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柿子熟时     
夏局长是从那年当上副局长后才把家安进城里的。但夏局长坚持每年重阳节这一天回山里老家摘一次柿子,顺便看看仍然住在老家的父亲。那棵柿树在山里老家的门前,庞大的树冠遮天盖日,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像夜空缀满亮亮的星星。每年的这一天,老人会显得很兴奋。早早地就等着儿子的到来,看儿子上树摘柿子,仿佛又看到了儿子小时的身影,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老人站在树下禁不住唠叨两句:“慢些啊,小心啊!”儿子笑笑:“放心吧,还当我是几岁的小孩呀。”老人说:“哦,不是,你现在不经常上树了,生疏,还是小心些好。”摘完柿子,小车载着儿子渐渐…  相似文献   

2.
再话柿子     
侯铁军 《中州统战》2001,(11):40-40
欣读贵刊第8期吴凯同志的《柿话》,颇感兴趣,他说出了我们豫西人民想要说的话。我与柿子相伴40余载,现仅就柿子的食用和药用问题略抒己见,以为补充。柿子的吃法很多,《柿话》已述之。文中说到空腹吃柿子或长期吃柿子会形成胃结石,但这种结石症如何治,则未言及。我们豫西人从生活习惯中得到一方,就是将烘柿和白面烙饼,用瓦片在火上把饼烤至焦黄而不发糊变黑,最后把它碾成细面,口服2至3天,饭前服用,效果甚佳。烘柿汁可作为哺乳期孩子缺奶的补充品。柿子含糖、蛋白质较高,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豫西群众过去没钱…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1,(22)
这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事情,甚至美国的朋友来,我都带着去看——我工作、生活的大院里栽满了柿子树,每年夏天以后,柿子树枝就被柿子压弯了腰,沉甸甸的柿子挂在甚至比人腰还要低半截的空中由青变黄。柿子让我骄傲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柿子满枝,特别是熟了的时候,把整个院子装扮成丰收的世界,煞是好看,让人有一  相似文献   

4.
饹馇     
过了花甲之年,回忆童年,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饹馇。饹馇是什么?好吃的。我小的时候是在老家长大的。父母忙着革命,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给我叔婶儿。老家在河北省滦南县多余屯。没边儿的平地,没边儿的高粱,与乐亭隔滦河相望。河水清亮,乡音混浊。滦南叫"兰南",乐亭叫"涝亭"。叔婶儿当亲儿子养我,第一天就杀鸡。我听见鸡叫,就哇哇哭,不让杀,心疼它。叔还是杀了。吃饭的时候端上来我就不吃。怎么央求也不吃。叔就  相似文献   

5.
在陆家衡先生的老家江苏苏州锦溪镇,有一个静谧的小院,院里的两棵老柿树结出的柿子,硕大而甜美,尝过的人时时会记起。望着眼前这位不过46岁年纪却已见额头深深皱纹的中年书法家,又令人想起了他老家院子里的老柿树,——曾经历了多少艰辛的日月,饱受了几多风霜雨雪,才会结出那诱人的柿子,——我们似乎从中悟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管教员老姜     
张明 《人民公安》2006,(10):25-25
老姜是看守所的管教员,和我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单位。我在分局的预审处工作,一般情况下,我和老姜在工作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有时候却有交叉点。老姜比我大10岁,50出头。他的老家与我的老家离得不远,都在胶东半岛,所以,感觉上就很亲近,“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老姜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陈亦权 《乡音》2016,(4):56
前不久,我跟随德国同事希克姆去他的老家也就是德国多特蒙德市做客。那个周末,我看见他那才十来岁的儿子正独自收拾书房,就走进去问他需不需要帮忙,他笑笑说自己可以完成,正说话间,我留意到了他书桌上的一把直尺,它的外表和我们国内那种20厘米长的直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区别是它的刻度不是那种"槽型短线",而是一条条嵌在透明塑料里的细钢针,在这把  相似文献   

8.
铬馇     
李迪 《人民公安》2012,(17):59-59
过了花甲之年,回忆童年。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铬馇。,铬馇是什么?好吃的。我小的时候是在老家长大的..父母忙着革命.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给我叔婶儿。老家在河北省滦南县多余屯。没边儿的平地。没边儿的高粱.与乐亭隔滦河相望。河水清亮.乡音混浊。滦南叫“兰南”,乐亭叫“涝亭”。叔婶儿当亲儿子养我,第一天就杀鸡。我听见鸡叫,就哇哇哭,不让杀.心疼它。叔还是杀了。吃饭的时候端上来我就不吃。怎么央求也不吃。叔就说利头这孩子仁义,从小看大!利头是我的什么都好,都瞅着心痒。铬馇这东西,到老了我都想吃。有机会一回老家,还没到开饭时间就张嘴问,有恪馇吃吗?有!有!少了啥也不能少了它!人家总是这样先从精神上满足我的。我一听,就关不住口水。真灵!都成巴甫洛夫的试验品了。  相似文献   

