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知识透支”,不过是一个比喻,指的是知识的补充赶不上知识的输出。眼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中知识人不敷出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有的写文章胸无成竹,力不从心;有的作报告语言干瘪,全无新意;有的抓教育方法老套,空洞乏味。面对知识上的“赤字”威胁,多数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挤时间“充电”,但也有的一味“吃老本”,结果出现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2.
春游,荒废学业,后悔莫及。而今痛感于有的人上歌舞厅一次花几十_一几百元不在乎,到饭馆一顿吃几百几千元不吝惜,而买本书订份报_却抠得紧;有的人居室豪华,家电齐全,“金屋”藏线藏物甚至藏娇,就是不藏书。如今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澎湃,变化异常,发展迅速,一些人就因为知识积累不够,学识眼光不佳,冲浪后劲不足,常常呛水、溺水。不多读书长智,何以面对竞争更加剧烈的新世纪!赶快读书学习——就从抓紧“春读”开始!抓肾‘春读”,就要放宽视野。不要以为读书学习只是学生、学者和文化人的事,须知“知识跟着时代走,谁不学习…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省委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许多人都处于知识不足的状态,真正有知识储备的人很少.有的人在吃老本,有的人靠"现买现卖",有的人则早已"透支"且"负债累累".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学习,要把学习当作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的干部.  相似文献   

4.
知识竞赛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目前正广泛地开展着。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知识竞赛开始逐渐变滥变味了,将竞赛变成了“竞抄”。其表现为:竞赛试题公布后,由一人或数人合作,做出“参考答案”,其他人照抄,结果要对全对,要错错得都一样;还有的组织者将答题卡连同答案一并发给下层单位,不少人甚至连题目都不曾看到过,照抄不误,有的甚至连抄也集中交给一个人抄。这种将“竞赛变竞  相似文献   

5.
学习漫议     
沈福新 《群众》2007,(3):43-45
“人不学习要落后”——这是一句永远不老的老话;“人不能终身工作,却要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新理念。“知识”是一种神圣的“怪物”,怪就怪在它与其它资源不一样,任凭权力再大、财富再多、武力再强、手段再狠,也掠夺和俘虏不到“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只能是学习。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非常形象而又言简意赅地强调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必须“两手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切中时弊,针对性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确实有的同志既不对事,也不对人,学习贯彻两脱节,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有的只对事不对人,用“三个代表”谋划工作、指导实践还可以,但指导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就不行;有的甚至思想空虚,意志衰退,蜕变…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的习惯。然而,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不少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究其原因,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会吃亏”的观念,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8.
时下,有的人说真话,有的人说假话。无权无势、说不上话的人往往说真话;有权有势、说上话的人往往说假话。因为说上话的人顾虑多、想法多、利害得失多,其中不乏奉行“不说假话办不成事情”的人、抑或是不愿“祸从口出”的人;老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有些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经历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政治机关的学习责任。当前 ,一些政治机关在抓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 :有的只注重把紧“入口” ,把基础好、能力强、有潜力的政治干部调到机关工作 ,而对干部调入机关后的学习重视不够 ,抓得不紧 ;有的感到政治机关干部素质好 ,悟性高 ,只强调自学 ,而忽视了集中学习 ,使机关干部的学习处于自发的状态 ;有的只注重抓常识性、专业性、技能性知识的学习 ,满足于完成机关日常事务 ,而对前沿性理论和高科技知识学习不够 ;还有的只注重一般性地抓学习 ,而利用机关自身学习优势、发掘机关丰富信息资源不够 ,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机关“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加入了读“研究生”的行列。按说,这是一件好事。然而,有的领导干部“读研”,并不是以求知为目的,用理论武装头脑,而仅仅是为了“包装”自己,装点门面。有的置本职工作于不顾,整天上下“活动”,出入机关、学府,把心思全放在拿文凭上;有的弄虚作假,入学考试舞弊,作业、写论文请人代劳,甚至连毕业考试也要请人“帮忙”;更有甚者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了学习中来,利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在当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尤其要提倡和发扬这样一种学风。 然而,我们有些单位、有的党员干部不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而是用理论的外衣“包装”自己,这是必须加以克服的。 纵观现实生活,把理论学习作为“包装”,其表现主要有四: 一是“学用脱节”。有的人学习理论不触及思想,不联系实际,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  相似文献   

12.
讲学习是“三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学习搞好了,就能为“讲政治、讲正气”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为此,“三讲”教育要始终把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摆在重要位置,并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一、提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质量,必须在进一步增强学习自觉性上下功夫求突破许多同志的经验表明,学习的自觉性首先得益于认识上的提高,学习的差距首先也在于认识上的差距。当前一些同志在学习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观念。例如,有的把学习单纯当作一项任务,被动地、应急式地学;有的自我满足,觉得现有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多少年都这么干下…  相似文献   

13.
一、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学习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在大大加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获取新信息、新机遇,提升素质能力。机关事务工作部门要率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新思维,要把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作为每个人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学习要在“深”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普遍性,学习应是终身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加强学习是新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要求。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的“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地坚持学习……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论述,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一个重视学习、讲学习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学习呢?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知识的重要性,而通过学习是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  相似文献   

15.
有人想做官,有人想辞官,人生选择多样化,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的人经商发财,有的人从政当官,有的人治学出名,有的人散淡有闲,人们发展的志向与机会都是多元的。但在我国,崇官、尊官、当官的传统极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官袍加身”。“学而优则仕”的心理基质至今仍然潜在多数人的内心。人们为什么想当官?这是历史与社会造成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劳心者治人”,若想“修齐平治”,手中得有权力;想改变生存状态,只有做官,才算“人上人”,“升官”才能“发财”。新中国成立后,虽说政府…  相似文献   

16.
时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两面人”干部,他们“白天是人,晚上是鬼”,在单位(八小时之内)表现得一本正经,八小时外却是另一副面孔。有的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打得火热;有的频频出入酒楼歌厅,吃喝玩乐;有的在麻将桌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共筑长城”;有的忙于拉关系走后门;有的甚至干起违法乱纪的勾当……  相似文献   

17.
漫谈“说情风”邵青山,甄其云在执法实践中,不论查处一般案件,还是查处大案要案,总有不少人暗地活动,不仅家属和亲朋出头露面,社会“关系网”里的人也不甘寂寞。有的同情,有的惋惜,也有的袒护。有些人则把这种在关键时候是否能“拉人一把”视为是否“讲感情”、“...  相似文献   

18.
孙晓青  杜娟  陈勇 《小康》2009,(1):20-24
一股叫做“山寨”的风潮来势汹汹。有的人瞬间被卷入其中,成为“达人”;有的人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山寨“雷”了一下;有的人拼命抗拒着,但却也难逃“ ”运。  相似文献   

19.
1目前部队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与深化部队理论学习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质量不够高、效果不够好的状况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1)学习没有系统、规范的计划安排,随意性较大。有的对理论学习缺乏总体安排,重复式、跳跃式学习;有的是“学习跟着形势政策走”,碰到什么学什么;有的用学习方针政策代替基本理论的学习,基础理论学习的含量较低;有的随部队教育搞“对号入座”,教育需要什么内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不少干部很少“有时间”静心地听听广播、用心地看回电视(指理论节目)、认真地读读报纸了。 正是由于学习空气的淡薄,有的人几年下来并无多少“政治进补”,导致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虽然这几年许多干部经过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但“政治缺氧”现象仍很严重,学习上亏空,认识上欠债,一些干部经不起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