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峰 《求索》2013,(2):121-123
爱欲是伴随人生育过程而来的情感。它使个体有限生命与更高级存在建立联系。爱欲与人的本质有一致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超越性。其特征是本能性、实践性、审美性。爱欲是公民内心和谐生活幸福的根本.是公民社会联结家庭成员的唯一纽带.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是人本质力量的彰显。异化的爱欲类型主要有依赖型、控制型、崇拜型、消极被动型、暴力型和畸爱型。异化原因一是性放纵与性压抑的内在冲突形成精神“错乱”.二是单一、封闭的世界联系方式导致精神障碍,三是独生子女性别意识错位和控制、占有教养方式导致精神发育不足与创造力萎缩.四是消费主义、唯科学主义原则下形成的精神萎靡。爱欲培养途径:一是建设男女平等的制度环境。二是营造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关系.三是消除操纵.致力于家庭成溃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与社会时尚均为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其冲突在妇女国货年运动中得到充分展现。赋予女性消费行为和时尚观念的民族主义色彩,将女性消费时尚政治化与道德化,乃是运动期间舆论宣传基本的话语策略。运动期间女用奢侈品进口不减反增的悖论性现象,表明民族主义终究不敌消费时尚。近代都市女性的崇洋时尚,不应简单归诸女性民族主义情感之缺失,实质乃是近代男性社会建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赵稀方 《探索与争鸣》2023,(4):62-74+178
自由主义如何面对民族主义成为当代重要思想命题,从思想史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梳理,才能展现这一论题内在的复杂与张力。在这个维度上,追溯自由主义者霍布斯、洛克、贡斯当、阿克顿等与民族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体现在马克斯·韦伯和卡尔·施米特那里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进而阐述二战之后自由主义处理民族主义的两种方式——一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批判,一是以赛亚·伯林和耶尔·塔米尔以自由主义包容民族主义的努力,可以见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分别代表了人类的集体性和个人性这两种古老的维度,两者彼此依存也彼此冲突,但终究要走向调谐。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湖南新女性个体的"离家"过程,探讨在妇女解放过程中"情感解放"与"观念解放"之间的差异,以及"情感"对于个体的解放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家内的自然情感常常阻碍一些观念已经解放的女性离家,获得个体的真正解放,另一方面,对于离家女性来说,虽然她们能够暂时克服这种情感对她们人身的限制,但是出走到社会的她们仍然对家怀有某种既怨又恋的"怨慕"情结,这无疑使个体陷入"解放"的情感困境之中。文末,进一步探讨了解决这一困境的情感"转化"之可能,以及"情感解放"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流动女性的婚恋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生与冲突的特点,这鲜明地体现在她们对"浪漫爱"与"现实婚"的追求与矛盾之中。在浪漫爱与现实婚的夹缝下,在家乡归根和城市扎根两难的婚恋困境中,这些未婚流动女性采取了实用性的婚恋策略——试验性地投入恋爱及性关系。这种"试验情"往往具有婚前试性、保持开放、持续考察、精算资本等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未婚怀孕和未婚堕胎往往是她们试验性恋爱及性关系中疼痛的副产品。她们也经常在"试验情"的探索中,遭遇约会暴力、性骚扰乃至性侵犯而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在未来的研究中,未婚的新生代流动女性由于"试验情"所导致的"性风险"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前,女性违法犯罪活动无论从 其速度还是形式上都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女性违法犯罪不仅损害她们自身,甚至危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也为了保护祖国的下一代,研究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女性犯罪的特点 1.以性行为犯罪为主并形成团伙。近几年,流氓、卖淫活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开放城市发展迅速且有向内地发展蔓延的趋势。女性犯罪虽以个体行为较为常见,但由于女性自身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向团伙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有关专家分析,女性犯罪团伙与“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女性与全国人民一道无畏地投入一场民族保卫战中,她们因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对女性知识分子使命的感知表现出特有的担当与忠诚,她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文章通过"金女大人"这一个小群体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展演,分析知识女性在民族战争中如何作为,分析在一个貌似残破但实际仍然强大的父权制社会结构中,性别身份对其公共参与的种种限定,以及她们如何在民族主义与父权话语交织的语境下,对主流话语既服膺又改写、抗争,抓住"危机-救亡"的机会,重新界定性别角色,书写自己的抗战历史。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民族主义思想的三维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吉登斯对民族主义概念的界定体现在对民族主义的地位、起源、涵义和动力等的分析上,对民族主义兴起的解释体现在对个体心理系统的构成、本体安全的维护机制和现代社会变迁等的分析上,对民族主义特性的诠释体现在对民族主义与主权、公民权之间关系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共产党是中东地区少数几个拥有合法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该党就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宏大理想与犹太复国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不断进行着激烈碰撞,导致兄弟阋墙,矛盾频发。以色列共产党内部的这种矛盾在阿以冲突和苏美争霸的国际环境中日益激化,并伴随着阿拉伯民族意识的增强,成为其分裂乃至政治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审视以色列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准确认识该党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两难抉择,也有助于理解其当前的政治参与及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以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为后来的各种悲剧“冲突说”提供建设性的因素。但这一理论在西方艺术理论界被片面地发展。这种片面性表现为把黑氏的悲剧“冲突论”归结为“善——善冲突说”。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布拉德雷在运用黑格尔理论说明近代悲剧、尤其是莎士比亚悲剧时作了这样几句解释:“悲剧冲突不仅是善与恶的冲突,而且更根本的是善与善的冲突”①美国剧作家亚培尔也明确说:“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黑格尔早已肯定,那是两种互相冲突的善与善之间的斗争。”②  相似文献   

11.
