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琰  张婧 《人民论坛》2010,(3):126-127
网络词汇结构独特,语义丰富,颇受网民青睐。运用模因论分析"被XX"类网络新词这一语言现象,并对其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被XX"类网络词汇产生并且流行的内在和外在双重原因。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更为预测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网络词汇结构独特,语义丰富,颇受网民青睐。运用模因论分析"被XX"类网络新词这一语言现象,并对其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被XX"类网络词汇产生并且流行的内在和外在双重原因。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更为预测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曹淑萍 《求索》2011,(12):229-231
模因学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诠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模因学为品牌授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新视角,模因学可应用于品牌授名。品牌名就是模因,遵循模因传播规律,恰当运用依附、顺应、情感等模因策略,将有助于打造品牌名强势模因,加快品牌名的复制与传播,扩大品牌名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新词酷语是某一时期内,在某些群体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和感染而迅速传播开来的一些时尚的新词语和新表达。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新词酷语的流行与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意义以及竞争与选择的机制等都可以从模因论的纬度来阐释。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模因的基本理论出发,来探索语言模因的思维运作方式。基于语言模因的思维运作方式可以寻求到语言模因介入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以语言模因传播的过程和特点来优化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结合二语习得过程动因来研究已有知识模因(包括母语知识)与二语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同时解析在此过程中语言模因扮演着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毛泽东诗词能广泛对外传播是因其具备丰富的思想模因、文化模因和语言模因,这体现了模因的选择性;通观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经历三个阶段,其传播策略逐渐由归化转为异化,这是模因的适应过程;由于宿主和环境的变化,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诗体形式有无韵翻译转换为有韵翻译,这是模因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陈令君 《求索》2010,(8):217-219
媒体时髦语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仰仗了强势语言模因的推动,正是模因的魅力使时髦语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语用修辞效果。然而,由基因仿制而来的模因也有其两面性,良性模因能促使语言达到生机勃勃的动态平衡,恶性模因催生的媒体时髦语对语言生态的消极影响则值得我们从生态哲学视域认真反思,毕竟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无法遏止语言的损耗。因而,我们应采取"刚柔并济"的政策法规在谋取语言多元繁荣状态的同时维护其应有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自1976年诞生以来,"模因论"历时近40年成长为文化传播研究中最具生命力的理论体系。文化自觉意识的苏醒让传统儒学以华夏精神内核的姿态,成为我国对外文化的主导强势模因。纵观儒学西播的历史,其文化模因在不断变换的传播元素中逐渐实现自我进化。模因的传播形态、适应策略与传播元素在经历了早期的同化复制形态后逐渐显现出异化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9.
葛厚伟 《求索》2011,(11):222-224
文章以央视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现场解说为语言素材,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体育赛事解说中蕴含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语言模因,并从根隐喻和派生隐喻角度阐释了此类语言模因的认知机制。通过对体育赛事解说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理解、解读和探究体育解说语言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天明 《长白学刊》2008,(2):150-152
网络人际传播和网络语言是相伴而生、紧密联系的,当网络语言兴起时,它在交流中替代了很多规范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在进入人际交往中,它却会最终再次让位给规范语言,两者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进行着博弈。这种博弈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互动频繁,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有巨大的影响。语言腐败既有政治语言范畴义也有语言文字范畴义,网络虚拟空间生成的低俗网络用语蔓延到日常生活空间离不开互联网商业意识运行模式的推波助澜。防止语言腐败需要多方合作,加强网络跟踪、监管,规范网络语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2.
肖帅 《求索》2011,(1):75-77
"软实力"是一种‘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的力量,它包括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等。文化是政治的必然成分,政治的手段在严格的意义上往往是文化的,所以,"软实力"要想取得成效最终无非还是要通过文化的手段来实现。影视传媒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之后便成了普通民众的主流媒体,并主宰着当下最流行的消费文化。当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后,影视传媒以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巨大威力和图像语言传播价值观的隐蔽性,理应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3.
周彩玉 《传承》2014,(8):95-97
模因论是一个社会文化理论。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和启发,其创立之初意在阐释社会文化的进化规律。然而,因该理论本身具有的强大解释力,给外语教学研究带来启发。借由该理论,我国国内的外语教学研究有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一、网络文化倒灌现象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谈的是"文化倒灌"现象。什么是文化倒灌呢?就是青少年掌握的网络文化技术与信息,超过中老年人,他们不仅可以手把手地教你网络技术,还向你传播网络上你所不知晓的信息。过去的网络信息多来自纸媒体,现在呢,  相似文献   

15.
杨建  陈春萍 《求索》2007,(8):81-82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具有超文本链接的无限信息范围、高效灵活的传播方式、大容量开放性的内容和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等特征。网络文化比传统文化优越得多的传播条件,使其对社会与公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呈现出独特的社会功能:信息传播功能、舆论导向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公众教化功能和社会守望功能等。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网络文化的良性生长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化信息传递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是一个须要以原语和目的语为中介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只有经历这一思维过程,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意思才能被感知、接受和加工,最后以另一种语言(目的语)形式得以表达和传播。在中西语言文化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传递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双语思维意识直接决定其目的语文本质量的优劣。因此,要使对原文理解更准确,目的语表达更贴切,信息传递者必须有意识地交替运用原语和目的语进行双语思维。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具有口头语言的一般特征,言语人通过键盘录入文字、传输文字信息、阅读文字内容的方式交流,是一种文字化的语言。对网络语言这样一种口语化的书面语言进行言语识别,主要是针对网络书面言语材料进行的特征识别。只要网络对话内容比较丰富,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言语特征识别确定说话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生活地域等。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造成信息的经常性异化或失实,而产生负面效应。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负面舆情的影响,并代入"品牌传播"、"人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等有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应对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9.
高岩 《求索》2012,(3):257
网络语言是伴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新兴的语言形式。作为网络发展的衍生物,学界对网络语言已经做过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如西班牙学者珀施特圭罗博士的《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2003)对网络语言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的《网络语言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论体语传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伦浩 《求索》2012,(7):164-165,168
人们在交际传播时,体语有着极其重要的表意形式和表情功能。从整体来说,体语与语言有着很强的相似点,都有巨大的文化表现力和渗透力,有丰富的社会时代性和文化承载性。体语等副语言和语言一起建构了言语交际这一信息的积极交流过程,合成交际工具的总体。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表达确切而完整的语义,完成传播途径,展示社会文化的多层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