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佛教所强调的是"忍耐原则"与"和平主义"。但是在斯里兰卡,大多数的僧伽罗佛教徒却信奉族群中心主义,有时候甚至是暴力主义。僧伽罗佛教国家主义者强调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僧伽罗佛教徒是国家中唯一合法的族群身份,如果赋予其他宗教以平等地位,那么斯里兰卡将会变为一个世俗国家。本文认为,如果这一根植于僧伽罗佛教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日益制度化为国家政策,那么斯里兰卡的族群冲突可能会重新爆发。斯里兰卡的国家意识形态赋予了僧伽罗佛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并将其对少数宗教族群的歧视、排斥与镇压加以合法化,这将进一步妨碍国家政治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
《西亚非洲》2012,(5):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殊的文化现象,亦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慧深邃的内核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等方面。就非洲中东地区而言,传统宗教在非洲大陆根深蒂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发端于中东地区,并逐渐扩散到包括非洲大陆的世界各地。长期以来,宗教的影响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层面体  相似文献   

3.
近代斯里兰卡佛教复兴的背景黄夏年1505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开始来到斯里兰卡岛,斯里兰卡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侵略,科伦坡城建立了商馆和教堂。1658年荷兰殖民主义者攻克了岛上重要城市贾夫纳,兰卡又成为另一西方列强的殖民地。1796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再次开始进...  相似文献   

4.
与成熟的民主国家相比,非洲国家往往出现选举失利者不接受选举结果的情况即输家政治,西方学者多将这归因于非洲自身原因特别是族群矛盾或冲突。作者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1960-2012年间非洲大选中的输家政治现象,得出了不同结论。研究显示,非洲大选中的输家政治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960-1970年的非殖民化运动成功初期,1971-1991年的政治现代化倒退时期,1992-2012年第三波民主化时期。输家政治在三个时期的表现和深层次动因并不相同,总体上族群矛盾不能被认为是非洲输家政治的根本原因。定量研究显示,族群因素仅在第二个时期有统计重要性,但并不暗示明确的因果关系。定量研究还得出一个西方研究者往往试图回避的结论,即在第一个和第三个时期,外部介入都是非洲输家政治的重要诱因,或者说西方在非洲推广的可能不是民主而是民乱,非洲需要确保对自身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蒋真 《西亚非洲》2012,(2):112-127
自伊斯兰教什叶派成为伊朗官方宗教以来,在伊朗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参与、退出,再到主导的过程,从而使伊朗政治进程总是在宗教和政治两大因素间徘徊。从巴列维王朝的世俗化改革到霍梅尼神权政治理论的实践,宗教和政治两大因素在伊朗国家发展道路抉择中的竞争性,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对宗教地位的定位问题。如何实现宗教与政治间的平衡,始终是伊朗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族群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因而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要素,特别是二者的认同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决定着二者关系的基本形态。国家的公共性要求它不应该将政治政策偏向任何一个族群。族群平等是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平衡点,否则,可能会导致政策所损害的族群对国家存在意义的质疑。马来西亚独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实施的正是偏向马来人的政策,从而造成非马来人对国家的不满。  相似文献   

7.
宗教因素与国际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宗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对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绝不能低估。无论是做好国内的各项工作,还是开展对外工作,都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宗教问题”。[1]深入思索宗教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无论是对于理解宗教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还是对于把握当代国际政治的脉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来人和华人的不同历史想象,导致马来西亚迄今仍然面对许多政治上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简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的民族主义起源,并梳理辛亥革命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所造成的种种政治后遗症,探讨当今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间虽具异质性,但也有一致性.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决策者对基本国家利益的判定.追求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时甚至会成为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当代泰国政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国是当今南传佛教的三大中心之一.泰国国旗以白、红、蓝三色组成,其中白色代表佛教.泰国宪法的前言用南传佛教经典语言巴利文写成,国家纪年以佛陀涅槃后一周年为元年.直到今天,泰国男子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中仍必须出家一次.佛教僧侣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所以泰国宪法虽然规定“公民享有信仰宗教以及宗教中的某一教派和某种宗教的自由”,但同时又说“这种信仰不得与履行公民义务相抵触,不得危害社会的安宁秩序和人的良好道德风尚”.而泰国95%的人信仰佛教. 所以佛教在泰国享有事实上的国教地位,在当代泰国政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宗教在当前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11"事件以来, 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上已呈现立法化、机构化、国际化、草根化、联合化、媒体化、安全化等趋势,在海外倡导所谓宗教自由、或推行所谓以信仰为基础的外交,已成为自越南战争后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外政策上的"两党一致"破局以来新的外交政策"意见一致".  相似文献   

