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试论被告人当庭翻供的证据认定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属于证据范畴的一种。但刑事审判实践中,由于被告人时常改变庭前的口供,给审判活动和认定证据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成为困绕法官断案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案件特别是涉嫌经济犯罪、渎职等对被告人口供依附性较大的案件,往往因被告人的翻供,造成其他证据认定难度加大,导致案件久拖不能下判。因此,研究如何在被告人当庭翻供情况下正确判断、认定和使用被告人口供证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被告人口供证据的概念及当庭翻供现象 笔者认为,被告人口…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种证据,这无疑肯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证据效力。但是,该法第四十六条却又同时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条规定可能使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被告人口供的证据效力究竟如何?为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被告人口供的证据效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  相似文献   

3.
讯问犯罪嫌疑人笔录属言词证据的一种,它是我国各级侦查机关为查明案件事实,在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所制作的讯问情况的文字记录。目前,讯问犯罪嫌疑人笔录无论在法定形式上,还是在具体制作上,都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新的庭审方式下,这些罅隙极易成为被告人当庭翻供的口实。所以,依法制作讯问犯罪嫌疑人笔录显得尤为重要。一、讯问笔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侦查机关制作讯问犯罪嫌疑人笔录,还囿于以前制作讯问被告人笔录的一套程序和方法,有许多不够严密和不尽合法之处,与修改后的刑诉法对证据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于使用视听资料证据证实犯罪、揭露犯罪逐步探索与应用,特别是对指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遏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翻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权,根据《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公诉部门逐步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鉴于目前检察机关对该项工作刚刚起步,缺乏制作经验和认识不足,客观上也存在科技手段差等条件限制,讯问录像的制作与应用,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笔者就此作以下探讨,以期对检察机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办案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PROBEINTOTHERETRACTIONOFCONFESSIONBYTHECRIMINALSUSPECTANDTHEACCUSE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证据,几乎每件刑事案件都离不开这种证据。在证据学中,这种证据属于证明力较强的原始证据、直接证据的范畴。但是,作为言词证据,它又存在着易变、稳定性差的弱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现象较普遍,严重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本文试对比略陈管见。一、翻供特点(一)从翻供的…  相似文献   

6.
张玉 《法制与社会》2010,(10):289-290
在历史上口供一直被称为证据之王,许多案件只有具备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才能结案定罪,致使刑讯逼供等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人权,有违司法公正的行为屡禁不止。对于这一状况的改善,必须着眼于增强口供的可信性及证明力,通过口供补强规则的确立,使口供的积极作用得到正确发挥。  相似文献   

7.
韩彬 《法制与社会》2013,(29):128-129
笔迹检验是经济案件侦破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作用在于揭露与证实犯罪,提供侦查线索和诉讼证据,划定侦查范围,指明侦破方向。随着反贪污贿赂形势的发展,犯罪嫌疑人采用伪造票证,涂改单据,篡改合同,摹仿他人签字等手段进行经济犯罪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的贪污贿赂案件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鉴定后才能作为证据使用。经济犯罪案件一般来说嫌疑范围比较广,涉及的人员比较复杂,因而侦破难度也较大。但只要详细了解案情,认真搞好调查工作,把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和犯罪嫌疑人接触条件摸清楚,并可能把犯罪嫌疑人的书写习惯和其他人员准确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贿赂案件是一种高隐蔽性、缺少物证证明的案件,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在案件证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口供证据又是一种具有真焦难辨性和不稳定性的证据,适应口供定案必须遵循法定的规则,其中口供补强规则就是一项基本的证明规则。这一规则要求,被告人口供必须有其他证据相印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也就是说,作为定案根据的口供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补强。这一规则的提出,是为了增强口供的证明力,防止对案件事实的误认而确定的。英美法、日本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法中都有口供补强的证据规则。我国《刑事诉讼法》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就是说仅凭口供不能定案,这实际上就是对被告人的供述要求补强的补强证据规则。在贿赂案件的证明中,有两个涉及该规则适用的问题有待于明确。  相似文献   

9.
自报身份案件是指在侦查过程中无法收集到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身份的证据,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中按被告人自报的内容认定主体身份的案件。  相似文献   

