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众所周知,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为配合林彪“设国家主席”的窃权阴谋,上窜下跳,闹得最凶的是陈伯达、叶群以及她手下的黄、吴、李、邱“四大金刚”。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在当年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还有一个极为活跃,充当了“急先锋”角色的反面人物。她就是“文革”初期所谓“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主要作者,当年在北京响当当的“五大造反领袖”之一的聂元梓。  相似文献   

2.
首先,推行政务公开是解决为谁服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由于一些公职人员主观世界改造还不彻底,为谁服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一些权力部门存在“暗箱操作”和“幕后操纵”问题。只有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强化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和廉洁勤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贾母搞运动     
贾母八旬大庆黄金周活动刚过,贾府就来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抓赌运动。这是老太太亲自发动的。原来那夜怡红院的丫头说看见一个人从后墙跳下来了,众人一惊。晴雯心生一计,要宝玉佯装吓得生了病,以逃避贾政追问功课。宝玉便装起病来,又故意闹得众人皆知。王夫人忙派人看视给药,吩咐细细查找,灯笼火把闹了一夜,不见人影儿。此事引起贾母警觉,有些生气,“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贾探春曾是大观园领导班子成员,了解些情况,奏了一本,说这几日凤姐姐身子不好,园内领班、值夜的比先前放肆许多。原不过是夜间三四个人…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博采》2008,(5):48-53
了解"文化大革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文革"初期,红卫兵有过"天派"和"地派"。两派曾经打得不可开交。但是,这两派的首领,都被称为红卫兵领袖。"天派"领袖是韩爱晶,而"地派"的领袖,就是王大宾。王大宾在"文革"初期也曾呼风唤雨,横行一时。但他在"文革"前并不坏。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历史吧。  相似文献   

5.
一忌任人唯亲。任用人不管德才如何,只是选择那些和自己感情好、关系密切的人。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三:一是“以我划线”。谁拥护我、吹捧我,就提拔谁。把自己领导的部门搞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地”。二是“唯派是亲”。凡是帮朋派友,不管是否有德有才,都优先加以考虑。三是“关系至上”。有“关系”的人起用,没“关系”的人靠边。任人唯亲必然阻挠、排斥德才兼备之才,助长吹吹拍拍、阿谀奉承之风,造成干部队伍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曾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说到底,是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牢固联系在一起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理想信念动摇是“四风”顽疾产生的思想根源之所在。因此,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从思想根源抓起.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才能从根本上祛除“四风”.牢记党的宗旨.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指出: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0页)这是邓小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告诫。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盛刮着一股奢侈之风。人们之间摆阔气、讲排场、图享受、比风光,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谁越是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谁就越“荣耀”,越有“英雄”味;相反,谁如果花钱有度,不大手大脚,谁就似乎无能或小气。在这种荣辱观驱使下,一些人花钱不顾家  相似文献   

8.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只有狠刹“四风”、逐步扫除“四风”,才能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中北京高校造反派中的“天派”、“地派”并没有各自的统一组织;它们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并没有实质性的分歧;“天派”、“地派”都是中央文革小组的工具,它们都争做中央文革小组的“铁拳头”;“天派”、“地派”之间始终保持了力量的基本平衡;“天派”、“地派”两大阵营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6,(3)
谨防“一念之差”防止“一念之差”,古人叫禁微。《后汉书·丁鸿传》中说:“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细微,以致其大。”意思是说人们不要忽视禁微,要把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再后悔,那样于事无补。禁微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律。思想上的“一念之差”,别人很难知道,只有靠自律。廉洁自律不仅指行动上不做违法违纪、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自律,要敢于对“一念之差”及时行使否决权,不让它有立足之地,只有及时消除脑里的邪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思想的蜕变和腐败。(洪磊郝朝平)让百姓打分成为一种常…  相似文献   

