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丽馥 《唯实》2001,(9):57-60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开端.家庭承包经营的普遍实行,确定了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找到了集体经济的新的实现形式,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是,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基本经营体制所处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对这些变化,现行的经营体制特别是集体统一经营层面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暴露出某些不适应,使原有的和新生的问题与矛盾都表现出来,阻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中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具体内容--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入手,着重探讨集体统一经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曾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统”的层面一直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浙江省一个海岛村庄以“统一规划、能人牵头、适度规模”为特色的土地(养殖塘)租赁经营模式的分析表明,新形势下双层经营体制已经突破了“集体——农户”的简单格局。另外,农村社区自主决定内部经济事务的权利,连带强化了村社的自主治理能力。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土地制度、确保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充分发挥当地农民的资源禀赋优势。  相似文献   

3.
金丽馥 《唯实》2001,(8):57-60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开端。家庭承包经营的普遍实行 ,确定了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找到了集体经济的新的实现形式 ,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是 ,改革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这一基本经营体制所处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对这些变化 ,现行的经营体制特别是集体统一经营层面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暴露出某些不适应 ,使原有的和新生的问题与矛盾都表现出来 ,阻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中国农村经营体制的…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推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已转变为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把集体的优越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可是中西部地区目前的问题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是“空白”,统一经营这个层次很脆弱甚至“断层”,不仅阻碍了农民脱贫,也影响了家庭经营稳定发展。因此,培育集体经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当前中西部农村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顺应这种趋势,河南省临颖县巨陵、杜曲等乡镇在1997年承担了省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项目,并已在部分村建成了若干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统一经营和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更好地坚持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他们在土地承包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实行一种新的承包形式──“反租倒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是把归集体经济所有的土地承包给农户进行生产经营。作为经济利益的报偿,农户要把其承包…  相似文献   

6.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也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的基础。准确把握家庭承包经营在双层经营体制中的地位,弄清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经营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农村政策,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层次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直接从事土地种植经营的是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民家庭。据统计,我国98%以上的土地是由农…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20个年头,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其运行轨迹进行科学的概括,揭示其所固有的规律性,以及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进一步把改革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家庭联产承包制所引起的深刻变革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这就必然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其生产经营形式从以往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转变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次表现在,其所有制结构由以往单一集体所有制形式,变成为集体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形成积累私有财产的新功能。诚然,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始于经营方式的改革,即从传统的"两权合一"改革成为"两权分离"。而一旦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作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承包户,为了在经济运行中不  相似文献   

8.
1、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决定》强调,要坚持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 2、第一次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作出明确部署。《决定》明确提出在经济改革和发展方面要基本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以及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 3、强调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决定》阐明,家庭承包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不能把它与集体统一经营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只有统一经营才是集体经济。 4、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决定》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作出明确部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在调整思想政治路线的基础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并且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经过不断排除“左”的干扰,使这项决策得到了实现。从牡丹江的情况看,农村改革一直是顺利健康发展的。在经过几年的思想准备和改革的探索试验后,1983年全市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掀起了农村改革的第一个高潮,到1984年底就基本完成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全市1283个村全部建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从集体统一经营的旧体制变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之后,转入对双层…  相似文献   

10.
壮大村级统一经营层次的集体经济实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强化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基础环节和关键所在,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平遥县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壮大村级统一经营层次的集体经济,应该走一条“理财、聚财、生财”三管齐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一、制定和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重大意义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确立了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也因此确立。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12.
实行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的部分农户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以实现这一目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遇到了我国农地产权问题的一些障碍。因此 ,当前必须通过理清农地产权问题来进一步促进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一、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其中心内容是由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改革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趋势潘劲家庭承包制实施以后,中国农村出现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体制。由于确立了农户经营自主权,农民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又谋求新的组合,结成新的联合体。至此在家庭承包基础上,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形成以下新格局。(1)以"双层经营...  相似文献   

14.
完善经营体制增强发展活力杨永志中央提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其中一条就是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把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和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对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表述。 对于改革后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以往长期的表述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而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则将其表述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首先,新的表述更加符合改革后农业经营体制的实际状况;其次,新的表述更加突出了家庭承包经营在双层经营体制中的基础性地位。 这个表述变化的着重点。在于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改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它所反映的实质,是在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包”的内涵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关于对我国农业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必然性的论述。 三中全会对此的理论论述有了新的发展。《决定》指  相似文献   

16.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8,(21):12-13
"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农村改革已走过30年,农村经营体制如何稳定完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在充分强调"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做好"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阶段,村级体制改革向何处去,其制度设计和组织创新的总体目标是什么!这是深化农村改革中必须研究解决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市场经营条件下,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其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 第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以生产经营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大背景下的农村微观经济结构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消除“懒惰”和“干好干坏一样拿工分”的平均主义,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好农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和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问题。实际上在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现在农村经济仍十分明显地残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从经济基本运行态势看,仍是上级定生产品种、定生产任务,农产管生产管交售,农户没有按价值规律和市场法则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广大农民家庭成了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了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同时并存的局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按照经济规律指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近几年来,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有了初步的认识。一、农业生产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办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和商品生产一同存在的一种历史范畴。价值规  相似文献   

19.
农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未来农村改革的重要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农村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的双层经营体制,社区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双层经营的主体,解决分散农户技术采用和与市场接轨的问题.但是,这不能替代政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还会长期保持,因此健全各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样是农村双层经营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祁雪瑞 《学习论坛》2010,26(3):78-8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农地所有制度与农地经营制度。所有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私有-合作-纯集体公有-产出全国公有-权属公有产出私有”,经营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描述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家庭承包-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土地所有制变革而有失偏颇;第二阶段面对实际,转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并由债权性承包权转变为物权性承包权,也相应延长了承包期限。今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或为所有权逐步国有化,经营权逐步强化,流转进一步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