10.
一、侦查讯问录音录像资料的性质 对于侦查讯问录音录像资料的性质,可否视为一种视听资料证据,学术界存在比较大的争议。笔者认为,在侦查讯问时犯罪嫌疑人所作的陈述,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七种证据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以及其他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这是一种言词证据。所谓言词证据,是指与实物证据相对应的,以人的陈述为其表现形式的证据,而人的陈述既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1.
张少林 《法学杂志》2001,22(2):46-47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和核心 ,在某种意义上 ,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收集、固定保全、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然而 ,在这个“证据流程”中存在许多认识误区需予澄清 ,否则将会影响到案件的正确处理。以下是几种具体的错误认识 :(一 )被告人口供是“证据之王”所谓被告人口供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就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口头或书面陈述。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 ,有人认为被告人口供是“证据之王” ,是最有价值和证明力最强的证据 ,因而在办案中千方百计地获…  相似文献   

12.
"抓获经过"是很多公诉案件中必不可少的证据材料。它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自首等法定量刑情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案件的"抓获经过"材料制作不规范、不具体、不明确,不利于检察人员出庭支持公诉。  相似文献   

13.
论律师收集刑事证据的要义杨迎泽单荣敏在刑事诉讼中,衡量律师工作优劣的标准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在于:是否通过可靠的证据弄清案件的事实真相。即是否做了认真地收集证据,缜密地分析证据,恰当地运用证据,来揭示案件真相,准确地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和...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公诉案件中,证据标准是指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行为认定有罪、构成何罪、罪轻、罪重等所需要提供的证据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系刑事证据之一种。在刑事证据学理论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与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同属于言词证据。言词证据是言词主体即有作证能力(正常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自然人基于对已经发生过的案件事实或者与案件有关的事实的亲身感受(亲历的、接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等),根据记忆,通过书面的、口头的或者其他方便的表达方式如聋哑人采取手语等语言形式进行描绘和叙述,以使法庭或者警察、检察官、律师、陪审员等在意识中再现案件事…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受贿案件查处难、定罪难是司法界公认的事实。之所以难办,笔者认为除了发现案件线索难外,关键是证据固定难,因为受贿案件中对被告人定罪的主要证据大多是言词证据,即主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行贿人的证言或供述。而言词证据往往存在易变等特点,一是受贿人与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事实是处理案件的根据,而证明案件事实的则是证据。证据问题是整个诉讼活动围绕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律师作为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在忠实于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参加诉讼,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意见,而这一任务完成的关键之一在于律师对证据应用的好坏。本文拟就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应用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律师应用证据的特点辩护是从控诉中派生出来的对抗性职能,它是从对被告人的有利方面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协助法院作出正…  相似文献   

18.
樊崇义 《法学杂志》2008,29(2):42-49
(接上期) 六、口供本位转向物证本位 根据刑事诉讼主要通过何种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可以分为口供本位和物证本位两种证明方式.口供本位证明方式也就足在诉讼证明过程中注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虽然也注意收集除口供以外的各种证据,但口供被认为是证据之王,因此全部证明活动的核心是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不重视搜集其他证据,并主要根据口供认定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9.
叶丽华 《法制与社会》2013,(14):118-119
贿赂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贿赂案件作案手段的特殊性,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贿赂犯罪定案的依据只有行贿人的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很难收集到其他形式的证据予以辅证,这就决定了口供对于认定贿赂案件的重要意义。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法律层面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伟大创新,但也对反贪部门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外延、贿赂犯罪案件非法证据产生的原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给贿赂犯罪案件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从转变侦查理念,提高收集证据、固定证据的水平,积极应对在审查起诉、法庭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贪污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是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之一。贪污案是现阶段反腐倡廉,严厉打击经济领域里的犯罪分子比较突出的案子。律师如何在贪污案中很好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近几年承办了几件贪污案,取得7较好的辩护效果。我认为在贪污案辩护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证据的运用。一、必须深入吃透案情,认真调查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律师受理贪污辩护案件后,必须深入吃透案情,认真调查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调查收集证据,首先应从认真阅卷入手,通过阅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