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曾植     
沈曾植,浙江嘉兴人,清末书坛巨匠,于碑学草书有开宗立派之功。评价沈曾植的学问是一篇大文章,非三言两语所可概括。仅就他的书法而言,以魏碑方笔折冲法入草书,是对近代书法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小泉 《黄埔》2013,(4):88-89
黎克忠,男,汉族,1926年2月19日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庙岭镇马家埠村,现年87岁;黄埔军校二十期炮科毕业;黄埔军校同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广西桂林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政协桂林市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黎克忠从小酷爱书画艺术,师从诸家,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辍笔。他楷书法颜、柳兼及苏轼、魏碑;草书宗"二王"旁及米芾,形成严谨宽博的结字,清秀华滋的笔法。在学习古人书法时,他能遗貌取神、不拘成法,而重在求得古人之神韵。在写大字时,他采用“回腕法”,笔力干钧、横点撇捺笔笔送到,笔画丰腴、线质浑厚,力透纸背。可见用功之深。  相似文献   

3.
情系翰墨     
正白景峰擅长草书、隶书,尤好狂草。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这样评论道:"白景峰主要以草书以主,植根于二王一路的帖学,用笔劲健洒脱,结体秀逸,注重以气贯通全篇,节奏感很强,彰显出强烈的生命意蕴。"在潜心书艺的历程中,白景峰博采众长,坚持走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其书法善于谋篇布局,气象开阔,浑然一体,视觉冲击力极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书如其人应其修,工夫之精在字外。白景峰的作品有其独特的见解,其结构与章法匠心独运,灵动洒脱,自由而古朴,豁达而有慧气。这些特质在他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他胸怀、境界和学养的表达。他崇尚古代经典,传  相似文献   

4.
吴心 《黄埔》2006,(4):48-49
中国书法的魅力在于字体丰富,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如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称为书体,而不同的人的书体又姿态各异,即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写同一个字又写出不同的字样,而且,同一个人,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不同年龄,写出的字又有不同。我国历史几千年,书家辈出,名作不断涌现,作品丰盈,实为世界文化史大观。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笑赦刘洎古意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他的草书、楷书都写得极见功力,还擅长一种笔划露出白底像用枯笔写成的"飞白体"。有一次,唐太宗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吏在宣武门聚会饮宴,乘着酒兴,拿起笔来即席写了一幅飞白体的字...  相似文献   

6.
方玉杰 《人民公安》2023,(11):52-55
<正>草书,是最容易抒情但也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介绍:“匆匆不暇草书。”后人解释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匆匆不暇,草书”,也就是时间来不及了,就写一幅草书吧,是说草书容易写;二是“匆匆,不暇草书”,意思是时间太短了,写不了草书,是说草书很难写。实际上,草书和其他书体一样,从笔法、墨法、字体结构到章法布局,也有自己内在的书写规律和要求。“匆匆不暇草书”,本文结合草书的发展演变历程、历史上部分书家书作和警营书法作者创作的作品,去了解和赏析草书。  相似文献   

7.
正王冬龄是第一代书法研究生,师从名师林散之、沙孟海、陆维钊等,使他在早年即以一手飘逸健朗的草书驰誉书坛。当年书法界还处在从写毛笔字向书法艺术表现转型的过渡期,一般书家写容易为群众理解的楷书行书或隶书,而篆书草书却是难以问津的生僻冷门,冬龄兄以草书立身,在中青年书家中以独特性占了先机。此无他,在当时擅楷行书者众矣,但擅草书者却百不一见也!  相似文献   

8.
李辉的字有性灵。字中有情,是在写字,不是造字做字,所写行草行楷都是一气呵成。李辉的字有传承。楷书学颜、柳,行书学王、米,草书学张旭、怀素、王铎,近学毛泽东,还研习碑文。李辉的字有神韵。写字的笔划、线条,用笔的顿挫、提捺、中锋、侧锋、墨法等都熟练运用,看来流畅,不做作、不俗气。李辉的字有内涵。作为一名党政干部,他在本职工作中做出过很多重要的调研成果,并注意从音乐、戏剧、绘画、收藏、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吸取文化营养,所以他的字也就表现出一种崭新的个人风格。李辉,湖北黄冈人,现任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书画家…  相似文献   

