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倘若一个人有一个思想,那么,千百万人的“思想”、千百万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啊!我们还有什么难题不能攻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到呢?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奉献啦!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我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深而思之,奉献这*举动应该是在有所准备之后。人赤条条来到世上,拿什么去奉献呢?人首先得受到抚养、受到教育,之后才使得上奉献,而被扶养、受教育等等本身并不是奉献。离退休之后,颐养天年,*般也是索取大于奉献。即使正在工作,也不完全是奉献,…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企业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单位,企业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如果一个地区、*个企业生产的产品给人以*假、冒、伪、岁的印象,那么这个地区的企业早晚必然走入绝境。正因为这样,企业形象的理论研究和具体设计,就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最近,高兴地看到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德军等主编的*企业形象塑造**书。这部书出得及时,出得好,为企业形象研究与设计作出了贫的贡献?*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所谓企业形象,首先是企业人的形象。企业人的精神面貌、行为规范、言谈举止…  相似文献   

3.
了解一点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革开放以来,这种思潮逐步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也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思潮。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它在中国的影响如何?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应有一定了解。后现代主义的英文名称为.Mw*ti’nle”,POSt在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之后”,另一种是“在……后期”。前者更多地倒重于差异与对立,后者则更多地强调继承与发展。而对后现代主义的大多解释偏重于前者,意指与现代主义相对和不同的思想观念。所以,要了解后现代主义,首先应该…  相似文献   

4.
有 些单位 ,工作上虽没有出色的成绩 ,但到了节骨眼上 ,却都能总结出很多“经验”。不仅会上有他们的发言 ,报刊或电视屏幕上也常见这些“经验”报道。这些“经验”到底有多少推广价值?有什么指导作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无须笔者饶舌。要问这些人为什么要搞这些“经验” ,则另有奥妙。你想 ,这“经验”不就是政绩”吗?有了“政绩” ,当然就有了“政治资本” ,有了进身之阶 ,荣誉、地位也就接踵而至。这种“有唱功 ,没做功”的怪现象如同前几年的“泡沫经济”一样 ,危害很大 ,因而被人称之为“泡沫经验”。倘若任其发展 ,必将给我们的改…  相似文献   

5.
春天的启示     
《团结》2009,(1):1-1
过了元宵节,春天就一路过来了。人们喜爱春天,歌唱春天的美好,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诗文名篇和名句。从古诗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到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不要一一列举了,列举也列举不完。人们为什么歌唱赞美春天?这问题似乎不必问,也似乎确实没有人问过、谈论过,春天如此美好,不就够了吗?其实不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春天的美好,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6.
刘博文 《党政论坛》2012,(20):59-59
在新加坡的道路上,我看到有一些红牌子的车,觉得奇怪,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车?当地人告诉我,这是新加坡的“特权车”。他们还说,这里的“特权车”是“限行车”。  相似文献   

7.
唐剑锋 《民主》2010,(9):56-56
科学家为什么受到人们尊敬?就因为他们甘当人梯。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谷超豪院士演绎数学人生.一直前行?可能有很多种解释。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认为谷超豪的“交账说”,是支撑着他前行的力量源泉。其实,谷超豪的“交账”,就是一种甘当人梯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民声为令”,这是一位优秀干部常说的一句话,他准确地“抓”住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准则,说得何等好啊!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有什么呼声、心声,党员干部不仅要主动深入下去,竖起耳朵听、开动脑筋算,还要将把握的“声音”,当着是人民的“命令”,雷厉风行、顽强不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使群众憎恨的“去”之,想往的“得”之,何愁人民群众不喜,党和干部的威信不高,我们的事业不旺?!“民以食为天,王者以民为天”,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社会要前进,力量在群众。愿广大党员干…  相似文献   

9.
每个新官上任之初,几乎都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决心不负众望,大干一场。恐怕没有一个人计划:过几年就贪污、受贿,被撤职、逮捕、判刑吧。从没有人这样计划,但总有人这样实践。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这些“性本廉”的干部,在几年甚至几个月之间,变馋、变懒、变色、变贪?一种是变于成功。升官之时,也正是人容易得意忘形之时、自觉与众不同之时、涌来阿谀奉承之时、甘心享受优待之时。此时不慎,成功就会变成失败的开始。一种是变于环境。“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染自黑。”一种是变于诱惑。职位越高,诱惑越多。金钱…  相似文献   

10.
散木 《各界》2011,(2):70-72
话说毛泽东1965年11月视察各地,到了江苏南京,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你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1957年大鸣大放时吓昏了,现在到哪里去了?”有人回答:“下放几年后,现在图书馆工作。”毛接着说:“这些人,要看他的变化怎样。当时党内就是不布置,只对党委书记打招呼。但像清华有个党委书记就不能打招呼,他和右派的人搞到一起去了。  相似文献   

