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400例与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骑车205例,推车195例}尸检材料进行研究统计,判断损伤部位、类型与骑推行自行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对400例交通事故尸检材料中记载的尸表损伤进行分析,首先把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和交通方式作为三个分类变量,利用列联表分别检验损伤部位和交通方式之间的独立性,损伤类型和交通方式之间的独立性。在发现损伤部位、类型与交通方式之间不独立之后,我们把每一种损伤部位和类型(共21种)作为一个指标,进行两总体之差检验,检验每个指标在两种交通方式下差异是否显著。结果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两种交通方式下差异显著的指标分别是:小腿骨折、大腿上段内侧挫伤、膝关节内侧挫伤、会阴部挫伤、小腿挫伤。  相似文献   

2.
神经纤维撕裂性损伤,也称轴索损伤,可与严重的脑挫裂伤、脑深部出血、脑干血管损伤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在一些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尸体检验中,发现在大脑的白质、胼胝体、内囊、第三脑室周围灰质、脑干上部背外侧、大脑脚等部位有弥散性轴索损伤,当此种损伤与其它脑损伤合并存在时,极易被遗漏掉,从而被诊断为脑挫裂伤或脑出血等症。如为单纯性神经纤维撕裂性损伤,则极易被认为“临床检验未见明显病变”,而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做出误诊。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特区建设不断地发展,特区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无论高度及数量上都超过国内其他各大城市,因而在某些自杀及意外高坠死亡尸检中,所见坠落伤也随着楼层的增加出现了新的特点,即皮下脂肪严重液化,在国内尚未见类似案例报导。坠落伤的特点多表现为综合性的钝器伤,而且损伤广泛、多样、外轻内重。如坠落过程中无障碍物且有损伤集中尸体一侧等特点,笔者通过三年来福田区发生的20例高坠死亡的尸体检验,发现其损伤除具有上述各特点之外,尚在三例尸检中发现脂肪液化,尸表检验中可见皮下组织丰满部位出现低平,局部组织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活体损伤的检验鉴定日趋增多,而法医工作中难以掌握的环节是评定时机,由于评定时机选择不当,可造成损伤程度结论出现误差。因此正确选择评定时机是值得重视的。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与同道共商。1选择评定时机的必要性机体对损伤反应的复杂性形成评定时机的多态性。伤情评定的检验对象是有生命的机体,因机体个性不同,对损伤的反应各异,使伤情的发展出现时间差。人的性别、年龄、体质、耐受性、心理素质等因素不同,对损伤引起的反应以及后果亦不尽相同,如机体某部位的损伤,有的人迅速出现全身严重反应,有的人出现迟发反应,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400例与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骑车205例,推车195例}尸检材料进行研究统计,判断损伤部位、类型与骑推行自行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400例交通事故尸检材料中记载的尸表损伤进行分析,首先把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和交通方式作为三个分类变量,利用列联表分别检验损伤部位和交通方式之间的独立性,损伤类型和交通方式之间的独立性。在发现损伤部位、类型与交通方式之间不独立之后,我们把每一种损伤部位和类型(共21种)作为一个指标,进行两总体之差检验,检验每个指标在两种交通方式下差异是否显著。结果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两种交通方式下差异显著的指标分别是:小腿骨折、大腿上段内侧挫伤、膝关节内侧挫伤、会阴部挫伤、小腿挫伤。  相似文献   

6.
抓伤的法医学鉴定(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伤是法医检案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对犯罪分子在被害人身上造成的抓伤进行检验,有时对侦察破案起到很大作用。在排除其他损伤的前提下,根据抓伤部位、形态、施力方向、形成时间,结合被害的现场、彼此相对位置、遇害时间等情况综合分析,可揭示此种损伤的本质。1 案例报道例1 某日,魏某行窃被姑妈发现,魏某将其姑妈扼死。在扼死过程中,其姑妈用右手抓魏某扼颈的右手背,造成多处抓伤。案发第二天,侦查员问及魏某手背损伤如何形成时,魏称碾米时被箩筐边划的。认为有疑点,请法医对魏的损伤进行鉴定。法医检验见魏某右手背第二、三、四掌指关节…  相似文献   

