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外同钦风节亮,古今难比懿德昭。高山仰止如慈母,景范长存日月遥。这是澳门爱国人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悼邓大姐》的诗句,是对邓颖超同志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中青年时期的邓颖超同志是我党妇女工作的杰出领导人,她同时辅助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的统一战线工作。到晚年,她又是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2.
向警予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杰出的妇女运动领导人。她根据我们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统一战线思想,提出了建立中国妇女运动中的统一战线问题。她认为,我们党在组织领导劳动妇女运动的同时,必须重视一般妇女运动,采取联合并加以指导的方针;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我们党对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向警予分析了团结广大知识妇女,重视发挥她们的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求知识妇女同劳动妇女相结合,并提出组织妇女团体,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她在组织妇女运动统一战线中作了大量工作。本文拟就向警予关于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毕宪顺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统一战线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内容相当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笔者认为,“五论”是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支柱,构成了严密的科学体系。把握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04,(3):19-19
2月11日上午,全国妇联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座谈会,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对邓大姐的最好纪念,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顾秀莲指出,邓颖超大姐的一生和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与祖国建设大业息息相关,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深受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  相似文献   

5.
黄海英 《传承》2013,(7):31-33
邓颖超少年女校读书与青年执教女校的经历成为其终生关注妇女工作并与之结缘的开始;她在国共两党中开展妇女工作并身兼领导重职;她领导开展国民革命的广东妇女运动是潮汕地区妇女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她加强培养和训练妇女运动骨干,为北伐培养妇女骨干。邓颖超无私奉献,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黄海英 《传承》2013,(5):31-33
邓颖超少年女校读书与青年执教女校的经历成为其终生关注妇女工作并与之结缘的开始;她在国共两党中开展妇女工作并身兼领导重职;她领导开展国民革命的广东妇女运动是潮汕地区妇女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她加强培养和训练妇女运动骨干,为北伐培养妇女骨干。邓颖超无私奉献,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试论邓小平同志统一战线思想的时代特征毕敬高,陈保亮,范俊峰统一战线历来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形成了他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莫细细 《传承》2003,(1):18-19
1948年冬,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央书记处向中央妇委部署了起草婚姻法的任务。时任中央妇委代理书记的邓颖超主持了这项工作。她为这部法律的诞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初稿的拟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婚姻法》从起草到颁布实施,经过了17个月的时间,成为新中国颁行的第一部法律。废除封建主义家庭婚姻制度,制定一部合乎国情、切合时宜、切实维护广大妇女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法,是邓颖超多年的宿愿。她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直非常重视加强对妇女进行婚姻自由、婚姻自主的宣传,多次发表文章,阐述自己对恋爱和婚姻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9.
罗一民 《群众》2012,(9):13-14
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同心”思想,强调思想上要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作为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统一战线最本质的理念特征,集中体现了统一战线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科学回答了新时期新阶段对统一战线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丰富发...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科学体系刘凤瑞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并形成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和壮大的两面旗帜,二者可谓双峰并峙,各领风骚。本文就毛泽东与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个性特征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毛泽东与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在理论个性方面各具特色。一个人的立场观点、修养乃至思维方式、方法及个性,在其谈话、文章和著作中,都必然有所反映,这种反映就构成了他们的理论个性。应该说,严谨的逻辑性和老老实实的学风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个性的共同特点。然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提供了行动指南。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作用,是统一战线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法宝作用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4日至6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李瑞环同志作总结讲话,王兆国同志作工作报告,会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是统一战线继承八十年传统、创建新世纪伟业的一次盛会,是团结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为新世纪党和国家三大任务而共同奋斗的动员会,是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会议在统一战线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方面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统一战线的…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15.
妇女能顶半边天,占人口数量一半的妇女,在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抗战初期,为团结国统区的广大妇女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去,中国共产党成功组织和领导了妇女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使妇女在抗战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一、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国统区妇女界统一战线工  相似文献   

16.
团结海外妇女努力振兴八闽福建省妇联主席陈秀榕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拓宽妇女工作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各级妇联在带领全省各族各界妇女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联谊海外妇女,以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为福建的振兴和发展服务,就...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是保持统一战线团结、稳定、振奋、活跃局面的重要保证。(-)针对成员思想特点,不断充实工作内容。我们结合辽宁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特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一是把邓小平理论学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坚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统一战线成员的头脑,提高了成员的政治素质,增强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州统战》2001,(2):20-22
江总书记和瑞环同志在第 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为了帮助大家学习领会,加深理解,本刊特将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统一战线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方面的新发展归纳整理,内容包括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统一战线主要工作领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 6个方面,共 27条。现分两次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刘熙芳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以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和解决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  相似文献   

20.
浅谈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杨健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奠基者,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1.科学地阐明了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