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工具。民法是构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它是调整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公民之间以及公民相互之间的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政策科学研究的深入为刑事政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时需要一个择优的过程与机制,公民以单个个体或加入社会组织的形式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增加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公民参与,促进社会整合,逐步形成参与型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金磊 《法制与社会》2012,(18):222-223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公民法律信仰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进而敬畏的最高境界的精神状态,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职业学校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准社会人,其法律信仰状况关系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九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它调整文物行政管理工作中国家行政机关同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规定文物工作领域内各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开展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律保障.重视文物保护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建设法治社会,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法治国家同法治社会是两个对应范畴,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互补互动关系.国家法律主要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而法治社会则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 法治社会并非简单地指以法管理社会或守法的社会,这只是法治社会的一部分内涵.法治社会是指全部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包括各社会组织的自主自治,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法治轨道上运转,社会力量在法治范围内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以及公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都符合法治精神.建成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以法律和社会规范、社会公德约束自己和他人,并监督国家权力在宪法和法律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6.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3,(10):4-5
胡云腾:要善于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遵守和信仰法律法治国家也好,法治社会也好,都需要人格独立、心理健康和法律意识深厚的公民群体,还需要坚持依法经营与依法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这是法律实施最为伟大的社会力量,也是建设法治国家与培育法治社会的肌体。司法机关只有以公正高效严格的司法工作,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法律树立榜样,司法机关只有以自己对法律的绝对  相似文献   

7.
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服务川东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公民志愿服务意识的普遍缺乏、组织方式的单一化、志愿服务的风险缺乏政策与法律上的保障、资金缺乏等都是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面临的困难,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大力推动志愿者行动向社会化的运作方式转变,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提供机制上、政策法律保障上、资金及其奖励制度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之一.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当中,社会发展阶段转变、社会体制的转变和社会多元信仰等冲击着我国公民正确法律信仰的形成.因此,在现阶段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应大力发展经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培养公民的法律认同;完善法律信仰的制度条件和法律运行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9.
叶建荣 《法制与社会》2013,(18):116+118
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其中新增的内容"公益诉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修正案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面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它排除了公民个人作为公益诉讼主体。本文认为,社会公共利益牵扯着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公民也应该加入维权的主体,成为诉讼原告,这一点国外都已经确定公民在公益诉讼中原告的资格。本文对公民成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行政执法权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显著增强了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有效性,但行政执法的强制力如果运用不好,也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造成损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为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制约指明了方向.对行政执法权进行有效监督制约,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实现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以法律规范制约行政执法权.对行政执法主体而言,法律规范既是其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依据,又是对行政执法权进行羁束的工具.这就需要制定体系完备、层级分明的行政执法法律规范,进一步制约行政执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