9.
利爱梅 《新东方》2009,(3):62-64
古代汉字的构造方法,历来学者都说是四种: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另两种——转注、假借并非造字法)。但笔者经过仔细考察,发现在它们之外还有一种形声兼表意造字法,其声部既表声,又与字的意义相关。较之其他造字法,它更为复杂,需要有更强的实践能力与想象能力,它所造的字具有更多的信息量,对人们学习汉字大有帮助,值得我们认真、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沈曾植,浙江嘉兴人,清末书坛巨匠,于碑学草书有开宗立派之功。评价沈曾植的学问是一篇大文章,非三言两语所可概括。仅就他的书法而言,以魏碑方笔折冲法入草书,是对近代书法史的一大贡献。自清代崇尚碑学以来,基本从楷书入手,以魏碑与唐碑作对比,是常见的阐释立场。但一涉及行草,则无不窘态百出。主要因为石刻转成墨迹、圆润流畅转为斩截方折,大部分人首先在笔法技巧上就转不过来。遍览沈曾植以前数百年之间,竟无一成功者。以之视此公,以绝大才力汇融天地方圆阴阳燥润,竟能于胸襟畅达中以方折转截的用笔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1879—1964年),是一代书法大师。他曾说:“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他中年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到了晚年,他的草书更是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而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雄浑奇伟,  相似文献   

12.
朱建华 《今日广西》2012,(12):14-15
儿子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考入华中师大一附中读高中,他每天发手机短信与儿子交流。3年里,他累计发短信10万字,平均每大发送近70字;儿子今秋上大学后,他整理出这些短信发到了网上。他就是云梦县网友“黑皮蔓”,是当地一位郑姓公务员。他的“拇指上的父爱”感动了众多网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的魅力在于字体丰富,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如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称为书体,而不同的人的书体又姿态各异,即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写同一个字又写出不同的字样,而且,同一个人,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不同年龄,写出的字又有不同。我国历史几千年,书家辈  相似文献   

14.
唐双宁先生对草书情有独钟,远学唐人张旭、怀素,近学毛泽东、于右任的草法,心灵手巧,古今贯通,运用自如,习之即久,自己的素养和个性逐渐渗透在字里行间,正是步入了随心所欲的境界,已然具有自我的书风。  相似文献   

15.
艺术长廊     
《甘肃理论学刊》2009,(4):F0003-F0003
陈新亚 1962年生,湖北蕲春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湖北首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书法报》副总编,执行主编,擅长章草、大草,精于手札,多次参与国内外大型展事和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苏轼论述诗文书画的若干题跋中,有几则关于唐人张旭草书的评论。这几则评论代表了苏轼对学习草书的看法:既有关于草书笔法来源的个人主张,也有崇尚意趣的新颖观点,同时也存在背离书法“尚象”的原初轨迹并迷恋自身才华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刘隽 《台声》2013,(4):102-105
刘灿章之书,其草书大气磅礴,变化万千,如同跳动的音符,形成来去挥洒自由之势,表现出鲜明而又独特的个人风格,为国内外专家所称颂;其行书和隶书温文尔雅,静气十足。刘灿章之画,多以山水为主,兼之花鸟。其山水画汲取传统之精华,又超然于传统,融及南北之风,格调清新,笔墨洗练,所画之景饱含诗意,融汇百川万山之语,画抒情怀,给人以赏心悦目之快感;他的绘画笔法以书入画,别开生面,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8.
开心岛     
特殊过敏症A制药厂某公,任副厂长多年,梦寐以求取消其副字也,终未如愿。于是,对副字过敏。一听称呼他副厂长就拉下脸。某日,秘书送来新药的宣传品请他审定,见最后一句里冒出个副字,他条件反射地挥笔一划,划掉了。宣传品印出来,那句话成了:此新药无任何作用。“了”  相似文献   

19.
齐玉新 《当代广西》2013,(24):52-53
石锋,以一手别样的小楷书法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于是我开始留意他的创作。石锋的小楷,我是很喜欢的,他笔底流露出来的那种味道,显然和时下众多小楷作者的风格不一样。比如,他的结字看似平整,然构字却颇有巧思,线条的走向、粗细的搭配、长短俯仰的摆放,都能见其匠心之处,这样的结构看起来很好玩,也很耐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20.
少年时,听祖父谈及:“济南府学、历城县学都有龙门碑,相传为‘仙笔’,是府、县文明的征兆。”后读志书,这才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此碑即于石上刻“龙门”二字,草书,二字连为一体,笔画雄健而缠绵,结构巧妙,取其鲤鱼跳龙门,蕴含祥瑞之意,以激励文士一心向学,期望府、州及县科举考试多出人才。如兖州、济南、夏津及泰安等地皆有此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