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研究东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东方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其中 ,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的农业大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 ,使自己在发展进程中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从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是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本文从马克思系统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 ,试图揭示东方社会理论的内核。一众所周知 ,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跨越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一切苦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为什么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 ?这一理论是否与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2.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月春 《湖湘论坛》2009,22(1):34-35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因此,试从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跨越论”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跨越”理论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之六冯景源一由于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偏颇理解而引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理论论证时,特别重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探...  相似文献   

5.
张伟东 《前进》2009,(5):30-33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构想。目前学术界的探讨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跨越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亦即根本不入资本主义的门,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7.
罗慧  郑庆材  崔海燕 《新东方》2009,(12):35-37
长期以来,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在中国有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有没有走出“卡夫丁峡谷”问题上,学者各有自己的见解。立足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回顾中国历史,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向世人进一步证实中国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并且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此同时,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流行于学界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是一种误读和曲解。被视为这一理论的根据,则是所谓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其实,马克思所说的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轭形门"。在这两个不同提法的背后,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不同观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跨越发展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落后的东方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 ,五十年代和马克思晚年有两种不同的设想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一些设想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前提是什么 ?这一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衡量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的标准,即确定某一思想、理论是否成熟,不能依据文本的公示性程度的序列,而应当依据它在其所属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断断续续有过热烈的讨论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否超越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前后有过三种"超越"论.三种"超越"论的不同,在于所要"超越"的对象不同俄国民粹派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切发展阶段,马克思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列宁不主张阻止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所要"超越"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即欧美式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郭大俊 《理论月刊》2000,(12):21-22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观点。马克思认为,俄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并不意味着历史发展只有一条道路可供选择,由于事物发展的多向性和主体价值观的差异性,在历史走向上往往存在着诸种可能性。主体能动性是影响历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合理地解释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不是指超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特指俄国农村公社不必经历解体的历史命运."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实质是一种革命策略:马克思以维护农村公社为基础,激励俄国民粹派进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4.
常宗耀 《桂海论丛》2013,(1):98-101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发展合目的性的表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必须注意防“左”,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反“右”,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应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5.
曹明 《求索》2008,(8):217-219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依据马克恩主义的唯物史观,结合帝国主义的发展现状和俄国的具体国情,在探索具有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经济思想。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提出了俄国在特有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但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先进成果;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的发展现状,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并依据当时的俄国国情,指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条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列宁试图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反对官僚主义,从而达到实现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16.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十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十分关注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俄国革命问题,提出了俄国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必经过资本主义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至今,这一设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设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现将近十年来对这一问题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研究俄国问题并提出“跨越”设想的动因马克思晚年把关注的重点从西方移到东方,离开《资本论》的写作而转向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究其原因,理论界意见不一。第一,“担心论”。这种观点认为,俄国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一向关注东方社会的命运,他通过对东方传统社会结构的历史分析,辩证地指出了近代东方社会存在着的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走向资本主义,一是避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晚年的马克思更预见到了东方国家率先开创社会主义进程的可能性.列宁开辟的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最近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本文拟就其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论断 ,围绕着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历史使命 ,进行一些有关的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重大命题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极具自身的民族特色 ,或者说 ,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许多西方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预计 ,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将首选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既然如此 ,像俄国、中国这样一些当时甚至还未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 ,是不是更加与共产主义的幽灵无缘呢?并非…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马克思社会形态术语、概念的历史生成 ,辨舛所谓“社会经济形态”的误释 ,祛魅有违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说和“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茹 《理论月刊》2009,(6):49-52
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结合东方落后国家俄国的条件,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然而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苏联巨变、东欧解体,学术界就开始燃起了对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争论.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含义,同时就赵家祥先生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进一步针对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提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是无法跨越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