性的人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的人权道德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个体在性方面的表现或选择归根到底是一种“权利”。传统性道德在国家(社会)权力、完整人格层面解读“性”,蒸发了个体性权利。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整体变迁,中国人主宰自己摸索出情感方面的人权道德,表现出对个体权利的逐渐回归。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说,性的人权道德应该是以自已的权利为前进动力,以对方的同等同样的权利为前提,以不侵犯所有相关者的个人权利为界限.以爱情为主导去从事一切性方面的活动。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如果双方之间或者双方与其他人之间发生了权利方面的冲突,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找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中间界线,达到“没有受害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07,(1X):4-7
本社与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共同主办的“关注女性犯罪人”公益活动已经全面展开。本刊为配合此次活动特举办“关注女性犯罪人”征文活动。这一期隆重推出的一组征文冠名“女监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女监改造工作和女性犯罪人的生活。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女性犯罪人.讲述她们的故事,体会她们的喜怒乐。了解她们的改造历程,倾听她们的内心独白.同时,通过本次征文给女监的干警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现的平台.使他们的爱心.辛劳.心得。经验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行为选择中,面临着普遍而深刻的伦理冲突。如何实现伦理自由选择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伦理冲突的实质要求在是与是之间、善与善之间进行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最基本的做法是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依据和坚持特定的科学方法原则,指导作出合理的伦理抉择。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为了社会秩序稳定,也为了聚拢、集结人们全部身体力量为革命建设服务,国家意识形态加强了对爱欲的管束与治理,革命伦理建立了压抑个人爱欲快感、崇尚奉献牺牲的革命爱欲观。然而,从性别政治角度考察,不论是“十七年”时期压抑爱欲的革命文学叙述,还是文革时期彻底剔除爱欲的激进文学叙述,写作者的性别立场仍潜在规约与影响着文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的认知和建构。男作家的革命文本叙述也隐含着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立场,而女作家的革命文本却在革命规范之内做着隐蔽的突破,试图为女性解放找寻合理路径,为女性寻求更加开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晚清武昌府为历史背景,探讨了宗族与列女的和谐与冲突之关系.我们认为,在宗族的强势面前,作为女性群体的列女并非处于"失语"的位置,恰恰相反,她们经常参与家庭、宗族和社会事务,她们是历史中"活着"的群体,是历史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苏青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运用女性话语写作的是四十年代红极大上海,逆当时民族主义的主流文学创作方向,走向边缘化的两位女性作家———苏青与张爱玲。苏青是站在女人的立场上,写出女人的难处和苦处,或者说宣泄了职业妇女的内在苦闷和不平,抒写了一个知识妇女对现实人生、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张爱玲则是以女性的观点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她们对男权社会和男权文化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对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贬抑表现为一种抗争与剥离的姿态,真实地展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欲望和需求。她们同为女…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体生活空间的转换唤醒了他们心中既存的社会认同,成为他们行为选择的心理逻辑。社会认同对施压性利益表达具有显著性影响。社会公平认同越低或社会冲突认同越高的社会个体越倾向于参与施压性利益表达。教育程度越高的社会个体越易参与施压性利益表达,女性较男性更不易参与施压性利益表达。年龄、政治身份、社会地位等对施压性利益表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减少或防止施压性利益表达,达致社会和谐,必须调节收入分配以提升社会公平认同和降低社会冲突认同。  相似文献   

18.
1、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妇女工作必要性的认识。社区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妇女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第二,妇女是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不同女性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聚集在社区.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也交汇在社区.长年活跃在社区的人群,以老年妇女、下岗无业妇女、贫困妇女居多。她们面临的困难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多,生活的压力大。如果她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长期得不到关注和解决.势必会滋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群体性上访,往往是妇女被推在最前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通过对25位青年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的深度访谈发现,在育儿照料与职业发展的双重需求下,弹性工作虽被创业女性视为平衡两者的重要策略,但其发挥的作用并非铁板一块。在取得平衡的女性中,她们积极推动家内与家外在育儿照料上的分担与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内外协作参与机制。一方面,她们通过祖职、父职和母职发挥家庭育儿合力,形成私人领域的育儿协作;另一方面,借助灵活与自主工作条件实现公私领域的融合。但同时,当女性的社会再生产职责无法获得社会和家庭在公私领域的协同分担时,弹性工作因其在时空界限上的模糊,反而加剧公私领域责任的互相渗透与外溢,造成工作-家庭的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20.
<正>灾难,本应让女人走开。然而,这四位女性,不,应该是灾难中所有的中国女性,犹如暴风雨中的雷电,以滚烫的热血和生命,凝聚成撕破黑暗的冲天光芒:她们犹如寒冬冰雪中傲开的红梅,以深厚的柔情与风骨,化为冬天万劫中不死的希望。在她们身上,我们更加深刻地读懂了人性,读懂了母亲教给我们的一切一一真,善,美,爱,读懂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