7.
在钝器损伤中,一个致伤物体与人体接触一次,可以形成两个、三个、乃至更多个损伤。这种损伤,自于其数目较多,而且常常是分散孤立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稍一疏忽,会将多个损伤,看成是一个致伤物体多次打击形成或者是多个致伤物体形成的多数的损伤,从而导致鉴定的错误。只有真正地认识和掌握了这种损伤的特点,并在检验损伤时,注意观察和识别它的特征,不仅可以作出致伤凶器的推断,而且通过与嫌疑凶器的比对检验,也能够准确地认定致伤凶器。例如,某市倪某被杀案,尸体检验时,发现其左顶结节的前方有两个并列的“L”形头皮挫裂创,…  相似文献   

8.
眶壁骨折法医学鉴定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部损伤容易造成眶壁骨折,在进行法医学鉴定时,仅就眼部的损伤及视力进行检验,常常会出现漏诊。本文作者检验了16例眶壁骨折的伤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法医检验野外尸体,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是判断死亡方式。尸体有损伤存在时,结合现场情况分析损伤形成机理及过程,是判断死亡方式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报道一例野外头部损伤尸体的检验与分析,初步探讨此类尸体死亡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1案例资料2004年9月17日下午,在某公路路基斜坡上发现一男尸。公路南北向,北接一在建的跨河桥,桥面尚未贯通。尸体距桥南端250m,位于路东侧路基斜坡的沟内,头下脚上,左侧卧位。路基沟为雨水冲刷后形成,沟底及两侧均为松软黄土。尸体所在部位及其附近路面未发现血迹,其黄土及可疑碎石经联苯胺试验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1骨盆损伤的检验1.1活体检验损伤急性期进行鉴定时,应注意损伤部位有无肿胀、压痛、皮下淤血。表浅部位的骨折有时可及骨折断端。若耻骨联合明显分离时,可扪及间隙。骶髂关节脱位或髋关节骨折、脱位时,骨盆部或髋部可畸形,并可见关节活动受限,伤肢常缩短畸形。骨盆骨折者骨盆分离、挤压试验结果常呈阳性。会阴部瘀斑是耻骨、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尿道损伤时可存在急性尿潴留和尿道流血。骨盆损伤有时尚可累及膀胱、直肠、肛门、阴道、神经等,引起继发性损伤,有时可形成后腹膜血肿。  相似文献   

11.
皮下出血是法医临床上检验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之一,而出血面积的大小是评定损伤程度的依据,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如果仅仅依据皮下出血面积的大小来评定损伤程度会出现许多偏差甚至错误,因此笔者提出以皮下出血评定损伤程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死刑用枪决的方法执行。但对死刑枪击部位没有做具体规定。在执行中,有的是枪击头部,有的是枪击胸部。 笔者根据1976—1986年执行死刑临场检验的情况,认为执行死刑枪击的最佳部位是头部。因为: 执行死刑枪击胸部时,常用的是现代低伸弹武器(半自动步枪),其弹丸初速为750—850M/秒,这种高速枪弹在击穿胸部背部组织时,其前冲力造成一个原发火器弹创管,而其侧冲力则以很大的能量和速度向四周扩展,使弹创管周围组织发生变位和震荡,产生类似爆炸的效应,使周围组织产生挤压性撕裂伤和挫  相似文献   

13.
1案例某男,32岁。某日晚6时左右因外出要账时失踪。次日晚在公路上发现尸体,辖区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对尸体进行尸表检验,因对其损伤是否系道路交通事故所致有分歧,故邀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组织会诊。结果认定为非道路交通事故,系伪造交通事故他杀案件。2尸检第一次笔者尸检情况:死者身长173cm,尸僵形成,硬度差,尸斑浅淡,量少。发长3cm,黑色,瞳孔直径0.4cm,左侧面颅及上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塌陷变形。左面额部、颧弓、上下颌等突出部位均见有片状皮肤挫伤,挫伤区可见较规则小点状及网格状损伤,且有五处长1.8cm~5.0cm不等的…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1.1案例1简要案情伊某,男,45岁,务农。2009年12月29日中午驾驶三轮车时因碰撞他人倒地,并发生争吵撕扯,之后其走了几步突然倒地,经120医务人员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体型呈腹型肥胖。尸表检验及解剖检验均未发现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征象。  相似文献   

