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目标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即防止中国崛起为势均力敌的战略对手,但对如何防范中国崛起却充满了争论,这主要源于美国各界对“中国崛起”认知存在分歧.与此相一致,美国对华战略也经常表现出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战略文化和意识形态偏见,但受国际环境、利益需求和国内政治的掣肘,“认知”并不能简单地转化为政策.在中美利益高度融合的背景下,美国实际上缺少应对中国崛起的有效手段,这凸显了美国对华战略困境.  相似文献   

2.
王联合 《国际观察》2016,(4):98-112
亚太地区正在发生的力量均势变化已经对澳大利亚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的崛起使澳大利亚不得不面临历史上最严重的战略两难——安全盟友与经济伙伴分属于两个有可能处于竞争态势的大国。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和中澳经济关系的持续加强,以及美澳传统安全同盟在亚太地区承担的新责任的凸显,这种战略两难变得更为尖锐。避免战略两难、维持并扩大利益均沾的局面,成为当前澳大利亚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亚太地区多数中等国家共同的战略诉求。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崛起的若干理论争鸣及其学术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中国崛起与大国成长,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近年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国含义、历史分期、崛起环境评估、崛起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富有意义的学理争鸣。笔者认为,这种争鸣不仅有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化与多元化,而且对理论本身也有重大意义:“问题研究”不断引导“主义创新”,推动“学术命题”与“政治命题”的研究更趋平衡,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寻找根基,不断开辟大国成长研究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寻求打破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为主旨.东北亚安全困境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双边同盟、均势与合作安全并存是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主要特征,东北亚相关诸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以解决进程性困境为着眼点,在功能性领域着力不够,尚未从根本上触动结构性困境.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可能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安全逐步确立集体安全,通过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各国的对话、协调,以制度化地推进行动议程.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未来中国将在东北亚和平与繁荣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中美的利益合作和竞争愈益具有世界影响和全球意义。美国对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它一方面在外交、经贸、安全等领域需要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对其至上地位和利益形成挑战。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和战略判断,华盛顿的决策圈和舆论界几经辩论,终于在“中国威胁论”和“和平崛起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两面下注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不仅将决定中美双边关系的性质,而且将影响整个国际体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部分周边环境发生变化,面临多种挑战:一方面,部分国家借助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寻求改变现状,以致中国周边政治对抗性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在周边“以经促政”的战略效果明显下降,中国倡议的东亚经济合作进程很难迅速发展.中国周边环境变迁背后的动因主要源于地区的结构性矛盾,而非各方缺少互信和对于对方战略动机误判所致.美国与其部分盟国试图选择预防性战略应对中国崛起,而对于中国战略底线的错误认知则加强了其战略信心.美国预防性战略东移大背景下,中国“以经促政”的战略空间缩小,导致地区合作机制的功能性被工具性所取代.中国需要在战略视角上直面和区分与区域外大国及周边国家的矛盾,同时在策略层面降低周边环境变动给自身崛起带来的阻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地缘战略态势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国际地缘政治态势 ,认为伊战后国际地缘战略态势发生了四大变化 ,即 :大西洋变宽了、太平洋变窄了、亚太升高了、中国崛起态势更明朗了。文章还在分析美、欧、俄、日等主要战略力量的地缘战略调整的基础上 ,对未来世界地缘战略态势的变化前景进行分析 ,认为今后一二十年 ,大国地缘政治关系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 ,这有利于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赵干城 《东南亚》2011,(3):21-24
中印均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类似的作用,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重点讨论印度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分析这些观点的形成原因和这种观念对印度相关行为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反恐和对伊拉克军事占领牵制了美国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同盟,甚至大大弱化了美国内部的凝聚力,以及美国权势的长远结构性羸弱,美国在"9·11"事件后一度拥有的道义优势和国际权势发生逆转,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国际政治文化及对外战略文化的方向,由此影响和参与塑造世界秩序方向.  相似文献   

11.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能否打破世界各国崛起的常规方式,普遍表示关切。对中国来说,从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和平崛起是必然选择。国内外客观环境发展趋势总体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崛起已经作为中国的战略抉择付诸外交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给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注入了新的内涵。在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协作下,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在崛起方式上独辟蹊径,走出一条和平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安全与中国北极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内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使中国外交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维护能源安全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战略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便利的海域航运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地区之一。为了实现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评估北极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作用,调整或重新定位中国的北极战略。本文认为,中国应积极从保证能源消耗和海上运输安全的国家利益理解框架中重新思考和定位中国的北极战略。  相似文献   

13.
China’s Strategic Choic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events in 2008-2009, such as the Russia-Georgia conflict, the Beijing Olympic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continuing threat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the worldwide spread of the H1N1 virus, may herald the close of the post-Cold War era. A new epoch is dawn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collective rise of emerging powers and by increased global co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common concerns of the planet. America, Europe, Japan, Russia, India, Australia and other world powers are contemplating new strategic options to meet thes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As a major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phenomenon, China faces pressures for self-change and global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obviously a task more formidable than that confront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requires China to redefine its role in the new era and make its strategic choices more rational and multi-directional in nature.  相似文献   

14.
和平崛起与保障和平--简论中国崛起的战略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选择。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实行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以避免外部强权以战争手段阻止中国崛起和避免卷入外部战争,以及消除民族分裂势力对国家生存的威胁。其中的关键一是坚持以保障和平作为中国外交总目标和中国崛起的归宿与出发点,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友好合作关系;二是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使强权国家承担不起用战争遏制中国崛起的代价,并威慑台独分裂势力,使其不敢铤而走险走上分裂国家的绝路。  相似文献   

15.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s been marked by the twin trends of multi-polar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Countries are nowmore inter-dependent;the world order has been decentralized.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ve changed from us versus them to one that is marked by multi-center dominance, an order never seen before.As China's position continues to rise, the country is more inclined to adopt partnership diplomacy.Thi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cept of non-alignment and efforts by the country to shape the world order to come into line with its ow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2008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sorder has become obvious.Major reasons are the decline of US-led Western developed economies' global influence;U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inaction or ineffective actions;power diffusion allowing non-state actors to intervene;a global governance short of needed rules;and mainstream economic theory's overemphasis on market roles.International disorder is a long-term process posing a potential threat to China' s national interests.The situation challenges China to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order,thereby shaping itself as prophet of global free trade,shap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ules,and trendsetter for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落幕进一步突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国势、国运进入新的上升轨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崛起将引起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本身就构成国际变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及"中国责任论"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中国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任务、需要确立怎样的国家大战略、做出何种新的战略选择?要不要居安思危,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对这些问题,不仅精英层在严肃思考,普通民众也极为关切。鉴此,《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2008年8月31日以"‘奥运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题举办研讨会,邀请京津两地2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非洲形势的逐步好转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稳步提升,成了国际社会的"香饽饽".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土耳其、欧盟等都采取一系列密切同非洲关系的重大举措,中国与非洲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After the Doha Round of WTO negotiations suffered a deadlock, a flurry of various kinds of regional and bilateral FTAs began appearing. Some of these FTAs, started by top economies, are regional FTA agreements such as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 and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This competition between major economies has become a key trend in global economics. This is not only shaping future global trade but also affecting profits and political stat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