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精神向刑事立法和司法注入的过程中,“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确立显现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现代化取向,而这正是司法机关切实履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职能,推进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完善的关键。围绕上述方针原则而形成的“寓教于审”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原则,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在刑事审判实践中进行了两项尝试:一是构建并完善了圆桌审判模式;二是注重增设庭审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姚娅 《法制博览》2013,(7):169-170
女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着自身的优势特点,新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对女检察官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女检察官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优势入手,结合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就女检察官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角下的乡村“混混”——以湘北H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混混”与城市“混混”的弱势边缘地位完全相反,他们在乡村社会中横行霸道,欺压村民,攫取非法利益,并称为乡村社会秩序的结构性组成力量,而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对其压制与控制却显得较为软弱无力。因此,探究乡村“混混”在乡村社会秩序中坐大的原因,就必须回归乡村内部视角,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治理与乡村社会所经历的转型中找寻“混混”成长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双重保护”原则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如何在保护未成年犯和保护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固有矛盾间取得平衡,是未成年司法制度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也是检察机关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应当在未成年犯罪刑事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运用批捕权、公诉权、严格把握未成年人犯罪捕与不捕、诉与不诉的界限;改革检察工作方式,建立“恢复性司法”制度,实现“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5.
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 恢复性司法在满足被害人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境遇,它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本着“恨其罪、爱其人”的思想,以向前看的态度对待未成年人过去的行为,用相对温和的方式解决了犯罪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啟侯 《法制博览》2023,(15):13-16
“实质恶意”规则作为公众人物理论中解决媒体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名誉权冲突的一个方法,其抽象的特征已逐渐不能满足当今自媒体侵权的多样性。本文以一网络侵权案为引,进行案例分析。并统计整理了裁判文书网2015年至2022年的相关案例,对我国司法实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将传播平台和传播主体分别归纳为互动平台、发布平台和非营利主体、营利主体。最后结合传统传播义务注意标准,得出了自媒体传播注意义务的衡量因素,对“实质恶意”规则提出了较为具体现实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