15.
1案例资料2006年1月3日接报案,在某宾馆后河内发现一男尸,并在河边发现有砍刀、双截棍等物品。经初步勘查,认为溺死。但因头部有损伤,请法医检验。尸检未见明显刀、双截棍等工具损伤。前额有细小皮肤擦伤,鼻右侧有2.0cm×0.3cm挫伤;右胸锁关节处见1.5cm类圆形创口,边缘有挫伤轮,中央皮肤缺损。解剖见右胸壁软组织大片出血,锁骨内侧端部分粉碎,左胸腔少量积血,纵隔广泛血肿,心外膜少量出血点。创道方向纵隔及胸腹腔脏器搜索检验未见弹头。根据创口特征及损伤深度、程度严重,高度怀疑枪弹盲管创,其弹头必存留体内,有可能移行到了胸腹腔以外的…  相似文献   

16.
鼓膜窥镜及鼓膜照相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鼓膜损伤的法医学检验实例,将一般耳钱与鼓膜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鼓膜镜以其高清晰度及能同时呈现鼓膜全貌的优点,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位置、形态,穿孔边缘的细小形态变化及病理鼓膜征象均能较好的反映;鼓膜照相能将鼓膜镜所见真实地记录下来,做为鉴定的客观证据长期留存.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中摩托车司乘人员致伤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ou DH  Chen YJ  Chen JG  Mao MY  Liu NG  Zh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34-136,139
通过对3例摩托车交通事故中司乘人员的损伤特征及车辆痕迹的检验结果比对,分析事故过程中摩托车司乘人员的运动过程及致伤方式,发现因其位置、姿势和应激状态不同,摩托车驾驶位乘员与后座乘员在碰撞、运动过程中损伤形成不同,其人体成伤机制、部位及程度与车辆相关部位的损害痕迹可以相互佐证,对于推断摩托车司乘人员的行为方式(谁是摩托车驾驶员)具有重要价值。进一步总结此类事故鉴定的共同特点,可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伸展创(extension wound),是人体皮肤因过度伸展形成的浅表性皮肤裂创[1],也可被称为纹状表浅撕裂(striatelike superficial tear)[2]、伸展痕(stretchmarks)[3]或细小平行损伤(smallparallelinjury)[4]。根据其形成机制、发生部位、损伤形态等特征进行认定,对案件性质和致伤过程的推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3例案件中的伸展创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颅多层螺旋扫描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案件中颅骨骨折检验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司法鉴定中心2015年至2017年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伴颅骨骨折死亡案件52例(包括案情、受伤过程、尸体检验、头颅MSCT及临床资料)。影像学诊断同头颅解剖阳性所见比对验证。结果头颅暴力作用部位以颅前部、颅侧部和面颅部受力容易出现颅底骨折,颅前窝、颅中窝部位骨折MSCT检验准确率低于颅后窝骨折线的检验。结论头颅MSCT对于颅骨骨折类型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尸检与影像学结合及三维影像重建的使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伸展创(extension wound),是人体皮肤因过度伸展形成的浅表性皮肤裂创[1],也可被称为纹状表浅撕裂(striatelike superficial tear)[2]、伸展痕(stretch marks)[3]或细小平行损伤(small parallel injury)[4]。根据其形成机制、发生部位、损伤形态等特征进行认定,对案件性质和致伤过程的推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3例案件中的伸展创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借鉴。1案例资料一般情况从2006至2012年检案中收集43例涉及伸展创检验的案件,其中交通事故37例,高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