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3,(12):85-85
宋立军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撰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必须树立合作协商的美德、保持相对的社会均衡性、发挥教育的先导性;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深化法治实践、增强法治主体的高参与度、实现法治根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0而立,处于而立之年的中国法治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个开放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用法治理念指导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树立和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刻反省自身几十年建设的得失和客观审视西方发达国家在当代迅速发展的现实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开始了法治化建设的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法治化转型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理性需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并最终转化为推动现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  相似文献   

5.
卫欢 《前沿》2011,(7):84-89
自2005年提出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引领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征程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搭建了转型期中国社会通往和谐法治社会的桥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6.
鲍晗蓓 《前沿》2013,(13):67-6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是连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的功能、作用、实施等方面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洽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理念将现代法治理念与中国特色结合在一起,既反映了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追求公平公正,力求达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司法公正,诚信司法。和谐司法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司法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这是确定沉默权的大环境。我国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西方先进的法制经验,采用有限制的沉默权。  相似文献   

9.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方针和原则。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吸取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公安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公安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客观需要。当前,在公安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严格、文明、公正、效能、公开的执法思想,切实提高法律素养,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进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主要有定位、指引和评价三大作用。只有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规律为根本指导,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位、指引和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阳 《求索》2012,(2):156-15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的系统反应,它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人大工作》2012,(5):59-60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82岁高龄的江平教授,被称为是中国民法的教父、法学界的良心。作为时代的智者,江平不但亲身参与了构建中国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立法进程,还始终以呐喊者的姿态,宣扬自由、民主、法治的精神和思想。在全国两会前,围绕中国法治进程与各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江平在北京南四环的公寓中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仅有制度是不够的,民众的法治观念与政府有关。要实现真正的法治,重要的是有法律理念。  相似文献   

16.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吸收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针。我…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继续提升改革开放新境界.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改革开放新境界,就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必须密切契合全面协调可持续这种"基本要求";必须科学把握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本文将以法治发展的合法性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品格几个方面的论述为依据,试图阐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行政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树立有限有效与有责的新型法治理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更为全面、系统、深化,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伴随着法治精神与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在世人面前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