12.
早在公元前,上座部佛教和婆罗门教同时传入柬埔寨。公元3世纪左右,大乘佛教传入,并和印度教同时盛行于9—13世纪。14世纪以后,由于泰国的影响,上座部佛教在柬埔寨占据了统治地位。近100多年来,柬埔寨虽经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但佛教在柬埔寨的崇高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仍然如故。时至今日,柬埔寨男子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都要剃度一次,以报答佛恩和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在族群构成方面体现出了极强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族群冲突也是东南亚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并深刻地影响了该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走向。文章梳理东南亚国家民族人口构成的整体情况,并对东南亚族群冲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族群冲突的外溢效应和族群政治竞争的外化直接导致了国家间互信的缺失和区域规范的选择性应用,这也进一步阻碍了区域身份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的瓦解导致了苏联的崩溃,但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由于苏联的国家认同主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之上,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和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使官方意识形态不断削弱乃至最终变异,导致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丧失,苏联作为一个国家才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和剧变以后的中东欧国家同为转型国家,在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背倚着共同的出发点,即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模式,但是二者在政治发展的启动背景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摆脱传统政治模式的方式,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和目标模式设定上截然不同,因此两种政治发展的实践效果差异也比较大,分别构成当今世界转型国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发展的不同图景。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根本的社会原因,佛教也是如此。原始佛教诞生于列国时期的印度,除了重视哲学和宗教的社会文化特征外,破碎的政治板块以及以婆罗门教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催生佛教的主要动力。此后,部派佛教和大小乘佛教的产生和传播,乃至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湮灭,无不体现出印度政治版图的变迁。印度佛教的兴衰无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政治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尼泊尔的族际关系经历了整体民族概念形成、以种姓等级为基础的整合、以印度教高种姓为中心典范的同化、多元平等的民族共同体四个阶段。在第四个时期,由于山地高种姓、本土民族、马德西人三类主要民族的差异,其内部的族群认同和政治结盟得以可能,进而对国内的政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尼泊尔的案例表明,为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小国政治,应从族群性的三方面,即政治文化、生计方式和地缘政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并非天生具有政治属性.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是政治人将伊斯兰进行政治化加工的产物,即通过重新解释部分教义、发明传统等方法,把特定政治主张包装成宗教责任,进而把民众的宗教热情引入政治轨道.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话语兼具宗教和政治色彩,内容包括"真正信仰"、沙里亚或伊斯兰国家、乌玛3个层面,其核心目标指向政治权力.作为载体,政治伊斯兰运动是具体的、多样的.学界对政治伊斯兰成因机制的分析框架大体分为文化本质主义模式、结构-制度模式、认同-安全模式、代理人模式等几大类.政治化是理解政治伊斯兰现象的关键.政治化对伊斯兰自身发展的深远影响值得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
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民主化发展及其前景,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问题,早在70年代,研究东南亚政治发展的著名美国学者派伊就指出,“尽管过去几十年中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东南亚仍旧是那些寻求经济现代化途径的新社会中民主体制可行性的主要战场”。①但在此后几十年中,东南亚一些国家在集权式体制下,获得较快的发展,但集权式统治下的矛盾和问题也在积聚。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积聚的矛盾大爆发,继菲律宾、泰国之后,以东南亚第一大国印尼为焦点,民主化再次成为东南亚政治发展中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