11.
杨仁鹏  许媛媛 《唯实》2010,(8):36-38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明晰三个基本问题,即:向“谁”申报、由“谁”申报、申报什么。只有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不那么讲思想改造了,有的一听到思想改造就反感,甚至把思想改造与“文革”时期的“整人”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思想改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包括立场、观点、思想方法、思想品德等等。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只有不断进行思想改造,才能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需要。所以,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始终重视思想改造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部分人特别是一些农村“卸任”干部行为消极,已成为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农村“卸任”干部成分比较复杂,产生消极作用的主要有五种人:因在任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又无明显政绩卸任的;因不务正业,私欲膨胀,只顾发展自己,不关心群众疾苦被免职的;利用职务之便,损公肥私,违犯法纪被撤职的;宗族矛盾较深,班子不和,闹不团结辞职的;在任时没有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没能脱贫被迫下台的。这些干部“卸任”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更没有正确对待别人,出现“拆台”行为,形成了“谁上台反谁,谁下台谁  相似文献   

14.
有位哲人说过,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但有的人宁愿用它来换取那些不甚宝贵甚至是浪费生命的财富,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名声、金钱、权力的积聚上。在他们临终时,当如此悔叹:我只是拥有过生命,但生命的价值为负增长。在山西临汾,有个名叫乔安有的人,正是这样的人的典型代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名、利、官”,采取了“闹”的办法:为出名而闹,为谋利而闹,为升官他还是闹,可谓把“闹”发挥到了极致,把“闹”作为人生“发展的硬道理”。为名而闹乔安有,1951年1月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一个偏僻农村,1973年9月就读于山西师大,1976年1…  相似文献   

15.
一凡是研究过“文革”历史的人,对江青的印象都比较深刻,国外有的报刊还不时对她有所报道.在“文革”期间,江青倚仗毛泽东的权威和她自己的地位,呼风唤雨,权力极大,影响极深,这是不容置疑的.“文革”开始以后,阵伯达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江青任第一副组长.陈伯达有一段时间因病体假,中共中央任命江青为代理组长,负责文革小组的全面领导工作.即使陈伯达在组长的岗位上时,江青也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往往是她说了算.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江青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之一.1976年10月6日,她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后,拒不认错,更不认罪.在法庭上,她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大声呼喊:“我怕过谁,我是无法无天.”亲眼看到过江青这样表演的人,可能会问:“江青这样一个硬骨头、不怕死的人,怎么会自杀呢?”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处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在我们国家,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之托,为人民掌权,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没有丝毫以权谋私的权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之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甘当“苦官”,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才能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某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钱江 《党史博览》2009,(8):36-37
“文革”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场劫难,也使生活在“文革”台风眼中的一些人从精神到作风都扭曲了。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进入“文革”年代,他“疯狂了”,情绪忽起忽落,言语有时难以控制,荒唐至极。他忽而红得发紫,在陶铸被打倒以后,  相似文献   

18.
“文革”风云初涌,闽西也和全国一样,热烈响应,各行各业相继成立了革命群众组织。在“文攻武卫”的口号煽动下,群众组织派性严重,双方斗得你死我活,继而升格为武斗。1967年8月8日,龙岩发生了“新字派”五六千人围困风动厂事件,使之断水断电近一个月时间;同年10月30日,“新字派”进攻水泵厂,动用了无后座力炮,打死“红字派”7人;同年12月14日,“红字派”攻打龙岩城,打死“新宇派”16人,将“新字派”赶出了龙岩城。1968年1月6日,“新字派”在龙门伏击“红字派”车队,打死回家过年的“红字派”和军分区护送警卫22人。几个月来,恶斗不断,两派死伤人数不断增加,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闽西硝烟四起,成为福建省武斗最激烈的地区。 面对当时全国严重的动乱局势,毛泽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重申要“实现革命的大联合”,中央和各省、市分期分批举办轮训干部的学习班。1968年2月,闽西地方领导和各派头头接通知赴北京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福建班学习。  相似文献   

19.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界内部有一种说法,就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意思是说报纸上的有些报道,特别是工作性的报道,只有写稿的本人看和被写的人看,写稿人要看我的稿子发得怎样,被写的人要看看往自己脸上贴了多少金,至于其他读者是不会看这类报道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这应是没有争议的。但有时候,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往往会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读者,所以就出现了这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现象。笔者曾在一家党报的一版,看到过一篇关于写某市领导在新年春节期间看望金融系统职工的消息,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