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波 《求索》2012,(10):104-106
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与现代主体哲学的发展应当有一定的呼应性,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不求完备的理论,但求有准确的切入点。这可以从制度的视角来发掘,作为规则总和的制度是人设计的,是为了约束人的,因此,合理的制度应当是人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蒋红 《思想战线》2004,30(4):15-18
文化哲学应当以理性关注人性 ,揭示人生的真谛。当代文化哲学是“属人”的哲学。实现理性与人性的结合 ,以理性引导人性 ,不仅是文化哲学本身的诉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哲学与人的相互接纳中 ,人提炼哲学 ,哲学改变人 ,理性与人性相携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3.
人性哲学对交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交警进行人性哲学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测试,研究表明:北京交警在人性哲学上总体表现为中等水平。工作满意度与愤世嫉俗因子存在明显负相关,与值得信任因子相关不显著。不同年龄组在人性哲学的值得信任和愤世嫉俗因子上的发展轨迹都呈现为"∨"型。工作满意度中工作成就维度和人际关系维度与值得信任因子呈明显正相关;工作条件维度和工资待遇与愤世嫉俗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社会对北京交警的信任与评价和北京交警对社会的信任与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到北京交警的工作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柯闻秀  黄健柏 《求索》2012,(2):96-98
人力资源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和"文化人",人性假设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向人性化回归的演变过程,但它们都未超越将人看作实现企业目的的手段。其实,人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人是丰富的集合体,人的需要是人性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对人性深入全面的认识,加上生产力发展决定了人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球化加速了对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迫切需要,产生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假设,人本管理是以"全面发展的人"假设为基础,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传统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下,人是价值的判断者,他们具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对事物进行价值衡量,试图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人的行为被看作是其所在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其思维趋向于服从社会的传统和风俗,其行为模式受到社会道德和文化的约束。伴随着思维方式的更新和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技术支持,传统的人性论受到挑战。本文从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质这两个反映人类本质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分析了人性哲学的现代嫡变。我们的研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研究人的行为问题应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对传统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甄别和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有利于指导实践活动的有效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王思涛  赵煦 《求索》2011,(10):115-117
2010年5月,人工生命诞生,引发了人的诸多思考。人工生命与自然生命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二者的比较,必然要依赖观测型经验证据的不断累积。经验多样性作为衡量理论经验协调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对人工生命理论与自然生命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协调论通过对某一特定时刻的人工生命与自然生命的观测型经验问子数与经验解子数之比的测量,进行两个理论协调力高低比较的研究,为人工生命理论与自然生命理论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颖且可行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7.
马兰 《理论月刊》2012,(6):37-40
当今世界,信息化生存已经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就象人的物质性生存需要哲学关照一样,人的信息化生存也需要哲学的关照,而这一关照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信息哲学。信息哲学的兴起不但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相关,也取决于哲学家关注点与视界的转变。信息哲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哲学,成为科学与哲学对话的新领域,促进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哲学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发展又要以哲学作为指导,二者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统一和融会贯通的.哲学以科学技术的统一与融合已经日益成为人类进步的必需.科技与哲学的融合使出现的新学科--科技哲学科学化与人文化,使计算哲学在21世纪兴盛.  相似文献   

9.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由我理解的观念框架.西方古典哲学对人性的理性自觉,中国传统哲学对人性的德性自觉,马克思和后现代哲学对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梁艳 《传承》2009,(2):96-97
哲学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发展又要以哲学作为指导,二者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统一和融会贯通的。哲学以科学技术的统一与融合已经日益成为人类进步的必需。科技与哲学的融合使出现的新学科——科技哲学科学化与人文化,使计算哲学在21世纪兴盛。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学说揭示了人的自由的本质,把"现实的人"当作历史的主体,即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从而打开了历史奥秘的大门,寻求一条现实人的自我解放之路;马克思主张在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一致性基础上的实践的社会观,反对把自然界和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张啸 《求索》2012,(6):190-192
18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驱动力,西方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以后人们为摆脱教会统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而兴起的思想运动。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把科学和理性置于前所未有的高位,理性的地位以至于超过了人性,并以此形成了一系列近代理念:诸如人的主体性、机械化的自然观、自然被人驾御等。因为片面地追求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功利思想,理性的正面意义已经从唤起人类智慧背离为异化人文主义的思想。批判理性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它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重视人和人的存在,关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原则从宗教束缚中解放了人性,确立了人的价值。但过度的理性反思反而变成了对人性的新的束缚。工具理性的思想将对自然的控制转移为人对人的束缚,压抑着本该得到解放的人性。  相似文献   

14.
栗英 《青年论坛》2010,(3):75-79
人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两种属性。自然人性先天形成,社会人性后天习得,是人特殊本质的反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社会人性,忽略自然人性。遵循人性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双管齐下,既要重视社会人性,也要挖掘自然人性孕育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5.
刘镇江 《湖湘论坛》2004,17(2):10-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时代发展的高度 ,从哲学和科技紧密结合的视角 ,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当代科技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饱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 ,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以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很长一段时期是缺失历史记录的人类原始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虽然无法找到相关人类发展进程的详实记录,但却不能否认社会发展的推移和社会形态对其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了给后来的社会形成过程奠定理论基础,对这一时期具体社会形态的思考和探索就需要通过研究者来加以发掘、弥补和推进了。这一时期需要研究者获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在一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引导下,结合人类本性而进行适当推论。霍布斯、洛克、卢梭作为社会契约论理论的3个主要代表人物,为理顺其社会形成理论而向前推导出的以人类本性为基础的人类早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生存和发展情况,以及人们处于自然状态的后期时步入政治社会的过程,其间的主要推论依据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人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论哲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德平 《前沿》2004,1(10):18-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基本任务和科技进步的基本前提 ,而作为人类理性思维另一种形式的哲学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抽象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静 《前沿》2014,(11):69-70
近年来,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有所扩大,由原来传统的科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逐渐延伸到科学哲学、自然哲学,具体来讲,科技哲学越来越受到关注,被视为新一代生产力的高科技,高科技发展中的网络社会的创立、生命伦理进展、生态伦理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前沿等都是科技哲学所研究的范畴。本文将对21世纪以来科技哲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美育哲学是关于人的技术、欲望和智慧的教育论说,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盛行着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三大思潮,因此美育哲学要解决好"人才"及其与"技术"的融合问题、解决好人的人格与人的信仰问题以及人文精神的重塑问题,以此履行自己的时代使命。也就是美育哲学要通过由技到艺、化欲为情和转识成智这三个转化促进人心的改造、净化和建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在他的《政治哲学讲义》中对霍布斯的利维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主要在世俗系统内对《利维坦》进行了全面的解读。罗尔斯对社会契约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不是基于神学知识的考虑,而是通过对人性的认知,并以人性为核心,来看待自然状态如何转变为战争状态,以及如何由自然状态下形成订立契约的合意,最终导致自然状态向市民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