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人生如同他的诗篇一样,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让诗幻化成了他的精神与魂灵,完成了他的“诗化激情人生”。文章分析了形成李白“诗化激情人生”的原因和“诗化激情人生”的李白诗歌的意象特色。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代的外交场合中,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方式,即“赋诗”。《左传》及《国语》中,有许多这类的记载。所谓“赋诗”,按郑玄的解释,“赋者,或造篇,或诵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创作新篇”或“朗诵古诗”。在外交活动中,多是后者。所诵的诗,是当时广为传诵,人们所熟知的。这些诗,从《左传》、《国语》的记载看来,大都可以从今本《诗经》中找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是“逸诗”。按类别说,多为“雅”诗,而以“小雅”占多数。  相似文献   

3.
韩愈为中古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人物,钱氏秉其“以变为常”之文学史观,于文本细读之中,推知昌黎之双向接受,并进而体察昌黎为诗文转折关捩原因之所在,同时秉同情了解之态度,于昌黎言行之不合处作平情之论。钱氏论韩出以札记形式,故而形式略觉零散,但细味之,则系统而有条理与钱氏解诗之范式有本末并照之趣,可由此而知钱氏谈诗之“一以贯之”者,并可于钱氏之性情作玄想之体会。  相似文献   

4.
川贝母与浙贝母是临床常用的两味中药,先秦时期均以“贝母”之名统之,用以疗郁疾。明末以后,川贝母、浙贝母从“贝母”之名的统称下区分出来,其功效也开始独立划分,并经历了从区分到明确、从深入到总结、从矫往到承袭的认识发展过程。与现代记载相较,古代文献对川贝母的“解郁愁、散逆气”之功以及浙贝母的“清降”之性有更明确深入的认识,前者多体现在解气郁、痰郁之疾,后者多体现在宣降止咳、内开郁结、通降痹阻等。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婚姻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第四者”作为一种新现象给我们的家庭婚姻带来了许多挑战。第四类情感是徘徊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另类情感。笔者从社会、文化、网络和个人四个方面对“第四者”产生的根源和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并建议对“第四者”采取宽容的态度和提出了对“第四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看,美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他者”文化是美国的特有文化,内容来自于美国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经历。“他者”文化崇尚战争解决方式,坚持非友即敌的认同标准,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前后,美国介入国际冲突的行为选择就具有鲜明的“他者”文化的特点。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他者”外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晋学”,或称“晋文化学”、“三晋文化学”,如同“楚学”、“齐学”、“鲁学”等等,属于中华地域文化学之一。  相似文献   

10.
1 石油诗,色彩很浓,因为石油是黑色的。 黑色的不一定都是好诗,需要诗人花费毕生精力去涂抹着色。 从整体性说,石油诗只是诗苑中的一朵奇苑,如同边塞诗一样,代表一个方面军。石油文学有深厚的土壤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海洋到陆地,从高山到平川,布满了石油工人的足  相似文献   

11.
赠答诗是一种很重要的诗体。自它产生之日起,后世文人鲜有不作赠答诗者。赠答诗的发展由“赠言”发轫,经过不关个人性情的赋诗阶段,后由无“赠答”之名到以“赠答”名篇,由礼尚往来的应酬对答到抒写个人性情,表现人际的真情往来,再到两汉文坛出现完整的赠答诗以及千古传唱的优秀作品,本文为赠答诗描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文字狱”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刑律的一大特色。文人学士因吟诗作文甚至出言不慎而获罪者不计其数。而从法律上明确追究文人吟诗作文的刑事责任,宋代的“乌台诗案”便是典型一例。这一案件,对宋代的政治、法制,乃至后来的“文字狱”,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之大者”是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大事要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是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逻辑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是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从实践逻辑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就是要做到心怀“国之大局”,着手“国之大事”,聚焦“民之大者”;从价值逻辑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有利于传承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凸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礼坏乐崩”时代并以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重视诗的功用价值,以“达政”为说诗的意义基点和出发点。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以“兴”为思维方式,以道德伦理、礼义为价值归向,通过“兴”将未必尽符儒家心意的诗阐释为理想化的经典,从而实现对诗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刘佑局脱口成诗,被誉为当今岭南奇才。据说,他第一次拜见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时,文老说:“人家说你是曹植、李白、我不服,现在以我为题马上作诗一首。”佑局仅迈一步,诗从口而出,“手摇扇子风徐来,指动胡鬓未曾衰,凌云壮志今犹在,不悔当年作书呆。”  相似文献   

16.
《红岩》一书中描写了革命者利用一切机会与敌人做斗争,这其中包括做诗、作对联、唱革命歌曲等。《红岩》小说通过插入的这些“诗”与“歌”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旨、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战争环境,也借助这些“诗”与“歌”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巧妙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7.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提出咏史诗两条标准 ,一是思想内容要“出己意” ,一是艺术表现要“用意隐然” ,我们把二者称为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本文拟对杜牧咏史诗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进行初浅探讨。一、“诗心”“诗品即人品”。《毛诗序》 :“诗者 ,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虞书》云 :“诗言志 ,歌咏言”。可见 ,最好的、最能感动人的诗篇是诗人从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自身的体验中所写出来的。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 ,主张削平藩镇 ,加强统一 ,收复失地 ,巩固边防 ,使人们安居乐业 ,“生人但眠食 ,寿或富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问题探讨全红一、社会教化的理论与内容所谓教化,即政教风化、教育感化。《诗·周南·关难序》载:“美教化,易风俗”。也比喻环境影响。《史记·三王世家》载:“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俱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社会教化...  相似文献   

19.
《诗》心刍议张福庆在我国古代,由于人们误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所以把人的情感、意念、思想的出现,统统归结为“心”的活动。在《诗经》中,许多表达感情之处,即言“心”之如何。“心”字成了诗三百篇中使用得最多的实词之一。《诗经》中的“心”字,共有168个...  相似文献   

20.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7,(4):48-48
2007年2月27日《云南日报》二版“世象新说”专栏《“农味”与“现代味”》(作者代罗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抓住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该保持“农味”的要保持,而在农业建设上要努力体现“现代味”,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