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15,(7)
<正>一、草原文化是一种崇尚自然的生态型文化"崇尚自然"在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中居于统领地位。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其核心理念是该文化得以传承繁荣发展的核心灵魂,是一种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以草原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共同创造出了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草原文化。它包括草原人民的生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5,(8)
<正>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弘扬草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举办的一项重要文化节庆活动,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举办了12届,走过了11年的历程。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秉承"弘扬草原文化、展示文艺精品、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以"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内在价值、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为使命,坚持精品展示与文化惠民并举的方针,为各族群众呈上了赏心悦目的草原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4)
<正>地处通辽市西北部的扎鲁特旗,素有"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民族版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这里秀美的山地草原孕育了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培养了众多享誉中外的民族文化艺术界名人。近年来,扎鲁特旗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民族文化大旗"的目标,对民族文化给予重点扶持,使民族文化之花在扎鲁特草原上竞相绽放、大放异彩。乌力格尔、好来宝:扎鲁特草原民族文化的代表乌力格尔,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8)
<正>崇尚自然是草原民族与自然沟通的内核。北方草原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精神追求,铸造了草原文化独特的核心理念——崇尚自然、珍爱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草原民族看来,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都有生命、有感觉、有喜怒哀乐。这种"泛生命"意识的长期积淀,形成了草原民族钟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文化心理。践行开放是草原民族与社会沟通的内核。开拓进取、乐观豪迈是草原文化中的重要因素。草原民族逐草而居的生  相似文献   

5.
董道焱 《实践》2015,(3):51-53
<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草原文化,将进一步拓宽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也将草原文化在全局性、深刻性方面的研究更推进一步,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一、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一脉相承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包含了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民族物质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8)
<正>草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草原游牧民族的独特实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草原民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北方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积极吸收了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得以形成、丰富和发展。其中独具特色的游牧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军事战略、规章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思想理论等就是草原文化的具体表现。草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草原地区的各民族在保持游牧、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2)
<正>内蒙古自治区被誉为蒙古马的故乡和蒙古族马文化的摇篮。蒙古族以"马背民族"著称。在蒙古族文化中,马被奉为"神"。在北方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中就有马的形象。在草原上,人们把那种没有一根杂毛的纯白马视为"圣物骏马"、"长生天"派来的使者,是能为草原带来美丽富饶和为牧民带来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核心,蒙古族马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的形象标识。一、内蒙古马业发展的六个转变养马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马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8.
李红梅 《实践》2015,(2):48-49
<正>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产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至强区战略以来,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此间,内蒙古广播要适应自治区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坚定不移地以草原文化为根,全力打造中国的"草原之声"  相似文献   

9.
<正>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民族电影发展、草原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12)
<正>2015年6月,以"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蒙医药协会、内蒙古新闻广电局、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内蒙古草原文化学会承办。内蒙古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蒙古"草原文化研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4,(8)
<正>6月28日晚,内蒙古乌兰恰特华灯璀璨、宾客云集,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这里隆重开幕。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在开幕式上致辞。乌兰部长在致辞中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内蒙古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她说,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创办10年来,始终秉承弘扬草原文化、展示文艺精品、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重任,创新传统文化,注重艺术品位,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九个一批"建设成果,也把草原文化的核心理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4,(8)
<正>2014年6月28日至7月6日,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届草原文化节继续以"弘扬草原文化、展示文艺精品、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紧紧围绕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风景线、建设好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的目标,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紧紧围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为观众精心打造了具有浓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盛宴。贴近现实生活、倡导核心价值、彰显民族特色、弘扬草原文化,为群众呈现瑰丽多彩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传承草原文化 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各项政策 ;打破条块分割 ,重点组建一批大型草原文化产业集团 ;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 ,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 ;培育完善文化市场 ,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下旬,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主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乌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她在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在国内国际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指出: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需要和草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调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着眼于文化前沿和时代发展,不能离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空谈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搭建草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和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8月8日,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呼和浩特拉开帷幕。本届草原文化节秉承草原文化"尊重自然、坚守信义、开放包容、崇尚英雄"的理念,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目标,围绕高质量办节要求,坚持精品展示与文化惠民并重,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艺术作品,生动反映我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性变革,集中展示我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宁、文化繁荣、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新成就和新亮点。本届草原文化节不断推陈出新,为各族人民呈现了很多的"第一次":首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表演、首届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首届蒙古族时装与帽饰设计大赛、首届"内蒙古味道"草原美食文化活动、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这些都成为本届草原文化节的亮丽风景。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从2004年创办至今,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草原文化风格和特色的优秀作品,成为国内知名的节庆活动品牌,成为艺术的盛会和人民的节日,成为我区弘扬民族文化、荟萃艺术精品、促进文艺繁荣、丰富群众生活的舞台。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精彩纷呈中圆满落幕,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草原文化节必将以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描绘草原文化的多彩画卷,书写民族文化强区的隽永篇章。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12)
正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的原生态复合型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充满活力的文化。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的原生态复合型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文化。草原文化的丰厚积淀及其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给内蒙古草原文化品牌的打造提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草原文化就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之魂。改革开放为草原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草原文化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5,(10)
<正>核心观点:"草原丝绸之路"是最早开启"中华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华丝绸之路"形成过程中占据着开拓者的角色。本文从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展开分析,阐述了草原文化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形成与延伸,以及对"中华丝绸之路"形成和世界文化的突出贡献:前卫性的草原文化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独特的草原文化空间为最早向西开启"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9.
王志诚 《实践》2009,(8):47-49
内蒙古是一个民族文化大区."民族文化大区"之大,除了普通意义所指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特色突出"之外,还包括以下儿方面内容:一是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由众多世居民族共同创造;二是民族文化广泛的群众性、博大的包容性、全面的开发性和不断的进取性;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8,(12)
正改革开放40年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草原文化资源在开发和传播中的保护力度不足;伴随城镇化、现代化和信息化"三化"的迅猛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草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用于草原文化发展和保护的政府财政投入有限,而社会资本吸纳能力不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含量和艺术附加值不高;草原文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