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先提出谱写中国国歌的人是19世纪80年代出使英、法、俄三国的大臣曾纪泽.但清政府没有批准。1906年出于外交的需要,清政府曾用清陆军军歌替代国歌.19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金瓯》诞生。这首清帝国的国歌还没等到在全国传播,就因辛亥革命而寿终正寝。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教育部长蔡元培曾代表政府征集了一首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袁世凯篡权后,曾将《中华雄踞天地间》作为“洪宪”国歌。1919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将相传为上古时代舜所作的《卿云歌》配曲作为国歌,由于…  相似文献   

2.
1911年,清政府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金瓯》。这首古奥的国歌竟成了清王朝的挽歌,辛亥革命打破了清王朝的“金瓯”梦。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这首歌表现当时革  相似文献   

3.
《春秋》2016,(5)
正1915年夏末,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吸取此前讨袁失败的教训,决定统一领导,重整队伍,在全国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军、东北军、西南军、西北军。在这四支武装中,孙中山最倚重的是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简称东北军)。在日本期间,孙中山得到了梅屋庄吉、萱野长知等民间人士的支持。孙中山一直要求日本政府支持中国革命,但均遭拒绝。袁世凯筹备称帝期间,日本政府表面上继续支持袁世凯,暗中却又联系反袁力量,两边都押宝。当时胶济铁路为日军所侵占,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Z1)
北洋军阀是清末和民国初年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阀集团。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编陆军",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1901年,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和镇压义和团,被任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建新军称为北洋军。1905年,北洋军六镇练成,形成北洋军阀武装政治集团。1912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1913年初,袁世凯指使暴徒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北洋军阀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1916年,称帝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病死,中国…  相似文献   

5.
大师的底气     
<正>民国建立后,辜鸿铭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身着一袭枣红色的旧马褂、破长衫,瓜皮小帽后面留着一条久不梳理的辫子。他竭力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他狂放古怪,极尽尖刻甚至詈骂的嘴巴,把中国骂了个遍,骂得中国简直没有好人。用他的话说,当时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另一个就是他自己。他首先开骂的是袁世凯,骂他本是一穷措无赖也,"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不仅如此,辜氏还骂过李鸿章、  相似文献   

6.
上下求索1897年农历正月初一,王枕心出生于江西省永修县。1913年7月,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发动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召集旧部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国民党人从失败中振作起来,集结在中华革命党的旗帜下,投入新的战斗。王枕心1915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只是一个几百人的秘密组织,远不能担当巩固共和的重任,孙中山决定再次改组。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给孙中山极大启示,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王枕心1918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部读书。1922年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7.
孙祥伟 《桂海论丛》2009,25(2):113-117
长期以来,发生于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日"二十一条"交涉被视为"卖国外交"的典型,并把其与袁世凯称帝野心联系起来,即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主动接受了"二十一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的深入、外交档案的公布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往来,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已经有不少论著和论文发表.本文试就近三十年中大陆有关期刊和论著观点做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7,(6)
正提起袁世凯这个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少人还能将他的历史说得一清二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袁世凯当初是从登州(蓬莱)起步,最终登上中国近代大舞台的。登州出仕袁世凯6岁时,嗣父袁保庆为他找了个启蒙老师,教他四书五经。然而,1876年和1879年两次科举未中,袁世凯一怒之下将诗文付之一炬,愤然说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相似文献   

9.
读者与编者     
为什么不把国歌写进宪法条文中去 1982年12月颁布的新宪法没有具体规定国歌,而由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撤消原来关于国歌的决定,并公布了国歌的歌词和歌曲。采取这样的方式是适宜的。第一,纵观世界各国宪法,有些国家固然把国歌写入条文,但多数国家没有这样做。可见,  相似文献   

10.
★面对驻港部队装备的小口径新式枪械。不少人疑惑: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吗? ★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直射最远,威力最大,“中华枪族”雄踞国际枪坛! ★设计合理,性能先进,结构新颖,使用可靠,操作方便,造型美观,中国“小口径”世界领先! ★“中华枪族”获1997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正>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结束了"83天皇帝梦"。在重大打击及家族遗传性糖尿病交煎之下,他于1916年6月6日撒手人寰,时年57岁。他死后,留下了两个谜。为什么要葬在安阳?袁世凯死后的两个多月,即1916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祖籍河南项城的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呢?  相似文献   

12.
1909年初,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养疴"。他后来借助辛亥革命东山再起,学界认为袁被罢官之初即已策划东山再起,与事实不符。1908年慈禧去世后袁世凯确实面临杀身之祸,这对其之后一段时间内的所作所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其以保命为第一要务,不复别作他想。袁世凯洹上三年,其思想并非自始至终都在图谋东山再起,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保命到试图东山再起的过程。三年间的所作所为,多有作秀色彩,这主要体现为建筑景观的命名及楹联、发表洹上垂钓的照片、却馈赠及做诗等,上述举动主要是为了保命而非策划东山再起。袁世凯缘何弃项城而居彰德,主要是由于家庭内部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3.
邱绍尹 《春秋》2011,(5):32-34
邱丕振是我的七兄,1885年农历七月初八生于掖县大珍珠村。他既是我的兄长,也是引导我参加辛亥革命的良师。他是同盟会员,又由孙中山直接介绍参加了中华革命党。不幸,1914年秋被袁世凯杀害于济南,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14.
正1916年5月4日,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那个炮火连天的下午,战争硝烟在城市上空弥漫,半天时间,中华革命党人鲜艳的旗帜遍布大街小巷,袁世凯封建势力烟消云散。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周村城,一夜之间,成为全国、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吴大洲、薄子明发动的山东护国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袁护国革命运动最主要的武装斗争之一,也是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势力的关键所在。他们谱写了辛亥革命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正>国徽未能与共和国同步诞生开国大典之前,国徽图案的征稿工作与国旗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征稿同时进行。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明确提出了对国徽设计的要求:"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须庄严富丽。"1949年8月5日,政协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聘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三位专家为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顾问。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5,(6)
袁世凯血腥镇压「二次革命」后,公然废除《临时约法》,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接着复辟帝制,于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粉墨登基,自称「皇帝」,年号「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迅速掀起反袁救国的浪潮。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呼吁一切「爱国之豪杰共图之」。早在一九一五年夏秋之交,孙中山指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分别筹组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军,同时,还派朱执信等分赴各省,主持讨袁军事。这时,云南广大官兵在中华革命党人吕志伊等的策动下,坚决要求起兵反袁,革命党人李烈钧等也到云南从事  相似文献   

17.
张鸣  诸慧菁 《小康》2004,(7):68-70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因他在两广整顿吏治得来。岑春煊做两广总督前后历时三年有余,他"每至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色"。为了整肃贪污,岑春煊对于所辖文武官弁中的  相似文献   

18.
金振中  方军 《当代广西》2014,(14):59-59
正1915年8月14日,袁世凯授意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李燮和著文鼓吹帝制。梁启超立即意识到这是帝制复辟的序幕。梁的学生、时任袁世凯参政院参政、将军府将军、全国经界局督办蔡锷秘密到津,会晤梁启超,共同商议发难,他们选择云南为首先发难之地。梁启超于8月22日,怀着不忍坐视袁世凯及六君子"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九七八年三月五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古文献《礼记·乐记》中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强调声音的道理与政治文化相通,这种界定其实是科学的。比如各国的国歌,便一定是这个国家歌以咏志的产物,国家需要有一首正式规定的歌曲去代表它,所以国歌展现的又是有旋律的国家意志。产生国歌最早的国家是欧洲小国又曾为世界强国的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