9.
<正>醉乡的时钟是停摆的。2011,我们三口之家也加入了"春节运动会"—网友给全民春运起了个非常给力的别号,我们则努力从杭州回到老家丽水青田,看看亲友,看看山水,看看家园,毕竟已有好几年没有归乡了,还好,没有近乡情更怯的感觉。我和妻都是正宗青田人,双方父母久居老家,父亲都是退休教师;两边的亲戚,除了出国的,大都在本乡,人多热闹(按家乡方言要说成"闹热"),第一次二十多位亲友的聚会,我就喝醉了。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举措,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离不开稳定的农村治安环境,农村公安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是整个公安基础工作的基础,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是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战斗实体,肩负着保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如何站在为建设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强化派出所基础工作,是摆在农村公安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蓟县县委常委,公安蓟县分局局长,我结合蓟县农村的实际,就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保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位打工者的自述我叫刘军,今年三十岁,老家在河北省张北县。说起为何到京打工,其实很简单。当时,1989年,我初中毕业,没有工作,正好村里有一个熟人在北京一家酱菜厂当头,问我愿不愿意到北京找一份工作,我听说到北京工作,立马就说当然愿意。你想,北京是首都,谁不想去?这样,我就来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某某“忘本”,也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因为父亲早年离家参加革命,我也就成了一个对家乡最没有概念的人。事实亦如此。我是壮家人,却不会说半句壮话;直到20岁,我才第一次回了趟老家,而且才待了三天。老家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我从此没再特意回去过,工作以后的采访,也没让我有重返家乡的机会。我想自己定是一个与家乡无缘的人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许不多。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没回过一次老家时,我有多么的向往。家乡是养大父亲的地方,可母亲与父亲结婚多年,直到她因病去世,竟也没能去一回。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父亲骨子里深…  相似文献   

13.
吴祚来 《创造》2012,(1):78-78
谣言尽管对人们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它不必然造成社会不稳定或更为严重事态发生。没有网络,甚至不通电话的村庄时代,有没有谣言?当然有。譬如二三十年之前,我的老家就出现过这样的谣言:某月某日,女婿要给丈母娘家送多少斤面,多少丈红布,如果不送,就会大难来临。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您好。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因公伤去世,母亲也没有像样的工作。家里一直享受低保。今年下半年,18岁的我刚刚在北京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弟弟在老家山东也找到了工作,都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那么我母亲是不是就不能再享受低保了?  相似文献   

15.
我和韦拔群是同乡,我的祖叔辈四兄妹都参加韦拔群组织的早期农民革命。1930年大革命时期,韦拔群等革命同志经常到我老家开会。1930年邓小平同志到东兰县的第一天就在我的老家与韦拔群见面,现在我老家东兰县竹庄屯的祖屋里仍挂着邓小平与韦拔群第一次握手的画像。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生长在莲花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沟,这里既没有高山流水,也没有名胜古迹,有的只是一片片的稻田,一块块的红薯地。当年我和邻居家的铁生大哥一起光荣应征入伍,他当时非要去当兵的直接动力就是不想再吃红薯。后来他退伍回乡了,没呆几天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原因还是想逃避红薯。说来也怪,我的胃口就特别欢迎红薯,尽管从老家走出了  相似文献   

17.
竹林深处是老家 我3岁到4岁间有近1年是在眉山外婆家度过的,所以习惯于称眉山为老家。 老家在距镇江镇约1里左右的公路旁。今天,镇江的鱼远近驰名,那条街也变成一个大餐厅了,不过,当年,那里全然没有如今的热闹繁华景象,纯粹是一派乡居的安闲、古朴与停滞画面。外婆家和几户邻居  相似文献   

18.
晓泉 《中国减灾》2005,(8):50-50
在我家的旁边,柿子树上有一个鸟窝。它们的啾啾叫声,总是让我比常人多一份牵挂。那个鸟窝,准确地说是个麻雀窝。它高高在上地安落在一株粗大而又老态龙钟的柿子树杈上。清晨的阳光带着昨夜春雨的潮湿,明亮而滋润。麻雀们金子般地飘洒下来,也落进了树权上那只鸟窝,远远近近都响起比歌声还好听的啾鸣。  相似文献   

19.
告别泥涂     
<正>对老家泥巴的厉害,我有着太多的体会。在老家上学时,每逢阴天下雨,我就不穿鞋了,把一双布鞋提溜在手里,光脚着泥巴去,再光脚着泥巴回。我老家的泥巴被称为黄胶泥,是很厉害的。雨水一浸霪,泥巴里所包含的胶粘性就散发出来,变成一种死缠烂打的纠缠性和构陷性力量。脚一踩下去,你刚觉得很松软,好嘛还没说出口,稀泥很快就自下而上漫上来,并包上来,先漫过鞋底,再漫过脚面,继而把整  相似文献   

20.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在北京高校执勤的一名普通保安员,但是我觉得自己还不算最普通的保安员,因为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在老家考学只差几分没有到调档线,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根本没有其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