11.
国债·金融意识·国债市场本刊记者国债:熟悉的“陌生人”今年,国家将发行1000亿国库券。国债,似乎谁都知道,但有多少人能说清它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行?它给国家带来什么?它给百姓带来什么?国债市场形势如何?本刊记者采写的这组专题报道,将尽我们所知,逐一细...  相似文献   

12.
没正形     
蒋子龙 《党政论坛》2012,(16):35-35
“没正形”这三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十人九歪”,有话不好好说,以“雷人”为有才;不会规规矩矩做人,以搞笑、搞怪为有趣;视生活为小品,游戏人生。孩子没正形,肯定跟他们的“三个老师”有关:父母、学校、社会,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像媒体报道的:“请客送礼,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从进幼儿园就得给老师送礼,上学后要当班干部需打点的人就更多了……难怪有家长向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请教到底什么是教育?这位国家特级教师脱口而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像正经话吗?可你不能说这不是实话。  相似文献   

13.
追求什么样的富裕?似乎是每个人都能说出点道理的问题,但从时下的某些求富之道来看,着实有一些人陷入了误区。一日追求金钱为富。一大教”、“大亨”这类旧时的俚语黑话,已经成为他们眼中“富裕”者的专用语。似乎一旦拥有了大量的金钱,就被纳入富裕者的行列。南方流传的“一万两万贫困户,十万八万刚起步”之类的民谣,就明白无误地传递着以代为艺的富裕观。由于把钱看成是富裕的全部,不少人把对富裕的渴望换算成对金钱的力狂追求。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肉体,不顾起码的礼义廉耻;为了钱可以造假贩议,不惜残害消费者的性命;为了钱可…  相似文献   

14.
作为领导,要敢于承担过失,承担责任,我们不妨称之为“揽过”,但揽过是有原则的。下属的过失,有的确与领导有关,这样的过必须“揽”。有的和领导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过就不应“揽”。因为,“揽”与“不揽”,目的都得为了分清是非,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纠正错误。如果不分是非地揽过,似乎很“廉虚”,实际上却掩盖了实际责任人的过失,因而不利于汲取教训,纠正错误。领导口头上说“我也有责任”,好揽过的目的在于改过。有的像很勇于揽过,但说过之后也就完了,既不见他从中总结出什么教训,也不见他帮助下级想了些什么改过…  相似文献   

15.
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描述”这个阶段了,而应当尽快地转入科学的分析和“解释”阶段。尽管已有不少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往往只是描述性的解释。“解释”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证明”,即犯罪研究应从经验的描述转入科学的证明。一、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现在我们着手研究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解释”的理论设想,这是把青少年犯罪研究推向另一个阶段的尝试。要保证这设想不成为空谈,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翻脸不认人     
《党政论坛》2009,(18):49-49
我让人讨厌之处甚多,最令人讨厌的诸多毛病之一是记不住别人的脸。尤其是方才还见过,还介绍过,还握过手.还交换过名片,还说过:“认识你很高兴”,可一转身,就认不清人家的面目了。这叫“转身不记脸”,这叫“翻脸不认人”,可恶之至!什么“认识你很高兴”,刚掉头,就不认不识了,高什么兴?假的!  相似文献   

17.
从本期开始。我们讨论“企业文化”这个话题。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因为在我们的调研采访中,时不叶有企止同志提出: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企业文化究竟包括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庇是什么关系?……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近10年,但至今仍莫衷一是。我们党的文件中已多次提出了加强企止文化建设的要求。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必要的、有益的,也是基层同志所希望的。我们本期“热线”邀请的两位嘉宾,王裕桂同志曾专门去日本进行过考察,宋维平同志多年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他们的意见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愿大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8,(14):29-29
“3·14”西藏事件对世界的改变程度至少不小于“9·11”。“3·14”改变了世界什么呢?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东西,仔细想想却有非常多的东西不再是原来那样了。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不 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先后果断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许运鸿、胡长清、成克杰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证明,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清除腐败,中国共产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从这些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问题相当严重。于是有人就问,是不是腐败越反越多?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怎样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现在,社会上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有一些“说法”。有的认为,现在的干部没有几个是干净的,“洪洞县里没好人”。…  相似文献   

20.
「两弹」元勋邓稼先与世长辞了!为了祖国的强盛,他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记者含泪写下了邓稼先同死神顽强拚搏,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奋斗到最后一息的动人情景。谨以此文,深切悼念这位虽死犹生的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