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7月19日,曾披露“水门事件”的美国主流大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隐秘的世界,逐渐失控”的报道,披露了自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机构极度膨胀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黄林林 《求索》2013,(4):168-170
"9·11"是美国历史上继"珍珠港事件"之后遭受的最为严重的袭击事件,也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它留下的创伤和阴影是深刻的。文学是现实的写照和揭示,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9·11文学在美国如此兴盛,这与美国文化密切相关。恐怖主义的凶残为9·11文学提供了材质,却并不能决定它的兴盛。从根本上来看,9·11文学的兴盛,是与美国的社会心理需和读者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本文试图就9·11文学在美国的兴起及其接受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朱晓琴  徐李洁 《前沿》2010,(8):163-165
D·H·劳伦斯认为,《圣经》虽然写的是上帝,但它写的却是活生生的人。他认为小说也应该是一本生命之书。其经典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部圣经式的故事。小说中不仅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小说本身也充满了《圣经》末卷中的《启示录》色彩,这表明《恋爱中的女人》与《圣经》存在互文性关系。本文通过对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与《圣经》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该小说深刻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带有"天才少年"、"我的奋斗"等字眼的成功励志类书籍,可能是市面上最为畅销的一类书。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年轻人渴望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自然就十分关注成功人士的背后"秘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由《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撰写的《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中文译名:《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恰恰是这样一本探讨成功"秘方"的书。该书2008年底一经出版,  相似文献   

5.
布什版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白宫于2002年9月20日发表的布什上任后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自“9·11”事件后,继《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核态势评估报告》之后的又一事关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至此,体现“布什主义”的重要文件已基本齐备。  相似文献   

6.
"9·11"后,反恐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一是确立"先发制人"战略;二是把反恐与"民主改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2001年9月11日,是伊兰妮·唐斯高中开学的第一天。当她在全校集会上听到纽约世贸大厦被炸的消息时,前所未有的恐惧和迷惑让她情不自禁地与身边的同学紧紧拥抱在一起。伊兰妮的反应代表了这一代美国人的真实感受。当9·11恐怖袭击发生时,他们正在上学,10年之后他们都已长大,经历了从恐惧、困惑到适应和宽容的心路历程,他们被称为9·11一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9·11一  相似文献   

8.
“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局获得总统布什许可,可在没有法院特许状的情况下在国内秘密实施窃听。2005年12月,此事因《纽约时报》揭露而曝光,并引起舆论哗然,美国国民抨击这一行为侵犯公民自由权,并迫使布什在今年1月决定停止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9.
李渔 《观察与思考》2006,(19):62-63
《世贸中心》是今年第二部关于“9·11”事件的电影,前一部电影是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的《93航班》。但《93航班》的公映却曾遭到了许多美国观众的抵制,因为它将当时的灾难鲜血淋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而由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世贸中心》却给观众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因为它以一种沉默的方式折射了美国人在“9·11”事件中所受到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李博宇 《人民公安》2006,(13):12-12
在《上海襄阳路市场沉浮启示录》一文中,笔者注意到,上海家乐福售假LV女包一案的主审法官、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沈志先表示:“作为国际知名品牌,原告真品质量上乘,价格高达8950元人民币,而被告的侵权女包售49.9元,必然给原告涉案注册商标的良好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在判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1月5日出版的德国《明镜》周刊,刊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58岁的德国人霍斯特·利勒的访谈录在1990年两德货币统一过程中,科勒曾担任西德的谈判代表。在欧洲货币联盟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引进欧元的进程中,科勒也起到过重要作用。以下是科勒与记者(以下分别简称科、记)的谈话 9·11事件促使美国重新考虑立场 记:科勒先生,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说,9·11事件意味着什么? 科:当然是震惊,同时也是挑战。我甚至相信,通过这次恐怖打击,可以释放出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2.
4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与美方就中美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广泛接触美各界人士。那么,在胡主席访美之际,中美关系处于怎样的一个状况呢?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目前,中美关系处在稳定发展的轨道上。冷战结束至“9·11”事件之前,中美关系基本上是在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中向前发展。“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到目前为止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四年半的时间。这种局面的维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9·11”事件改变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威胁认识…  相似文献   

13.
据1970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数量、死亡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趋势明显加速。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我国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等重特大灾难事故频发,宣告全球已经迈入高风险时代。应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可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第11期《世博党建启示录》给了我们很多联想和启发,“后世博”如何传承和光大世博会志愿者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与日常生活和城市精神紧密相连和有机融合,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去思索和实践的现实课题。志在,  相似文献   

15.
活跃在美国文坛的华裔女作家很多,但最著名的要数“书林盟主”的马克辛·洪·金斯顿、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中持续9个月之久的谭恩美、令美国读者对移民文学耳目一新的吉西·任、擅长中英两国文字的多产作家云菁,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前美国驻华大使夫人包柏漪等女士。 马克辛·洪·金斯顿的代表作是以她儿时的回忆、中国和美国的神话故事熔于一炉的《女斗士》和《中国人》,1992年她还得到美国文学及艺术创作者的最高荣誉——美国文理学  相似文献   

16.
面孔     
本·拉登当地时间2011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了约9分钟的讲话,宣布美军击毙本·拉登。10年前,被指为美国9·11恐怖袭击的幕后策划者本·拉登,成功袭击美国本土后开启了国际反恐的时代;10年后,美军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首都附近城市阿伯塔巴德40分钟的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13,(5):64-64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9 19:15 美国杨百翰青年大使歌舞团音乐剧 《和谐·生命的乐章》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真     
冬奥会闭幕日美特工遗失 保护副总统安全计划 据2月25日美国《盐湖城论坛报》报道,“9·11”事件发生后,保护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的安全成为美国特工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百密难免一疏,在盐湖城冬奥会闭幕的当天,美国特工处的几名特工在商店购买冬奥会纪念品时居然将一份为美国副总统切尼出席闭幕式而准备的保安计划遗失在商店里。  相似文献   

19.
《突破——中国特区启示录》是武汉出版社于中国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是由著名的军事记者董滨和武汉作家高小林共同完成。在最近由武汉市新闻出版局和深圳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来自特区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突破——中国特区启示录》是反映中国特区20年历程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它的成功出版,是作者和武汉出版界的朋友们献给特区和特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治不光对被治的行政机关提出了挑战 ,它同样对立法机关提出了要求 ,美国 2 0 0 2年国内安全法是一个具体设立行政机构、设定行政权力的法律。了解这部法律的立法过程 ,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立法机关的立法工作应达到何种境界才适应行政法治的要求。美国政界和学术界认为 ,9·11恐怖袭击在美国政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事件。它促使美国“在冷战以来所未见的规模上 ,重新规定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方向。这个调整的力度之大 ,足以与杜鲁门主义和194 0年代末所采取的遏制战略相提并论。”[1] 遭受 9·11恐怖袭击后 ,布什总统与国会迅速达成共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