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以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东南亚各国把造使者附载方物来中国进行朝贡,而明政府则以赏赐的方式收买其“贡品”。这种所谓的“朝贡贸易”到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鼎盛,出现了海外16国、遣使1200多人同时入贡的盛大场面。郑和下西洋不仅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明太祖刚刚建立明朝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同东南亚各国搞好关系,他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月连续两次派出使者到占城、爪哇等国,颁赐诸国王以玺书、大统历、织金绮缎、…  相似文献   

2.
郑和(1371—1433)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到明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维艄挂席,际天而行”,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所到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平友好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空前创举,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它是世界地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华人移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移民到底起于何时,这是个一时难以找到结论的问题。但是,在明朝以后已经有大批华人定居马来半岛和东南亚群岛,却是无可置疑的。那么,15世纪初发生的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世界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对于这些地区的华人移民在当时和后来不可能没有影响。影响到底何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初中国政府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奉行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政策,包括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遍历东南亚各国。郑和作为一位和平外交使者;在下西洋期间,不仅为满剌加立国,制止了强国对弱国的欺凌,而且在旧港剿灭海寇,保证了航道的畅通,同时在苏门答腊为国王平定了叛乱,维持了当地的和平秩序。郑和及其随从的和平外交活动在东南亚民众中影响很大,至今仍到处流传着有关他们的传说。这些事实说明,郑和作为一位和平使者,的确为发展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立下了功勋。  相似文献   

5.
王民同 《东南亚》2005,(2):52-55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友好使者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都在隆重纪念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本文就郑和下西洋对建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贡献进行论述,以加深认识我国将睦邻友好政策发展到一个历史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一)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吸取了元朝西征、南征和东征,连年用兵海外的历史教训,认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没有理由向外侵略,除非是本国遭受侵略,不得不进行保卫国家的战争。由此而制订了睦邻友好的对外关系基本国策。朱元璋在即位后的第…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它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华人移入与开发东南亚,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93,(1)
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的交通要冲,它贯通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两大洲——亚洲和澳洲;马六甲海峡是东西方航路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南亚各国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两千多年来东南亚地区就是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友好往来,这已成为传统的睦邻政策。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无论从增进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还是在开展对外贸易方面,东南亚都是重点地区。郑和致力于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占城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至明宣宗宣德七年(1433)期间,曾经统领船队七次下西洋,①先后到过占城、爪哇、暹罗、满刺加、锡兰、竹步等二十多个国家。郑和出使西洋,对于中国与占城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92,(4)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之间,明朝政府派遣郑和等人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前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次航行,历时之久,到达国家之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史学界对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七下西洋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从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状况来看,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以及对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过程研究得比较充分,但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研究则显得不够充足,这实在是我国史学界在郑和研究方面的一大缺憾。笔者拟从明初政治局势这一角度,来探讨郑和七次奉使下西洋的背景,以求教于史界同行。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郑和下西洋为明代对外关系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建华侨前往南洋贸易或谋生,早在唐末五代就已开始,历经宋、元、明初,已有不少华侨旅居南洋各地。由于郑和七下西洋,有三次经过福建,当时福建沿海有很多人随同前往,其中不少人留下定居,因而使得福建华侨旅居东南亚人数进一步增加,福建华侨与东南亚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始发于泰国,尔后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这场融风暴的冲击下,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汇市暴跌,股市下泻,利率上扬,物价上涨,资金外流,金融银行和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大增,经济衰退。这次区域性的金融风暴不仅严重地冲击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还牵连到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股市发生剧荡,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正在日益密切,贸易和直接投资是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东南亚是中国出口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中国也是…  相似文献   

12.
郑和下西洋时代西亚形势及与中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初,明朝永乐皇帝派遣郑和7次下西洋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并不包含从亚洲西南包围帖木儿帝国的战略动机。帖木尔帝国已经分裂,不再对中国西陲形成威胁。其继承者同明朝关系友好。郑和船队下西洋每次出动2 7万多人、2 60多艘千吨以上巨轮,驰骋西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吉达港,规模空前。当时地中海欧洲诸国对中国人民的航行竟毫无所知,亦无反应,原因何在?埃及马木路克王朝执行垄断香料贸易的政策,在西亚地区阻断了欧洲商人同东方商人的任何直接交往,形成红海难越、信息割断的态势。中国人迅速全部撤出西印度洋  相似文献   

13.
长江入海口有个颇有名气的小镇--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古名称为浏家港,是太湖主要泄水道之一.这个始于汉唐兴于元明的千年古镇,在明永乐、宣德年问,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曾从这里起锚扬帆七下西洋,为浏家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各国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及以外的一些岛屿,它们与中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历史十分悠久。两宋时期,中国与东南亚交往日益频繁。“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也走向繁盛。一两宋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频繁主要可以从朝贡和海外贸易两个方面得到反映。据《宋会要辑稿·蕃夷》所载统计,宋代来华朝贡的国家有26个,朝贡次数为302次,其中,除东亚的高丽外,东南亚国家交趾(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三佛齐(位于苏门答腊岛)、真腊(今柬埔寨)、婆(位于爪哇岛)、丹流眉(今泰国)、蒲端(今菲律宾)、摩逸(位于吕宋岛)、勃泥(今文莱国)、蒲甘(今缅甸中部)…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几经周折,最终走向衰落。其原因大体可分为国内和海外两方面。本文按东南亚的国家,分别考察中国帆船贸易的进展以及外部环境的恶化,从而对于十八世纪中期以后,东南亚各国形势,出现了不利于中国帆船贸易的格局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明太祖立国之初,为了防御倭寇侵扰,为了羁縻海外国家,实行了一种海禁与朝责贸易相结合的对外政策。一方面,禁止沿海居民私通海外诸国,规定“片板不许入海”;另方面,鼓励海外诸国入明朝贡,随带方物进行贸易。因此,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基本是限制在朝贡贸易这唯一合法的渠道上。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解除海禁,宣布开海贸易后,即急遽地发展起来。作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口岸的厦门,据估计,贸易最盛时每年的出洋帆船当在100——200艘之间,其载运能力约有十万吨左右。这些贸易帆船遍及东南亚各地、有“噶喇吧、三宝垅、实力、马辰、暹罗、柔佛、六坤、宋居(月劳)、丁家卢、宿  相似文献   

18.
清初康熙时期(1662—1722年)的海外贸易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海禁阶段,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开海阶段,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以后的禁止南洋贸易阶段。然而,不管是海禁实行与否,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均未曾间断过,所不同的只是贸易的形式与发展的程度而已。即使是康熙本人亦不得不承认:“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因此,本文拟就这三个阶段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表现形式与发展程度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长期以来一直与香港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香港的回归,必将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后,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基本看法及经贸政策趋向1、东南亚国家普遍认为,香港的回归将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更趋密切.因为回归后的香港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桥梁作用,东南亚各国将可以通过香港向中国内地输送更多的资金,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与中国发展更密切的经贸关系.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普遍担心香港回归后,中国将可能利用香港的科技、人才、金融和管理经验以及结合中国内地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大幅度扩大对外出口,从而成为东南亚各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和印度尼西亚人民有着传统友好的历史关系.西汉武帝时,我国航海家开辟了从广东到印度的航道,在马六甲海峡和印尼商人进行贸易以来,经过唐宋元时期,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关系已日益频繁.到了明代,由于中国与印尼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两国之间使节的往来,贸易的活跃,物质文化的交流都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通过明代中印(尼)贸易的论述以及它对印尼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论证明代中国与印尼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