跋中注明的“兹录毛主席在卅年前红军进军清流所作如梦令词一首以资纪念”,是经请示毛泽东后得出的符合历史的定论,证明毛泽东《如梦令·元旦》创作于清流。  相似文献   

14.
中共闽西一大在战云密布的非常时期提前结束,却留下了一份在中共历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精神遗产,这就是在毛泽东指导下经过反复讨论通过的7项决议。尤其是其中的《政治决议案》和《土地问题决议案》,对于国内形势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39年6月下旬,举世闻名的爱国“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先生,莅临山西乡宁县崖下鹤坡村。李公朴这次来乡宁山区是专为参加山西新军213旅建军大会的。1937年Ic月,乡宁人民武装自卫队由初建时的IO多人,发展到300多人。1938年10月,这支300多人的乡宁人民武装自卫队按照上级安排,与河津、吉县、汾城等七县的武装自卫队合编为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共有指战员2700余人。其中中共党员300入,每个战斗连都建立了中共党组织。1938年初,中共晋西南区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将山西政治保卫队第二支队和第三支队合编为2…  相似文献   

16.
邓子恢与“四大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前夕和解放初期,邓子恢在不同场合讲过不同内容的“四大自由”,由此引起争论和受到批评,邓子恢本人也作了检讨。数十年过去了,回顾这段历史,颇有借鉴价值。 一、邓子恢在不同场合讲过不同内容的“四大自由” 邓子恢最早提出“四大自由”是在1948年,当时他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8月27日至28日,他向中原大学师生作《党的总路线与总政策》报告,在谈到中国革命性质的时候,第一次提到“四大自由”。他说:“新民主主义基本上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承认私有财产的,我们的土改也是土地为农民私有而不是公有,是耕者有其田而不是国有其田。土改以  相似文献   

17.
邓子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探索。他是党内公认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45年秋,为缓解国民党反动军队在华东鲁南战场对我军的军事压力,在陈毅、邓子恢的统筹谋划下,中共淮北区党委之邳睢铜地委(三地委)决定秘密策反驻防该地区之国民党第6路军。在策反郝鹏举起义投诚艰难而复杂的过程中,时任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新四军四师政委、淮北区党委书记的邓子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党史文苑》2008,(12):10-15
邓子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探索。他是党内公认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被誉为“中国农村变革的先驱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行政权力所及范围内,中央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了所有外国列强在中国大陆的租界地,唯有一块地方仍旧被苏联占用,即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军事基地--位处辽东半岛的旅顺港.直至毛泽东首次出访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持久战,才收回了旅顺港和中长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