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造成地方政府官员诚信不足的原因很多,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应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从根本上保证地方政府官员的诚实守信;规范干部考核晋升制度,构建地方官员诚信激励机制;健全监督惩戒体系,筑起失信行为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越来越呈现频发的态势.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官员问责是重要的一环.公共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和事中应对都需要建立官员问责制,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官员问责体系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法规、责任认定以及对被问责官员的处理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官员问责制,以规范而又严格的对官员责任的追究来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择理论对规范政府官员行为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来分析政府及其官员行为,指出政府官员政治行为的目的也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阐明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经济领域,而在于政府行为假设与现实政治过程的非一致性;必须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宪法民主。公共选择理论尽管有不合时宜之处,但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理论的创新,特别是对于用“经济人”假设来研究我国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并以此规范我国政府官员行为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天,诚实守信似乎已成稀缺资源,社会交往和经济生活诚信缺失现象令人深为忧虑。但我们可以说,政治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比其他领域的诚信缺失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更加根本的影响。这些年间,有的地方官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数字的行为时有所闻;更令人担心的是,没有足够多的人将这些弄虚作假行为放在政治诚信的高度来认识,而只是视为一般  相似文献   

5.
张小雁的"公共选择与政府决策行为"一文指出,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它是一种非市场的集体选样,实际就是政府选择。政府在公共选择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决策制定行为,政府决策执行行为,政府决策监督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决策行为的启示有二:公共意志如何体现和公共选择责任如何落实。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3):138-144
高效的公共危机预警对危机治理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曝光的公共危机事件却频频暴露官员的消极预警现象。厘清官员消极对待危机预警的行为动因有助于探寻纾解之策。基于我国层级政府的层层加码传导绩效压力的行政发包制背景,探讨水平层面的官员在政绩信号锦标赛的强刺激下面对危机预警的策略选择,及对之负有监督职责的上级的相应策略,在对上下级策略组合的比较分析后发现,通过降低官员政绩考核强度,建立全面政绩考核体系和弹性化政绩考核方式,提高危机预警监督中事前惩罚的可置信程度,改变危机发生后重结果轻过程的事后惩罚方式等措施有助于推动官员在公共危机预警中选择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地方官员渐渐出现了与以往"晋升锦标赛"建功作为不同的避责行为。行政决策领域中地方官员的决策避责呈现出隐蔽决策议程、偷换决策主体、空转决策程序、转变决策形态、自设决策责任等不同类型。从剩余控制权理论视角看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与目标替代、考核控制与任务冲突、职责同构与层层加码三个维度的内在矛盾性基于下级政府的剩余控制权而不断加剧。控制剩余控制权是治理地方官员决策避责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准确界定剩余控制权的边界,完善决策程序和规范决策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8.
官员表态话语作为展现政治倾向的方式,是一种常见但被忽略的学术议题。尝试厘清地方官员表态话语体系建构逻辑,并对照其表态话语与行为的匹配性。研究发现,向上表态是单一制国家地方官员权力遵从的必然方向,针对制度弹性的强弱可以选择贯彻执行型、发展协调型、竞争表功型等三种表态形式,地方官员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会选择完全匹配、阳奉阴违、部分匹配等不同的行为匹配方式。因此,可以从合理把握公共政策刚性与弹性的度、提升公共政策科学化水平、细化官员表态话语的语义解读、动态掌握官员表态之后的行为轨迹、实现“有责可问”向“有责必问”的转变等方面提升其言行匹配度。  相似文献   

9.
陈科霖  谷志军 《政治学研究》2022,(1):117-128+159-16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注意力分配的视角,从“创造政绩的约束条件”以及“创造政绩的理性选择”两个维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赛的本质是地方官员在有限注意力前提下针对不同行政任务的注意力分配基础上的多元政绩竞争。对中国地方官员多任务竞逐的经验加以考察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可以发现地方官员面临着运动性任务、竞逐性任务、日常性任务以及约束性任务的多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中国地方官员的政绩竞争呈现出“直通赛”“锦标赛”“资格赛”“淘汰赛”并存的多元政绩竞赛格局。对“多元政绩竞赛”分析框架的“小切口”建构,有助于为进一步认识“地方官员行为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大问题”提供新的进路及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内分析了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代理行为,指出地方政府官员对控制权回报的追求以及地方官员工作绩效的选择性显示,会导致地方政府过分关注辖区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偏离建设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综合发展目标。为了减轻地方政府代理行为的偏差,本文提出了加强地方人大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7.
公民舆论监督探析--以刘涌案等为背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舆论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刘涌案件一波三折,但他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严惩;大学生孙志刚惨死,可最终促成了一部实行了21年的国家法规的废止。在这些过程中,正是舆论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公民舆论监督中还存在着局限性。舆论监督必须日益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异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权力的腐败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亦即公共权力的质变。权力质变的根据在于其自身内部固有的矛盾,它们使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反腐败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道德制度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道德制度化,就是以法律、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领域内的伦理道德问题.具体说就是将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以制度、法律的形式表现或体现出来,并以强制力保证其贯彻实施,从而化软约束为硬约束,化自律为他律,化自愿为义务,最终更好地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